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分上岸人大,这份近万字通关秘籍,一定要收藏!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一战上岸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贴,希望学长的经验方法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考的23考研人。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加入23备考群:852787321,群里上传了曼昆、范里安、高鸿业电子教材(第五七八版都有),22回忆版真题,必背名词解释等。
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一战上岸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学。
初试成绩:总分401,专业课109,数学141,英语70,政治80。

本人参加202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时间将近两年,具体是从2020年4月开始准备到2021年12月结束。
下面将分享我具体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23考研的学弟学妹们。
802经济学综合
1个人所用资料
炳哥基础班,宏观炳哥强化班,孙增老师尼科尔森单项班,近10年真题,炳哥最后100天802定向班讲义和课程。
2、802经济学题型特点及参考书目
802经济学综合考试题型特点:论述和计算(每道15分或者20分),整张卷子一共9-10道题,每一科目3-4道题,满分150,考宏观、政经、微观三门。
参考书目最低限度(括号内为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
(1)微观经济学:高鸿业 尼科尔森(有余力补充:范里安 平新桥18讲)
(2)宏观经济学:高鸿业 曼昆 (有余力补充:多恩布什 布兰查德)
(3)政经:宋涛or逢锦聚 (有余力补充:《21世纪再读资本论》人大马院丘海平教授著)
3、课程选择、老师风格及学习方法
在经济金融考研整个行业里,我选择课程学习时对比了多家考研机构,最终选择了掌成考研,印象最深的里面三位老师:郑炳,政经王老师,孙增老师,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特点。
【1】政经——王老师
王老师研究生博士是在人大读的政治经济学,现在在高校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经济学,主要教我们政治经济学。
关于政治经济学,有很多同学只会死记硬背,虽然自己想好好学但是感觉又无从下手,有力发不出的感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
政治经济学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合,需要很强的抽象能力和一定马哲的基础,而西方经济学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思维,形式逻辑,有一定数理基础就能学个大概。比如王老师根据资本论整理的部分政经框架:

王老师讲政经的特点就是逻辑压轴,即按照资本论的逻辑展开,去讲解政治经济学的逻辑。
比如第一卷的一些简要逻辑链条:商品货币(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相对超额)——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相对人口过剩——生产过剩大危机。按照王老师梳理的逻辑去学习理解背诵学起来就很轻松。
政经资本主义各阶段的学习方法:
(1)强化阶段(6-9月):
王老师会发一本大概100多页的由政经核心知识点和历年各高校重点真题组成的基础背诵材料。
我一般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把这章课本对应的内容先看一遍(预习),然后听老师讲课,梳理老师的知识点框架,然后把PPT重点内容一页一页地背默一遍,然后在把基础背诵资料对应内容默写一遍,然后进入下一章学习。
背诵的时候不是一章内容全部会背了再默写,而是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题目背会后立马默写,即使是瞬时记忆。
因为政经考试都是以大型论述题为主的,掌握了逻辑和各个分论点,需要写成话才行。而平常的这种瞬时默写训练,有助于自己记忆,提高自己的政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冲刺阶段(10-12月):
除了跟着王老师学习,我把人大邱海平教授的《21世纪再度资本论》看了3-4遍。这本书是以问答形式出现的,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按照资本论逻辑写成的书,我还发现这本书很像人大资本主义部分出题的题库,里面有很多历年原题。
具体做法就是,把里面和课本重合的内容自己把逻辑梳理了一遍,看一个问题先用心读一遍,然后把分论点按逻辑凭借记忆敲在手机里面,然后去理解分论点的解释,记不起来了就翻着再看看,可能一个问题要来回几次才行,而且时间久了是会遗忘的,要多来几次,我一般都是中午午觉前和晚上睡觉前看看。
(3)最后冲刺阶段:
背诵老师的押题资料并默写,坚持看邱教授的书,把之前的基础背诵资料和老师冲刺课的PPT结合起来,把计算题考前再练练。
政经计算题题型很少,都是套路,但是要练习不然容易遗忘。
政经不需要做很论述多题,重要地把各个知识点弄熟练,能把故事讲好就可以了,我只在考前模拟近10年真题时,真正主动写过政经论述题。
【2】宏微观——孙增老师、郑炳老师
孙增老师给我们802主要讲尼科尔森和曼昆串讲班,孙老师更像是一个理工男的讲课风格,特点就是直接,干脆,高效率,直击人大802考试偏好。
我的微观中尼科尔森的内容主要是跟着他学的,孙老师讲课很务实,直接把尼科尔森书中和人大有关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好,套路全部演示一遍,然后让我们做题去训练尼科尔森的习题,学生亲切地称他为:孙克尔森。
郑炳老师主要给我们讲宏微观课程,也是全年陪伴我们最多的老师。
郑炳老师上课非常的幽默风趣,上他课就是一种享受,每次都在欢乐中学习,如果在图书馆上自习不要听郑炳老师的课,因为有时候可能忍不住笑喷影响周围的人。
郑炳老师善于把复杂枯燥的经济学知识结合当今时政热点问题,民生问题以及网络段子讲得生动活泼,微妙微翘,在欢声笑语中传授知识。
其次就是郑炳老师对经济金融整个知识体系特别了解,没有一本考研教材他没有仔细研究过,上课随便讲一个知识点,他都知道那本书讲得好,可以随意对比:高鸿业,曼昆,范里安,平新桥十八讲,平狄克,多恩布什,布兰查德等等各个不同教材的不同版本关于一个知识点论述。
感觉郑炳老师好像把所有考研能用到的宏微观书籍全部都研究过,在他指导下可以事半功倍,把一个知识点理解到全方位无死角,而且郑炳老师可以把各个教材对一个知识点的论述结合各个高校的真题全部总结罗列出来,知识体系堪称完备至极,无愧于经济金融第一人的称号。
宏微观各阶段学习方法
(1)第一阶段(第二年备考的2-6月):
学习主要内容是高鸿业老师宏微观的书配合炳哥的基础班
具体操作:
老师讲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本(不必都要搞的很懂,但要有思考的过程,画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听课有的放矢),听课时候就专心跟着老师思路走,要动脑,课下再整理笔记或者回放重难点,可以找张A4纸,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自己根据逻辑写个框架或者概要,不必写的很认真,写的时候主要是一个动脑的过程。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做思维导图或者写概要,写的很详细,但是变成了文字的搬运工,去多看看老师课件可能也比这种无用功要好,我一般是把PPT和老师上课重点笔记下载下来自己去整理,然后去背诵,再去写导图或者摘要。比如:

总之学习听课复习最重要的是用心,在用心的基础上多重复,基础阶段高鸿业的书,微观人大基本不会考,宏观考的相对多一些,基础阶段主要在于了解宏微观基本经济理论,培养一些学科思维,方便后期进一步学习。
(2)强化阶段(7-10月份)
(i)微观强化阶段:
尼科尔森的书不需要看,只需要做他课后习题就行,看了也不利于做题,人大微观考试风格非常特殊,基本都是3-4道计算题,涉及生产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不完全竞争模型(价格歧视,寡头模型),市场失灵几大块,每一大块都有几个固定套路的计算题,所以根本不需要背诵名词解释啥,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思路,把数学模型掌握好。
只要知道了微观基础班的基本经济理论概念,直接听孙增老师的尼科尔森专项班,学习各种数学模型和知识点总结,直接去做尼科尔森课后习题,按照孙老师的总结,刷个3遍以上,微观基本就没啥问题。
除此之外,802定向班也会有针对人大题型模型的总结,跟着学习,反复刷几遍真题就差不多了。
(ii)宏观强化阶段:
曼昆的书看了一遍,孙增老师和炳哥的曼昆专项班,炳哥的强化班内容(炳哥每年都讲一张反映美国大萧条期间经济情况数据表格,2022年人大802宏观第一道题就考的是根据这张表格阐述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人对大萧条成因的解释),802定向班内容(宏观部分是一次针对人大考题的知识点和经济热点大汇总),做的题主要是曼昆和高鸿业的课后习题。
人大802宏观经济学大多是以论述的形式出现,因此平时学习的时候针对一个知识点要有发散思维,要能像炳哥一样把宏观故事讲好多做总结,而且要多写多练,多理解的基础上梳理逻辑。
总之,宏观要多听炳哥的课,听老师讲故事和总结,跟着老师的思路自己也去总结,尝试把故事讲好,平时要把讲义上面的知识点多梳理理解和默写。
宏观最后答题都是一道题答一张A4纸作用的内容,全是文字如果平时不多梳理多动笔去反复写,考试是容易卡壳,容易写的疲惫不堪也难以写完。
政治
1、个人所用资料
个人所用的资料有:徐涛强化班,腿姐时政班,押题班,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肖秀荣8+4选择题
2、试卷分值分布结构

3、各阶段学习策略以及具体操作
(1)第一阶段:4-10月。
以选择题为主,学习政治知识点讲解的书籍,要把书用心看2-3遍,不是背诵,要熟悉各科都讲了啥,每科每章大概有啥,目的是服务选择题,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
具体操作:
以核心考案学习为例,在听每一节课之前,先预习,用心把这节课要讲的内容看一遍,根据这节的大标题,小标题脑子里先有个框架,然后跟着老师听课一遍,勾画出老师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在下节课上课前要在把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一下,书本再看一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忆起这节课的大标题下有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里分几个知识点(一般都是观点句子首句话),这个期间的看书都是用心看,不是背诵。

