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凯撒级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骄傲!军功卓越的明星战列舰!

2020-02-23 16:56 作者:夏鲤浅誓  | 我要投稿

历史上存在了两艘腓特烈大帝号,一个是一战期间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的那个!是历史现实当中存在的!

凯撒级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而另一个确实纳粹德国时期,存在于图纸上的!如果制造出来!那毫无疑问可以大大的提高纳粹德国的海上力量!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玩碧蓝航线的可以见着她。

腓特烈大帝号超级战列舰

咱们先说一战的那艘吧!

凯撒级战列舰是德国继赫尔戈兰级之后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战列舰,于1909年开工建造。是德国海军首次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战列舰。凯撒级舰体舯部两座主炮塔呈两舷阶梯状对角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夹角高于同类布局的英国战列舰,艉部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凯撒级的防护设计继承了德国战列舰侧重防御的传统,改进火力与动力系统设计节约的重量用于加强防护,防护性能较以往德国的战列舰有较明显的提高。

腓特烈大帝号是凯撒级战列舰的2号舰。本舰服役后即加入了德国公海舰队第三战列舰中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北海的大部分主要海上行动。并且本舰长期担任舰队旗舰,直到1917年为巴登号所替换为止。

航行中的腓特烈大帝号

概况:

舰种:无畏舰

拥有国 : 德意志帝国

舰级 :凯撒级(皇帝级)战舰

制造厂: 德国汉堡伏尔铿造船厂

动工时间: 1910年1月26日

下水时间: 1911年6月10日

服役时间:1912年10月15日

结局: 1919年6月21日自沉,1936-1937年捞起并拆解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设计2万4724吨

满载排水量 :2万7000吨

全长 舰体全长:172.40米

全宽 :29 米

吃水 :9.10米

燃料 :燃煤3600吨

锅炉 :16座燃煤锅炉

动力: 3轴AEG柯蒂斯蒸汽涡轮机

功率: 20,594千瓦特(27,617匹指示马力)

最高速度: 22.4节(41千米每小时;26英里每小时)

续航距离:7,900海里(14,631千米;9,091英里)/12节

乘员 军官41名,水兵1043人

武器装备:50倍径双联装305毫米速射炮5座计10门(30.5cm SK L/50)

                    45倍径单装150毫米速射炮14门(15cm SK L/45)

                     45倍径88毫米单装炮12门(8.8cm SK L/45)

                       500毫米单装鱼雷发射管5具

装甲水线带:350毫米

主炮炮塔:300毫米

司令塔:400毫米

注意:SK意为“速射炮(德语:Schnelladekanone)”,L/50表示50倍径。


凯撒级战列舰简略图

技术亮点:

本舰使用了AEG柯蒂斯蒸汽涡轮机,由16座燃煤锅炉驱动。全舰设计动力20,594千瓦特(27,617匹指示马力)海试时达到过最大航速22.4节(41千米每小时;26英里每小时)的纪录;全舰可携带燃煤3600吨,以12节(22千米每小时;14英里每小时)经济航速运行时可以达到7,900海里(14,600千米;9,100英里)的续航距离。

这个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先进的了!

并且本舰不像早前的德国战列舰那样把炮塔呈六角形布置,而是将其中3座布置在了舰体中轴线上:舰艏一座,舰艉两座以背负式重叠布置;剩下两座则在舰体中部两侧以交错方式各布置一座。副炮为14门45倍径150毫米炮(15cm SK L/45),安装在中部炮廓内;以及8门45倍径88毫米炮(8.8cm SK L/45),全部安装在炮廓内,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舰上的88毫米炮后来更换为4门45倍径88毫米防空炮2。此外舰上还安装有5具鱼雷发射管,全部安装在舰体内部。

防护方面,舰上各处采用了厚重的克虏伯渗碳装甲。舰体中央部分的水线装甲带为350毫米,主炮炮塔侧面厚300毫米,司令塔则由400毫米装甲板作为防护。本舰在内的皇帝级各舰都加装有防鱼雷网,只是呢,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后都拆除了。


经历


一战前夕:

