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未来 I 第一章 弃女(上)
“没错,我是在帝国出生长大,但我从不为这样一个血腥专制的霸权帝国而感到骄傲……帝国在众多领域的进展和成就,对我几乎毫不相干,因为这些尖端技术和巨大成果根本没有办法普及到帝国广大的偏远地区,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大众,能够做的无非就是想着怎么能活命而已……”
——玲花
【出自《诛芯行动:量子霸权的终结》一书(IAP出版社2051年版)】

“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战国]豫让
这是玲花在日记本封面写下的一句话。
“明天,我将用行动报答一直关心我,培养我的义人,我的恩师。”玲花说。
她望着窗外的平静海面,如此平静。但是乌云早已开始占领这里的天空。
明天,玲花就要带领ES-01小队去完成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作为ES-01队长的她,面临的压力更是巨大,更何况这还是小队第一次执行正式的作战任务。
她很紧张,尽管已经被告知ES-01的装备十分精良,还有罕见的量子计算机支援作战,自己也经历了半年的战术训练,对于帝国军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直到入睡,她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她进入了梦乡,回望起了她的过去……

1-1 深山
2030年2月21日,按照帝国传统的历法来看,今天是新年的第三天。
农村地方的和城里相比,确实多了几分生气,节前赶场置办的春联,这可不是城里人在大街上几块钱就能买到,充斥着油墨味和不知名铅粉的“名家名品”,而是实打实的手写春联,而这种春联,似乎在农村地区也不多了。
不过对于坡上村的几十户人家来说,这春节最有意义的部分在今天也就快到头了。
坡上村是一个位于帝国偏远地区的小山村。村如其名,民居都集中在一座大山的一侧山坡上,另一侧则为耕种的旱地。不过现在却少有人耕种——因为村子里面的壮劳力非常稀少。
这是一栋平平无奇的破烂二层砖房,外墙前不久才被刷得洁白,还系着一丝红色的细腰带——村里的房子都是这种打扮,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户人家紧挨着大路边,有一个小庭院,一对夫妻站在院门口,他们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似乎在向家里的老小告别,院门口停了一辆白色的面包车,车上有人似乎在等着他们。
“爸,”这是丈夫的声音,“孩子……就由你照顾了……”
“我们本来也想把孩子带走的……”妻子说道,“但……但是爸啊,你也明白,咱这去量子厂打工的,一个月工资也不会太高……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张嘴要养活……我们怕养不活她……再说了……”
“把孩子留给你,爸也有个伴儿……”''丈夫补充道。
老人也没有办法,只得点头答应。
“我们会定期打钱过来,”临走之前,妻子和丈夫许诺每个月都给老人和孩子打款1000帝国元,并且每年新年会回家看望他们。
“快点啊,不然都赶不上动车了!”院子外面的白色面包车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头来,冲着屋里吼着。
“爸,我们得走了。”
老人连连点头。
“别把孩子吵醒了,轻点。”
两个人头也不回的朝院外的道路上走去,坐上了面包车,然后渐行渐远,直到淡出了老人的视线范围。
此时,一轮夕阳正打算从地平线上落下,直射过来的霞光,懒散的躺在了就会七旬老人的肩上。在群山之间,坡上村更像是残阳之光下的一个小点,卑微的不能再卑微。
老人在院门口伫立许久,目光直视着远方的道路,直到夜色初照,远处人家点缀出几点微光才扭过身子回到房里。
正在熟睡中的孩子全然不知外面之前发生了什么,她现在大概是在梦中无限地遐想,期待着明天,或者是将来的某一天,父母将会带着她去爬山,去抓鱼,去赶集,一家人快快乐乐幸福地在一起……
两年之前,在镇上卫生院的产房里, 她降临到了这个世界。
“孩子她妈,是个女孩!”
也许在那一刻,她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因为他们觉得,生一个女孩子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担。
毕竟在农村,男孩子才是最主要的劳动力,也最有劳动价值。之前好几千年不都是这样的吗?
虽然帝国在法律上不允许性别歧视的存在,但实际情况总是不尽相同,因为,规矩是死的,人 是活的,可以变通的嘛!
虽然孩子的父母在外面的大城市打工,但很显然,大城市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思想。
不远万里从大城市跑回来,本来是想荣归故里,生个男孩好种地 一家老小享受个天伦之乐。没想到落了个满目疮痍,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他们十分不愿意看见这个结果。但是他们还能怎么办?
将就着养吧。
父母希望她以后能在山中孤芳自赏,做一朵妖艳的鲜花,安分守己,以田为家,不要往外跑,然后被玷污花瓣的高洁。
去镇政府登记帝国户口的那一天,他的母亲本来不想要她去的,但根据帝国法律规定,办理户口时,本人必须亲自到场,才不得不带上她,临行前,他把孩子的眼睛蒙了起来。
毕竟这是帝国的新生一代,一切似乎都有可能。
附:
【帝国臣民档案系统-臣民信息 ver.2.0】
姓名:玲花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28年5月11日
民族:汉
臣民等级:Class 1(第一等级)
该臣民拥有最优先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且拥有购买并使用量子终端、优先安排公共交通高等座、国营游乐园和景区的门票无需保证金、免受无端审讯、免费公立教育等A级权利。
血型:A
感情状况:未婚
宗教信仰:无
文化程度:空
籍贯:A省B市
住址:帝国A省B市C县D镇坡上村二组
登记日期:2028年7月6日