刷题技巧:
我只做了3遍肖秀荣1000题,做题的目的是扎实知识点和培养做选择题的感觉,理解考研政治的选择题题风和思维。
(2)第二阶段:
10月以后,各种押题资料都出来了,很多人感觉背不完压力大,主要是都放在了最后,加上前期没咋学习政治,不熟练政治的话术和思维,死记硬背。如果前面4-10月选择题做得很扎实,书看得比较熟悉,背诵不难,要点就是小步快跑。
最后2个月,先背诵的是腿姐的时政班,然后最后2周背诵的是腿姐押题班,每天晚上2小时天天背诵押题资料,并根据老师的讲授,思考面对不同题如何构造答案,这每个老师都会讲授,问题是自己要先背下来,要早点下手,步步为营步步为赢,这样最后自己才不会慌乱,慌乱原因就是下手太晚,背得太多自己压力太大。
其次最后阶段要找1-2个老师的押题卷子选择题部分做做保持手感,也对自己时政学习做个检验。
政治学习的总体节奏就是前松后紧,前期4-10月,多用心看几遍书结合去年冲刺书把选择题实际记忆考点记好,平均两天1小时,后期要大量投入,在押题没出来之前,要把之前做过的选择题结合最新版的冲刺书都看看读熟,押题资料出来后要立马投入背诵,做押题卷选择题,每天不间断背诵,这样考前都能背好。
英语
不同于别的学科,英语学习的特点就是“少慢差费”,需要长时间地投入,短时间很难见效。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来说,英语提分慢很容易打击学习信心和热情。
1、个人所用资料
(1)单词:考虫的单词课加上APP背单词
(2)语法:考虫的考研语法课
(3)阅读:考虫的外刊精读课,考研陈仲凯老师的阅读专项班(2021和2022);完型也是陈仲凯老师;翻译是考虫李大元老师
(4)资料:近10年真题,30篇外刊精读和《阅读的阶梯》
2、试卷分值分布结构