1911年6月10日,在伏尔铿公司完成内部测试后,本舰下水。下水仪式上由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公主(英语:Princess Alexandra Victoria of 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为本舰进行命名,科尔玛·冯·德·戈尔茨陆军元帅发表致辞。下水仪式后,腓特烈大帝号转往威廉港,1912年10月15日服役。随后腓特烈大帝号在波罗的海进行了海试,并在基尔进行了最终的舾装工作。1913年1月22日,本舰最终完成舾装。全舰总造价4580万2000帝国金马克。

1913年2月,腓特烈大帝号第一次参加舰队练习,范围包括卡特加特海峡和北海。腓特烈大帝号最终完成海试后,同年3月2日,替换掉前无畏舰德意志号而担任舰队旗舰。同年3月12-14日,腓特烈大帝号又参加了另一场舰队训练。4月,腓特烈大帝号返港进行定期维护,到4月底已经维护完毕可以进行炮术训练。同年5月5-27日,腓特烈大帝号参加了一次大规模的舰队训练。同年6月,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德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前往基尔参加基尔周(英语:Kiel Week)活动。在那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偕王后埃琳娜(英语:Elena of Montenegro)登舰参观。7月中,腓特烈大帝号参加了公海舰队的年度夏季巡航,前往挪威,这次巡航一直持续到8月中。接下来是8月31日-9月9日的秋季练习。接下来的10、11月则基本是单舰练习和中队练习。

1914年初,腓特烈大帝号进行了一些附加的单舰练习。同年3月底,跟随舰队前往北海参加春季演练。接下来4、5月都是在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练习。同年腓特烈大帝号再次参加基尔周活动。同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虽然局势日渐紧张,7月14日,公海舰队依旧如期出发前往北海进行年度夏季训练。公海舰队在帝国海军战前最后一次和平时期的练习中,首先到斯卡格拉克海峡进行了演习,其后7月25日启程前往挪威峡湾地区。然而在七月危机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后,26日舰队返航,27日集结在挪威斯屈德内斯(英语:Skudenes),并进入了戒备状态!

一战前中期:

一战爆发后,公海舰队曾多次在北海巡航。同年11月2-3日,公海舰队第一次在北海地区出动,腓特烈大帝号也参加了是次行动,不过德军没有遇到英国舰队。同年12月15-16日,德国人展开第二次行动;这次行动是基于公海舰队司令腓特烈·冯·英格诺尔海军上将的提议,即使用弗朗兹·冯·希佩尔海军少将的第一侦察集群的战列巡洋舰袭扰英国沿岸城镇,诱使英国大舰队分出部分兵力追捕希佩尔,此时埋伏在一旁的公海舰队主力即全数压上消灭之。15日一早,希佩尔的战巡对英国斯卡布罗,哈特尔浦和惠特比发动袭击(英语: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德国海军出动了12艘无畏舰和8艘前无畏舰支援本次袭击,腓特烈大帝号也在其中。15日夜,德国战列舰抵近了一支英国战列舰分队,距离只有约12海里(19公里);在当地英国人只有6艘战列舰,附近再无其它主力舰。双方前卫的驱逐舰在黑夜中展开了战斗,战况之激烈让冯·英格诺尔误以为他遇到了英国海军的整支大舰队。因为德皇早已有令,不得随意用宝贵的舰队进行冒险,冯·英格诺尔下令脱离接触,返回德国。


1914年12月14日早上公海舰队的位置态势
a 德国战列舰
b 德国轻巡
c 德国战巡
d 英国第二战列舰中队
d 英国第一战巡中队



1915年1月24日,英国海军将领戴维·贝蒂海军中将率领第一、第二战巡中队在多格尔沙洲伏击(英语:Battle of Dogger Bank (1915))了德国的第一侦察集群,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英语:SMS Blücher)遭到英军集中攻击而沉没,战巡塞德利茨号亦由于弹药库起火而身负重伤。对此勃然大怒的威廉二世将冯·英格诺尔撤职,并于同年2月2日委任胡戈·冯·波尔为新任舰队司令。冯·波尔上任后策划了一系列舰队行动,腓特烈大帝号亦有参加。首先是同年3月29-30日,舰队出发前往泰尔斯海灵岛以北,没有遇到英国舰艇;第二次在4月17-18日,公海舰队包括腓特烈大帝号在内出动掩护第二侦察集群的布雷行动。3天后的4月21-22日,公海舰队再次在多格尔沙洲一带徘徊,然而还是没有遭遇英军。同年5月17-18日,腓特烈大帝号等舰再次出发掩护第二侦察集群布雷。5月29-30日,腓特烈大帝号随公海舰队出动进行巡逻,由于天气逐渐恶劣,冯·波尔在斯希蒙尼克岛以北50海里左右处折返。其后舰队一直在港口内停留,直到8月10日,舰队出动前往黑尔戈兰岛掩护辅助巡洋舰海鸥号(英语:Möwe)返回。9月11-12日,舰队再次出动,掩护在斯瓦特沙洲的布雷行动。10月23-24日,舰队前往合恩礁,依然没有发生战斗。