1-2 量子厂外
2029年10月某日,帝国,深圳市。
这是位于龙岗区北的一间专为帝国科技企业代工的民营量子终端工厂。当地人称它……哦不,压根就没有当地人。因为这一带几乎是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谋得生计而日夜不停工作着的工人们。
深圳可是一座十分开放的城市,她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甚至无所不弃。每一天都有数万心怀壮志,誓要打出一片天地的人们涌入这座梦之都,当然也有数万血本无归,人财两空的落魄者卷上铺盖,提走水桶,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座失望之城。用“吐故纳新”这四个字来形容它也不为过。
从日出既旦,到日落归山,深圳又结束了它的一天。但是对于一个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拼装设备的女工来说,工作似乎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永无尽头。
晚上十一点。
在拼好最后一台设备,履带终于停止转动之时,她缓慢地起身,从座位前艰难地站立起来,双足拖着上半身往宿舍挪去。
她的宿舍离工厂并不远,从正门打卡下班算起,步行五分钟即可抵达。与其说是宿舍,不如说是她和一个男人合租的一套小房子。男人在附近新量子厂的工地上当建筑工人。
天空一片漆黑,而她,早已习惯了这漆黑。
但深圳这个城市,没有黑夜。
晚上十点半的时候,工厂正大门开始出现一股股的人流,放工的一瞬间人声鼎沸,而在白天,这里却出奇的安静,甚至很难看到人影。
从各色餐馆、歌舞厅、网吧、到商超、士多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似乎是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商圈,有着与这座城市其他区域不一样的作息时间,她走在街上,经过了一家小超市后,她立刻想到了一些什么。
她掏出了手机,拨通了电话。
对,是手机。
一个生产量子终端的中年妇女,却买不起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新纪元象征之物——量子终端,手头仍然只有一部朴实无华的智能手机,并且还是几年前发布的款式。
“需要我带什么回去吗,亲爱的?”
电话那头,是个男人的声音。
“你放工了?”他反问道,“我们今晚工地还要加班加点干呐。”
“放了。”她回答。
“不用管我,……”男人继续说,“先把你肚子填饱就行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一天干这么累,对自己一点也不好的样子……”
“好吧,再见。”
挂掉电话,她的目光锁定在了一家卖炒河粉的小吃摊……
“来一小碗河粉,”她走到摊前,用一口蹩脚的粤语对店主说道。
一碗炒河粉下肚,她便没有在外停留多久,径直回到了出租屋。拿出钥匙开门过后,时间显示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半。
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消耗了,因为明早六点工厂又要开工,她可不想第二天早上睡觉被车间主任发现。
她也只有向玲花爷爷的银行卡里打了1000元的生活费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逐渐进入了梦乡。
她梦见了,积极生产的她,被上级一次一次地提拔,不仅买到了量子终端,最后还当上了小老板,然后某一天衣锦还乡,赢得众人的羡慕和赞誉,当然还有这辈子都用不完的钱……
此时,新量子厂的工地上仍然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
正在焊接钢梁的一位男工人正是她的丈夫兼合租对象,玲花的爸爸,包工头要求他在一周之内做好这一阶段所有钢筋的焊接、架设任务,否则一分钱都别想拿到。
量子厂因为帝国源源不断的订单而迅速壮大,截至此时,现有的流水线车间已经无法满足帝国量子终端订单的需求,便在现有厂房旁边的一片荒地上再修建一些全新的厂房,并且运用帝国给的补贴费,新厂将会实现100%的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
她听到的这些消息,全部来自于他在工地的传闻。
晚上十一点,她已经进入了梦乡,而他悄悄地关上了出租屋的大门,当然,没有打扰到她。
“老婆,”他轻声说道,“我后天休息……”

