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第502重装甲营的221号“虎”式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139839
题图:本文的主角,隶属于第502重装甲营的221号“虎”式,在列宁格勒附近被苏军缴获,曾被苏军用于训练,后被作为战利品送往莫斯科军事博物馆展出。
想必部分专栏读者对于由匈牙利PEKO社出版的《World war two photobook series》系列书籍并不陌生,其第7辑的主题是“虎”I坦克,使用诸多之前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新照片来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生产批次的“虎”I坦克外观特征。

笔者本想选取本书内的“虎”I残骸照片撰写一篇图集文章,并对原文图注进行一定拓展,然而与本书的第一张残骸图 —— 第502重装甲营的221号“虎”式有关的故事,就足矣用一个短篇来讲述。
让我们先从《World war two photobook series Vol.7》内的两张照片开始。
第一张是由Strategia KM提供的221号侧面照片:

图注十分简洁明了:
这是一辆被苏军击毁的“虎”式。极初期型与初期型“虎”式炮塔上那高耸着的车长指挥塔是早期“虎”式的弱点之一,中期型“虎”式引入了新的设计,用避弹性能更佳的半球状铸造式指挥塔取代了脆弱的筒状指挥塔。从炮塔侧面挂着的履带板来看,这辆隶属于第502重装甲营的“虎”比前文提到的331号“虎”式的生产日期要晚。这辆“虎”式在列宁格勒附近被苏军缴获,曾被苏军用于训练,后被作为战利品送往莫斯科军事博物馆展出。
第二张是由Thomas Anderson提供的221号“虎”式正面照片:

炮塔护盾上的火炮瞄准镜观测孔及附近的区域是“虎”I坦克公认的弱点之一,1942年11月,该区域增设了一条横置的加固钢材以增强防护。然而,直到1943年,那些原本为了“虎”式P型计划而提前生产的旧式炮盾的库存消耗完后,新出厂的“虎”式才终于能用上改进后的炮盾。通过炮盾上的损伤以及炮塔左侧缺失烟雾发射器这2个特征可知,这辆坦克正是上文提到的隶属于第502重装甲营的221号“虎”式。
《World war two photobook series》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清图片展示车辆的特征,所以不会在战史相关的细节上着墨过多,我们可以循着图注给出的原始信息来稍微发掘一下221号相关的信息。
首先,通过对比各重装甲营的早期作战记录可知,只有第502重装甲营曾在列宁格勒附近作战,通过221这一编号可知,这辆“虎”式隶属于第502重装甲营第2连。
根据《Tiger in combat I》的中译本《虎之战迹: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 第一卷(第一册)》:


时值第三次拉多加湖之战,纵览第502重装甲营在列宁格勒一带的泥泞沼泽中的战斗经历,在1943年7月10日至9月5日的战斗中,唯一一辆没有成功回收的“虎”式出现在8月2日:

第502重装甲营并没有记录这辆自毁“虎”式的后续,不久之后,苏方的前线报纸上刊登了这么一系列的照片:


苏方提到这是一辆在“火花”作战(операция Искра)中缴获的“虎”式,然而这一注释是纯粹的口胡,因为“火花”作战始于1943年1月12日,终于1月30日,当时的第502重装甲营第2连还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为解救第6集团军而战,在“火花”作战中被苏军俘获的其实是第1连的“虎”式,详情可参考笔者的旧译文:沉重的战利品 —— 东线被俘“虎“式沉浮录
言归正传,让我们重新回到221号上面,来看苏方留下的另外三张具体拍摄时间不详的照片:



根据第502营的记录,221号深陷泥潭后被迫弃车,不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的照片,都能观察到221号车体及炮塔上残留的战斗痕迹,其炮塔上的筒状车长观察塔不翼而飞,大概率是被苏军火炮命中所致。
从后续几张照片可以推测出,在被德军遗弃之后,苏军依靠这辆“虎”式修建了简陋的防御工事。然而,作为战利品的221号不可能总是留在原地,在某日,苏军终于决定让221号发挥一下余热:


上面的这2张照片摄于1944年冬,当时221号被停放在列宁格勒的彼得保罗要塞附近进行展览,唯一可以确认是第一张照片摄于1944年2月。

上面这张KV-1地盘改装的牵引车拖曳“虎”式的照片相当著名,从侧面弹痕的损伤特征可以推出被拖着的正是221号“虎”式,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详,但拍摄地点大概率是列宁格勒的街道。
1944年夏季,221号的身影出现在“英勇无畏的列宁格勒保卫战(Героическая оборона Ленинграда)”展览上。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默默无闻的221号“虎”式位于展厅右侧,这是221号目前已知的最后一张照片:

1986年,位于莫斯科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出版了一本名为《制胜的武器(Оружие победы)》的手册,里面提到了苏军缴获221号“虎”式的战斗细节:
1943年1月,在列宁格勒附近,军属炮兵第267团(267-го корпусного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го полка)的一个装备着122mm 1931/37(A-19)火炮的炮兵连被部署在锡尼维亚(Синявинских/Sinyavino)高地附近的茂密灌木丛中。
突如其来的坦克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 —— 两辆车身侧面涂着铁十字的德军坦克正缓缓驶向伪装良好的苏军炮兵。在德军坦克距离最近的一个炮组不到50米时,一门122mm火炮的怒吼终于正式揭开了战斗的序幕。
重达25KG的穿甲弹脱膛而出,宛如钢铁重锤般以800米/秒的速度狠狠砸向领头那辆“虎”式坦克的炮塔 —— 在如此之近的交战距离下,122mm穿甲弹无情地撕碎了“虎”式的车长指挥塔并蛮横地将其从车身上扯下。从第一辆损毁的“虎”式车长指挥塔上四散迸飞的钢铁碎块沉重地洒落在后方的第二辆“虎”式的装甲上,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第二辆“虎”式一脚踩紧油门直接跑路。

即便《制胜的武器》中叙述有可能完全不靠谱,但这仍旧是与221号相关的最后记录,毕竟自50年代以后,221号的身影便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大约221号的确已经被当成废铁回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