1916年1月11日,冯·波尔因肝癌病重离职,赖因哈德·舍尔海军中将接过了公海舰队的指挥权。18日,舍尔在腓特烈大帝号升起自己的将旗。舍尔希望更加主动地运用公海舰队,以图与英国大舰队进行战斗。2月,他争取到了德皇的同意。3月5-7日,公海舰队在北海南部展开进攻巡逻,但没有遇到英舰。3月25-26日,一支英军舰队袭击了特恩德尔(英语:Tønder),舍尔出动舰队寻找英国人,但英国人得手后早已撤退。4月21-22日,德国人再次在合恩礁进行巡航。4月24日,希佩尔的第一侦察集群袭击了雅茅斯和洛斯托夫特(英语:Bombardment of Yarmouth and Lowestoft),腓特烈大帝号等在远处待机提供掩护;在洛斯托夫特德国人没有遇到英舰,只有塞德利茨号在前往目标地区时触雷受伤,被迫提早撤退;但到雅茅斯时第一侦察集群与英国巡洋舰接触并展开短暂的炮战,其后英国哈维奇舰队撤退。第一侦察集群接报称目击到英国潜艇,也撤离了该地;而在远处守候的舍尔接到警报称大舰队主力已经从斯卡帕湾起航,遂指挥公海舰队撤退。


日德兰大海战


1916年5月31日-6月1日的示意图,蓝色为英国舰队,红色为德国舰队

这场海战算是腓特烈大帝号参加过的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一战期间最大的海战!

很多一战期间英国和德国的知名战列舰都参加了这次大海战,其中英国就有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还有铁公爵号!而德国方面巴伐利亚级和凯撒级大部分都出动了!

4月21日的袭击过后,舍尔再度谋划下一次突袭行动。计划原定于5月中旬执行,然而塞德利茨号尚需时日以修理水雷造成的损伤,而舍尔又不愿意让战巡编队在缺编的状态下贸然行事;5月9日,又有多艘战列舰轮机陆续出现故障,因此行动推迟到23日。到了22日,塞德利茨号还没完全修理好,行动只能再一次推迟到29日。到29日中午,塞德利茨号的维修总算结束,并回归第一侦察集群。这次的行动还是与以往类似,战巡前出至斯卡格拉克海峡以北,而战列舰则伺机而动。


5月31日,公海舰队各舰艇陆续出港。德军战列线(指的是线型舰队)中,最前方的是第三战列舰中队第五支队的4艘国王级战列舰,紧跟着的是第六支队的3艘凯撒级;腓特烈大帝号作为舰队旗舰单列,在整个战列中序列第8,跟在姊妹舰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之后,后面则是第一战列舰中队,第一支队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希佩尔麾下的5艘战巡作为战列舰主力的侦察部队,5月31日02:00驶离雅德湾;舍尔则率领主力,03:30开始出发。


当天快到16:00时,希佩尔的第一侦察集群遭遇贝蒂的第一战巡中队。敌对双方随即开始大打出手。第一侦察集群一路向南且战且退,将英国战巡引入了公海舰队主力舰的伏击圈内。17:30前后,位于公海舰队主力舰战列最前端的国王号观察到了第一侦察集群和追赶而至的第一战巡中队。第一侦察集群右转机动,而英国战巡则转向了左边。17:45,舍尔下令德国战列线右转两个罗经点(22.5度),一分钟后,下达开火的命令。