1-3 过年
2032年的春节悄然而至,玲花也已经四岁了。
人们都说,小孩从三岁起就开始记事了,也就是对事物产生记忆的年纪。但是对于玲花来说,每当本是合家团圆的新年到来时,总是被一种难以释怀的忧愁所笼罩,也许此时感知不强,但在日后,会改变她的一生。
坡上村的所有人家都还同平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时喂鸡养苞谷米,闲时手机上打游戏,儿女?这年头还有几户人家的儿女想要回家啊?政府都在劝这些在外务工的家人们过年不回家接续奋斗,“就地过年”有赏呐。
腊月二十六的清晨,玲花家被母亲给她爷爷的一通电话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宁静,因为她说,今年过年,她们无论如何都要回来。
顿时,喜气便洋溢在了爷爷的脸上,在那一瞬间,仿佛那久旱的土地逢见了一滴滴的甘露,一脸皱纹包裹下的嘴角忽然画上了一条属于微笑的曲线,这种表情,在帝国的广大乡村中,十分的罕见。
爷爷把玲花从床上喊了起来,一边主动给她梳洗打扮,一边的脑海里还在寻找着那一张寄托了自己全部收入来源的银行卡。
“爷爷,”玲花问,“为什么今天早上这么早就把我喊起来呢?”
“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啊。”
“为什么呢?”
“你爸妈说今年过年一定要回来。”
“啊……爸爸……妈妈……他们是谁啊,我怎么不知道他们……”
“等他们回来,你就知道你爸爸妈妈是谁了,这个不怪你……长这么大了都没有见过你的爸妈……”爷爷说,“走,咱去集市上备点年货吧。”
两人手挽着手,锁好院门,向最近的公车站走去。
大概半小时之后,车停在的镇上的汽车站里。
车站的斜对面就是镇上的农贸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农民自产自销区域的叫卖声,家庭主妇的砍价声,一部分店主的喇叭声,城管驱逐摊贩的惨叫声……由此种种,不绝于耳,好一幅人间冷热的交响乐!
按照旧例,这个镇上的集市是逢一、五、八开,但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末就天天开场了。但玲花的爷爷还没有发觉到。“大过年的不按照惯例开不很正常嘛。”
考虑到玲花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乡的味道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爷爷用积蓄购买了二荆条、香油等地方特产,准备回家做好吃的款待他们。
玲花的父母每个月底都会各给爷爷打款一千元钱作为生活费,对于两爷孙来说,平时够用还能留下一点结余,偶尔还用这点钱去买点腊肉、酸菜等当地“硬通货”,今年呢,当爷爷知道玲花父母回家过年的消息,闻此大喜,便在集市托人将腊肉灌成了一节又一节的香肠,当然春联什么的也要购置一幅,以换掉三年前贴上的旧春联(PS:坡上村习俗,玲花奶奶去世三年内不得更换春联)。镇上虽然没有什么书法名家,只能去买电脑印刷的现成品。这种东西虽说便宜,但工艺极其粗糙,字态显得更加庸俗。
不过,玲花当时觉得这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因为她觉得更大的期待还在后面……终于可以见到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父母一面了。
虽说此时,玲花才四岁,在集市上蹦蹦跳跳,十分快活。
但是命运,似乎并没有因为年龄小便给她施以仁慈。
(未完待续)

玲花的父母究竟能不能回到家,过一个安稳年,而玲花的命运是否会随之而改变?这一切的问题让我们交给下半章。
这是一篇软科幻的原创长篇小说(所以那个科幻文学奖咱想着就不参加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待到下次更新,再给你说道说道。
我是直江,看到这儿了能不能点个赞支持一下呢?(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