辰颐物语:四世传承,融合江南记忆的粽子

味道,
是人与故乡交织一生的羁绊。
在中国,大多节日都与美食有关。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而端午节的美食,是独属于粽子的。

很早之前,我们就开始策划端午场的产品了,一开始被分为了两条战线:
1️⃣创新之作,融合更多年轻人喜爱的甜品/奶茶口味;
2️⃣传统之作,沿袭传统粽子的传统口味。
在彼此激烈地探讨下,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之作。因为我们相信,即使粽子的创意再怎么千变万化,总有人怀念的还是江南的老味道。

于私心来讲,无论人生多少起起伏伏,再漂泊的心,也会在一抹熟悉味道中得到一丝安慰。

辰颐香粽,优中选优,
选择嘉兴百年老字号。
从前车水很慢,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仪式感,但现在在快节奏的变化下,鲜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包粽子。
所以对于这次的粽子,我们希望它更有手工制的仪式感,这样你们尝到嘴里就会忍不住感慨:
“这是小时候,妈妈手工制的家乡味道……”

在寻找口味的方向上,江南记忆是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在这条件下,嘉兴粽可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口味了。
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生活,粽子是嘉兴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找到我们记忆中的江南口味,我们特意跑了一趟嘉兴,在不断的尝试与搜寻中,我们找到了嘉兴粽子之父,冯昌年。

在嘉兴本地,他的口碑以地道江南味而深受大家喜爱。
后来了解到,光是做粽子这件事,他们家族已经有80多年了,口味也是从祖祖辈上传承下来的,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
也算是嘉兴粽里的上乘之作。


四代传承下来的老底子手艺,
加上辰颐一直来的标准。
当然,除了老底子手艺的重要性,要想一枚粽子更加好吃,肯定离不开内馅的好。
对于每一份美食,辰颐一直都是优中选优,哪怕只是一小粒的糯米,也要口感最佳的那一类。
内馅是粽子的灵魂。
再好的手艺,如果配上扶不起的烂食材,注定不会美味。
在辰颐的标准下,我们将来自天南地北的顶配食材,都包进了这次的传世粽里,将近1/3的分量都源于内馅。
糯米是粽子的绝对主角,是所有食材之间的粘合剂。
辰颐传世香粽使用的糯米来自东北当季新鲜糯米,颗粒饱满洁白,煮熟后比普通糯米更加香软粘韧。

粽子想要一打开就香喷喷,粽叶也很关键。我们选用的是安徽黄山北麓山下的天然优质箬叶。

它自带植物的天然清香,这样才能把粽叶的清香都透进糯米里,别有一番滋味。
精选慢养10个月的本地黑土猪,选取带精带肥的猪五花,在缠绕中浸润着糯米,散发着米香和肉香。

新鲜现挖的广西海鸭蛋,更是富得流油,在内陷里占据着一整块大位置。


还有那来自沧州的蜜枣,香甜如蜜,和糯米在一起,轻易就能让人心生欢喜。

每一种口味,都无需过多修饰,一口下肚,不由得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包粽子的手艺,
交给当地经验老道的师傅们。
手工包的粽子和机器批量生产的粽子始终是不同的。
在整个包粽过程中,我们都是以手工制的方式去完成。因为粽子极其讲究包裹的技法:用力过猛,龙须草会断,还容易半生半熟;不扎紧,粽子就会松松垮垮,容易被浸水。
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需要人为去调配!

我们经验老道的师傅们,通常都会将一枚粽子包得内紧外松,这样整个粽子的外形就变得又美又饱满。

煮出来的粽子不仅糯而不烂,还保留了馅料和粽叶混合着的江南风味。
这是机器无法代劳的好手艺,鲜美自在无声之间,尽情流露。


精心设计的礼盒包装,
送礼很体面。
粽子的本质 ,早就超越了简单的饮食需求,越是到了节日,就越变成了寄托思念和安慰的一种方式。

虽然在这个疫情期间,每一次的见面都变得万分困难。
但小小的粽子,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替我们传递一声无法见面表达的“端午安康”。
所以无论是粽子本身的制作,还是外包装的形式,我们都是精益求精!为了节日该有的仪式感!
在这次的礼盒上,我们出了两种规格,一是端午双宝(粽子结合咸鸭蛋),二是私房粽(纯粽子)。
礼盒一:端午双宝礼盒
规格:粽子125g*6只,咸鸭蛋70g*6只
粽子包含:蛋黄肉粽*2只,肉粽*2只,红豆蜜枣*1只,红豆沙*1只
礼盒二:私房粽礼盒
规格:粽子125g*10只
粽子包含:蛋黄肉粽*4只,肉粽*2只,红豆蜜枣*1只,紫糯赤豆*1只,八宝香*1只,红豆沙*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