3、各阶段学习策略以及具体操作
先学习考研语法(背单词不能停),老师肯定会逐词逐句给我们拆解分析的,你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课后自己可以把句子像老师一样分析和拆解一遍,给自己讲清楚,同时把句子里面的单词全部认识。大概需要花1个月时间进行语法学习。
学完语法课,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这时候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跟着老师去听阅读课,第二个选择就是直接跟着老师去精读与考研真题相关的外刊。
(i)选择听阅读课:
我跟的老师会把一篇阅读的每个单词都翻译出来,一段话先给出每个单词的意思,第二遍分析每句话把语法搞清楚,第三遍在单词和语法都过一遍后会分析段落的写作逻辑。
听完之后,课后的任务就是,把这篇文章全文翻译,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会分析语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ii)选择学外刊:
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一段话一段话,扎扎实实都搞懂弄明白,标准都是一样的,单词全部认识,全文口头翻译,句子全部分析等等,精读个40-50篇你的英语水平就会变得很高。然后再去跟着老师学习真题,做阅读题。
下面对阅读做出特别说明。
首先,要学会背单词,我们要明确你背单词的目的,一个是写作,一个是阅读,我们考研写作用到的单词基本上可以用四级词汇搞定,因此你背单词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阅读。
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重点是看到认识,而不是把拼写都记住,如果明白这一点,那么背单词的时候,用心看单词和其对应的意思以及例句词组搭配的记忆方法的应试效果远比你天天拿着单词书背拼写强,效率高。
其次,你背单词的目的是读懂文章而不是单纯增加词汇量。如果你发现你背单词的时间远远比你精读文章的时间久,比你一句一句翻译文章、思考文章写作逻辑的时间还长,基本上你已经失败了。
注意:你背单词是为了阅读,不是为了拼写,所以能看形识意就可以,要看单词而不是背单词,其次就是背单词是为了阅读,所以要多跟老师精读翻译,而不是自己拿着单词书长久的背诵。
背单词具体操作:
单词每天都要背,时间在30-40分钟就行,要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早上6-7点去背诵,单词书APP都行,重点是认识形状和汉语意思,有例句可以看着汉语去对着翻译加深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因为你语法差,很多长难句你无法看懂,不要太在意,你可以只看这个单词在句子里面前后几个单词、词组中的意思和语境下的意思,切记不可脱离句子和文章单独去背单词,这样是无效的。
做阅读题的要点:
考研阅读要扎扎实实去学习,重视精读文章,多精读文章远远比单纯背单词要作用大,但是自己精读要查单词,要自己分析,难度太大。
跟着老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学习阻力会很小,跟着老师在精读文章中理解单词用法,记忆单词意思,去完善自己语法分析能力,尽量获得段落和文章分析能力。
当你有了3-4月精读和背单词的基础后,再去学习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就会轻松很多,没很大阻力,凡是学过老师讲过的文章,课后要完成的标准都是一样。
重点提一下翻译,翻译要自己动笔,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己不查单词翻译一遍,然后查单词再翻译一遍,等老师讲完翻译技巧和给出答案,自己再按照老师的思路再翻译一遍,因为翻译是英语考试里面最难的科目,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如果前期自己精读翻译做得好,翻译压力不会很大,主要就是要自己动手去翻译。但是要是时间很紧张,复习的时候就不要投入太多时间。
写作文的要点:多背诵,多默写,长期准备,反复磨练才能写出应试的好作文。
数学
1、个人所用资料
张宇基础30讲,36讲1000题,近20年真题,张宇最后一堂课和张宇8+4套卷
2、学习方法及相关说明
下面本人以张宇的课程为例。
基础阶段主要是学习了张宇基础30讲并做了题目,主要是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础阶段是一种预备学习,因此我只过了一遍;强化阶段用的是36讲和1000题。
【1】做题方法
首先我不是那种脑子很聪明的学生,学习数学用的都是笨方法。
具体的做法就是先把老师讲的课听完,把老师写的笔记和书本的知识框架基本掌握,第一遍做题是比较难的,做完题目后,要把题目按照知识点归类,一道题目完成后要清楚地知道它考了哪一章的哪个知识点。
其中有哪些特殊的处理手法或者一题多解,把一类题总结好,自己在大脑中编一个做题程序。
下面举个例子:渐进线的求法
1.给定函数先找定义域,奇偶性,周期性,一旦确定函数是奇函数或者周期函数,研究范围就会缩小,找到定义域那么铅锤渐近线就出来了(一般在定义区间的两端或者分母为0的式子里面,包括分母整体和局部分母为零。)
2.求单侧水平渐近线,就是看自变量趋向于正负无穷时函数是否有极限,如果有,那么单侧一定不存在斜渐近线。
3.确定无水平就算斜渐近线,本质上转化为极限运算。
如果能把自己做的题目,每道题都知道考了哪些知识点,把自己做过的题目和知识点对应起来做总结,每一类题都有自己的做题程序,那么只可能出现计算错误,而不至于出现没有思路。这要求把一本习题和一套考研教材用心多做几遍,做好总结。
【2】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想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必须要自己多动手,进行大量的计算演练,而且要规范书写,演草纸和做题解答过程要按照答题卡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旦克服书写很乱的毛病,计算错误会减少很多。
同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模块化处理。
因为如果一个运算很复杂,式子很长自己在算的过程中可能算着算着就抄掉了符号,或者少抄了数字,又或者写得太长了,答题卡没地方写了,这样就很麻烦。
比如把一个复杂的积分运算分解成很多小的模块,每个小的模块都标上序号,最后都算完了,再组合在一起,得出总答案,好处是对错清清楚楚方便老师阅卷分。
例子如下:

【3】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首先,要反复去精研一套图书和一本习题集,要达到非常熟练的地步。
再总结归纳,把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所做题目对应起来,脑袋里面有一个题库和知识点库,把两者对应起来,最终达到看到一个知识点就知道有哪几种题目、哪些步骤会用到。
尤其要关注一些核心的做题处理技巧,做到每种题型都能用思维难度最小的、计算量最小、写出来排版最简洁漂亮的方法解决,不能认为做出了就完成了,因为大多数时候参考答案不是最优解,需要把大量相似的题的参考答案和老师的解答过程一起做参考,最终汇总出一种题型的最优解决方案。
数学题目有很多计算量很大,技巧性很强的题目,并且有的题很可能是某一个一般结论的特殊形式,因此当我们做了很多题目,可以把一些带有一般性的题目结论也整理记忆下来,这样就可以在选择填空中迅速出答案,在大题里面也可以起到验证作用,结论标明出处。
例子如下:

数学复习的要点就是多练题,多用心总结归纳知识点题目题型,规范书写,精研一部习题集,一套图书,达到无比熟练,可以凭借脑子里的知识点题库和做题程序去解题,所以考研数学考的智力不多,考的意志力,恒心和熟练度更多,就看自己愿不愿意狠下心了。
以上就是我备考的全过程,预祝23考研的各位,一战成硕,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