公海舰队战列舰开始炮击时,腓特烈大帝号距离英军第一战巡中队和第五战列舰中队依然较远,因此在最初的阶段并没有开炮。17:48-17:52期间,腓特烈大帝号在内的11艘德国战列舰与英军第2轻巡洋舰中队接触,腓特烈大帝号进行了炮击但没有命中。快到18:30时,德国战列舰靠近了英国驱逐舰内斯特号(英语:HMS Nestor (1915))和游牧民号(英语:HMS Nomad)。这两艘英国驱逐舰在当天早些时候已经遭到德国战巡的打击瘫痪,此时承受了德国战列舰的猛烈炮击。腓特烈大帝号和3艘姊妹舰迅速将游牧民号送入海底,而内斯特号则由腓特烈大帝号后面的第一战队解决。19:00后,一支英国巡洋舰部队冲进了德国战列线挑起了混战。之前的战斗中英国战巡无敌号(英语:HMS Invincible (1907))已经一举重创了德国轻巡威斯巴登号(英语:SMS Wiesbaden),国王号上的贝恩克海军少将下令让第三战列舰中队转向,掩护威斯巴登号。另一方面,英国第三、第四轻巡中队向德国战列舰发动鱼雷突击,同时向威斯巴登号倾泻自己的主炮炮弹。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的8艘战列舰向英国轻巡开火,然而即使是德国战列舰的主炮持续炮击,也无法将英国轻巡驱离。三艘英国装甲巡洋舰防御号(英语:HMS Defence (1907))、武士号(英语:HMS Warrior (1905))和黑王子号(英语:HMS Black Prince (1904))也加入了围殴威斯巴登号的行列,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各舰开始转移目标到英国装甲巡洋舰上,腓特烈大帝号则挑选了舵机卡死、正在兜圈子的厌战号。腓特烈大帝号和后面的第一战列舰中队向着大约9,600至12,500码(8,800至11,400米)外的厌战号倾泻弹药,由于浓雾、烟雾以及日落的影响,德舰的炮击成效有限,厌战号虽然中弹13发,却无法辨认是哪艘德舰的战果。


德军战列舰成功与英军脱离接触后,舍尔下令舰队改换为夜间巡航队形。信号从舍尔所在的腓特烈大帝号传送到领头的威斯特法仑号花了不少时间,进行转向掉头机动时产生了不少混乱,但到23:30舰队总算完成了队形变换。转换后腓特烈大帝号序列第9,跟随在第一战列舰中队的8艘后面。01:00不久,已经遭重创的黑王子号闯入了德军战列线,图林根号用探照灯照亮了黑王子号,随即图林根号、拿骚号、奥斯特弗里斯兰号和腓特烈大帝号在极近距离向黑王子号发起炮击。几分钟内黑王子号爆炸沉没,全舰无人生还。


当晚德军战列线多次与英国驱逐舰编队发生接触,公海舰队成功突破了英国轻型舰艇的防线,04:00抵达合恩礁35,几个钟头后回到威廉港。德军部分战列舰留在港外进行防守,部分状况良好的舰艇,包括腓特烈大帝号在内,则进港补充弹药燃料。在整场战斗中,腓特烈大帝号发射了72发主炮炮弹和152发副炮炮弹,全舰毫发无损。


日德兰海战后


1916年8月18日,腓特烈大帝号参加了炮击桑德兰的行动。故技重施的舍尔,派出此时还可用的两艘战巡冯·德·坦恩号和莫尔特克号(英语:SMS Moltke),连同3艘增强的战列舰,前去炮击桑德兰的沿岸城镇,企图引出贝蒂的战巡;而舍尔本人坐镇腓特烈大帝号,率领剩下的主力舰尾随其后,提供掩护。在即将靠近英国沿海时,舍尔收到了一份齐柏林飞船发来的报告,报告错误地称附近有一支英国海军舰队,于是舍尔率军北上。14:35,舍尔收到警告称大舰队正在赶来,于是舍尔选择退避,返回德国港口。同年10月18-19日,德国舰队再次出动,然而没有找到英国舰艇。12月1日,公海舰队进行重新编整,凯撒级级全部转入第四中队。


1917年3月,新建成的巴登号服役,并取代了腓特烈大帝号成为新的舰队旗舰,3月17日,舍尔将自己的将旗从腓特烈大帝号转移到巴登号上。7月4-5日,腓特烈大帝号上的水兵起来闹事,抗议食物不足,质量又差。舰上的军官进行了让步,答应供给水兵们麦米做的汤,还同意成立管理委员会(德语:Menagekommission),让水兵也有资格参与到食品选购和制作的管理。7月11日,又有几艘舰艇发生了骚乱,军方即逮捕了领头者并加以审判,腓特烈大帝号上的一名司炉马克思·莱希皮奇(德语:Max Reichpietsch)获判死刑,9月5日在科隆被行刑队枪毙


阿尔比恩行动—对俄国的致命一击!


满载德军的登陆艇


胡蒂尔战术—德国的最新战术,后面皇帝会战的渗透战术的基础!

1917年的克伦斯基攻势已经结束了,俄军在南方的表现已经让德军最高统帅部明白,他们已经被压迫到了尽头,是时候给他们最后一击了。

最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决定在波罗的海三国地区发动一次攻势,目标是拿下里加和爱沙尼亚半岛。

自1915年开始,当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他们还在东线作战的时候,就力图拿下这些地区,但是因为自身力量不足和制海权的丧失,德军的登陆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地面上俄军布置了精密的战壕,痛击德军的进攻部队,又因为这些战壕极深,即使是德军重炮也无可奈何。


但是这一次,胡蒂尔将军带来的新的战术,彻底打破战场的僵局。


胡蒂尔战术的精髓在于火炮打击和步兵突破作战,首先要在这个地区制造火力优势,集中一切的火炮来打击对手。根据布鲁西洛夫攻势的经验,短时间内的集中打击效果远要比长时间的弹幕射击好。


炮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分成几个阶段,首先针对敌军的炮兵阵地,率先打出大量的毒气弹来限制对方的行动,德军的毒气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蓝十字”毒气弹,这是一种非致命的混合气体,会引发人的呼吸系统紊乱,造成干呕。这种毒气会让士兵失去理智,摘掉自己的防毒面具,紧接着打出“绿十字”毒气弹,这种毒气含有光气和致命毒气,紧接着又会发射“黄十字”毒气弹,这种毒气可以长时间的存在于一个地区,甚至造成整个地区都无法居住。


毒气弹用于压制敌军,而高爆弹用于打击敌军的重要目标,例如指挥部,碉堡,以及电话线等,这些炮击位置都是经过德国空军侦查确定过得位置。当炮击进行到十分钟的时候,阵地上所有的大炮将进行一次齐射,接下来就是进行翻滚式的徐进弹幕射击,开始了徐进弹幕射击的时候,步兵就会发动进攻。突击队员携带大量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压制敌军的碉堡,随后突破整个战壕!

胡蒂尔战术的目的在于渗透和突破,重炮存在的目的主要还是压制敌军,给血肉之躯的步兵争取更多机会和时间。

里加的沦陷

9月1日早上四点,德军开始炮击,为了准备这次进攻,胡蒂尔调集了700门大炮和550门重型迫击炮。4小时内德军发射了10万枚炮弹,与此同时德军的先遣队在早上8点30分开始架桥强渡,俄国第十二军完全被火炮吓坏了,这支二十万人的军队由90%的士兵来自拉脱维亚,斗志很低,以至于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渡河,随后拉脱维亚第二步兵师在当天下午展开反击,但是这些拿着杠杆步枪的士兵们根本无力阻止德军的前进,在损失了两万人之后迅速撤退到24公里外才停下。

9月3号,所有的抵抗力量全部被碾碎了。俄国第四大城市就这么草率的被攻陷了,这对俄国来讲是极大的打击,也是克伦斯基倒台的信号。

9月4日,德军控制了里加到普斯科夫的铁路,科尔尼洛夫的防线全面崩溃。第十二军遭到重创。野心家科尔尼洛夫的夺权计划也泡汤了,他的部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自己的外强中干被暴露的一览无余。

德军占领了里加,德国海军于是策划彻底消灭依然逗留在里加湾的俄国军舰。海军部计划占领萨雷马岛(德语称俄塞尔岛Ösel),夺取瑟尔韦半岛的俄国炮兵阵地。9月18日,海军部下令组成一支海陆联合作战部队,夺取俄塞尔岛和莫恩岛(德语:Moon,即穆胡岛);海军的主要兵力为旗舰战巡莫尔特克号,以及公海舰队第三、第四战列舰中队,另外还有9艘巡洋舰、3个鱼雷艇编队和数十艘扫雷、布雷舰艇,整支船队总数达300余艘,另有100多架飞机和6架齐柏林飞艇进行支援,参战官兵达2万4600余人。迎战德军的将是俄国老式前无畏舰光荣号、皇太子号,装甲巡洋舰巴扬号(英语:Russian cruiser Bayan (1907))、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号(英语:Russian cruiser Admiral Makarov)以及狄安娜号,还有26艘驱逐舰、若干鱼雷艇和炮舰,守岛总兵力1万4000余人。


12月20日早上,德军发起了进攻,莫尔特克号和第三战列舰中队迎战拒守在塔加湾的俄军舰艇,而腓特烈大帝号在内的第四战列舰中队则炮击瑟尔韦半岛的俄军炮兵阵地。守岛炮兵阵地在德军猛烈的炮击下很快沉默下来。14日早上,腓特烈大帝号、皇后号以及阿尔伯特国王号奉命脱离队伍,前去支援德军向安瑟居拉(英语:Anseküla)(德国称安瑟居尔德语:Anseküll)方向的挺进。三舰在泽雷尔炮击了大约一个小时,迫使大量俄军炮手逃离炮兵阵地49。至20日,战斗大局已定,莫恩、俄塞尔、达戈(德语:Dagö)均已落入德军手中。就在前一天,海军部下令各无畏舰尽快结束在当地的行动返回公海舰队。27日,腓特烈大帝号从波罗的海脱离,返回北海,此后恢复守卫任务。

1918年,腓特烈大帝号最后的行动和11月革命的前奏!

1918年4月23-25日,腓特烈大帝号参加了在挪威截击英国船队的行动,然而没有遇到英国舰艇。7月26日,腓特烈大帝号返回干船坞进行大修,一直到9月28日才结束。

1918年,一战临近尾声时,德国人曾打算让拿骚号和3艘姊妹舰参加进德国海军最后一次行动,好在停战谈判成立前为德国争取到更多的筹码。按计划,公海舰队主力都将会出动,寻求与英国大舰队的决战;舍尔打算尽可能地对英国舰队予以打击,为此不惜付出重大伤亡。然而许多水兵已经对战争感到厌倦,认为这次行动只会拖长战争。10月29日早上,各舰得到命令,将于次日离开威廉港;当晚图林根号上有水手哗变,事态很快扩散到多艘其他舰艇上。30日,腓特烈大帝号的水手开始消极怠工进行对抗,比如在补充存煤时“慢慢来”。德国人最终被迫取消了这次计划!

11月革命后,德国战败,一代名舰的结局!

全速前进的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随后英国将腓特烈大帝号在内的公海舰队主力拘留于斯卡帕湾内。在路德维希·冯·罗伊特率领舰队出发之前,阿道夫·冯·特罗塔中将告知冯·罗伊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交出舰队。随后公海舰队主力在370余艘英、法、美舰艇的监视之下,前往斯卡帕湾。抵达目的地后,所有德国舰艇的炮尾后膛闭锁块都要拆下来,官兵只能保留不超过200人。

商定凡尔赛条约期间,德国舰队依然处于拘禁状态。冯·罗伊特认为英国人会在1919年6月21日,即原定的凡尔赛条约的期限那天夺取公海舰队,于是决定抢先动手凿沉军舰。21日早上英国舰队出港进行训练,11:20冯·罗伊特向各舰下达了命令。

12:16,腓特烈大帝号倾覆沉没。

直到现代

1936年英国人开始着手将腓特烈大帝号打捞出水,1937年4月29日打捞作业才完成。1965年8月30日,英国归还了舰上的一个船钟;如今这一船钟存放在格吕克斯堡的舰队司令部里。

同级舰(姐妹们)

凯撒(皇帝)号战列舰 (1911年)

皇后号战列舰

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战列舰

阿尔伯特国王号战列舰


二战纳粹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碧蓝最好的方案舰
腓特烈大帝号在游戏里的样子
画师手里的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

概况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号实际上就是德国“H级”战列舰,“H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Z计划”中的一部分,对于“H级”战列舰,唯一开始开工建造的是以H39为设计标准的,我们就以这个标准来讲述,该级战列舰排水量达到了63590吨,最高航速为30.4节,战舰上装备着8门406mm主炮,12门150mm副炮,16门105mm高炮,另外还装备了2座三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总的来说,这级战舰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放大版本!因为设计上和俾斯麦级非常像!只是长的比俾斯麦更大了!

H级战列舰简图

纳粹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设计背景

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Z计划)的大规模造舰计划,“Z”计划(Z-Plan)正式启动。计划将使德国通过实施近10年大规模造舰计划,最终拥有向最强大的海权国家(针对英国)挑战的实力。

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其中之一为俾斯麦级战列舰(Bismarck Class);另一级即:H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H" Class)。

计划中的H级战列舰设计始于1937年。1939年7月15日首制舰H39开工,当时预计共建造6艘(即H舰、J舰、K舰、L舰、M舰和N舰),因此H39型也是该级舰的最初方案。

1940年该方案得到了改进,有两种基本型号:H40A和H40B,两者在推进装置和火力配置上有一些差别。H40A在H39的基础上削减掉了1座双联406mm炮塔。H40B应用了当时很少见的柴油/蒸汽轮机混合推进系统和和H39相同的火炮布置,显然在技术上比H40A更先进。随着战争的进行该方案得到了继续的改进,即后来的H41,H42,H43和H44方案。

建造情况

H级战列舰(H Class)是Z计划中主力战列舰。该级别中的六艘战舰在计划中分别临时被命名为H、J、K、L、M和N。

首舰H39在1939年开工,该年7月15日正式铺设龙骨。但是,在该年10月10日即被停工拆解用于建造U-潜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由于原材料短缺以及二战的开始而造成没有一艘H级战列舰下水。

如果H44建造完成,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该舰也将会成为全世界威力最强战列舰。其体型的巨大程度只有超级核动力航母才能相匹敌。由于其设计过于夸张,并没有考虑在大陆架上航行时的适航度。在略微后期的计划中,也出现了对于造舰速度、战斗损失以及纳粹德国发展速度做出了错误的估算,实际上H44在半个北海中都是一种难以驾驶的战舰,也无法通过基尔运河,甚至不能驶进德国任何一个港口。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H39: 计划:58540吨;满载:63590吨

  H41:计划:68800吨;满载:76000吨

  H42: 计划:90000吨;满载:98000吨

  H43: 计划:111000吨;满载:120000吨

  H44:计划:131000吨;满载:141500吨

  

全长 H39: 277.8米(911呎5吋)

  H41: 282米(925呎2吋)

  H42: 305米(1,000呎8吋)

  H43: 330米(1,082呎8吋)

  H44早期型: 345米(1,131呎11吋)

全宽 H39: 37米(121呎5吋)

  H41: 39米(127呎11吋)

  H42: 42.8米(140呎5吋)

  H43: 48米(157呎6吋)

  H44早期型: 51.5米(169呎0吋)

吃水 H39: 10米(32呎10吋)

  H41: 11.0米(36呎5吋)

  H42: 11.8米(38呎9吋)

  H43: 12米(39呎4吋)

H44: 12.65米(41呎8吋)

动力 12×九缸蒸汽柴油发动机(H39~H43)(4轴、8轴)

2×S2动力装置(8轴)

最高速度 H39: 30.4节

  H41: 29节

  H42: 31节

  H43: 31节

H44: 30节

续航距离 H39:19,200浬(35,600 公里)在19节(35 公里/时)

  H41–43:20,000浬(37,000 公里)在19节(35 公里/时)

乘员 3000至5000人

武器装备 H39:8门406毫米主炮、

  12门150毫米(5.9吋)副炮、

  16门105毫米(4.1吋)高炮、

  16挺37毫米(1.5吋)防空机炮、

  12挺20毫米(0.79吋)防空机炮、

  6门533毫米(21吋)鱼雷发射管

  H41:8门420毫米主炮、

  12门150毫米(5.9吋)副炮、

  16门105毫米(4.1吋)高炮、

  32挺37毫米(1.5吋)防空机炮、

  12挺20毫米(0.79吋)防空机炮、

  6门533毫米(21吋)鱼雷发射管

  H42:8门420毫米主炮、

  12门150毫米(5.9吋)副炮、

  16门105毫米(4.1吋)高炮、

  28挺37毫米(1.5吋)防空机炮、

  40挺20毫米(0.79吋)防空机炮、

  6门533毫米(21吋)鱼雷发射管

  H43:8门508毫米主炮、

  12门150毫米(5.9吋)副炮、

  16门105毫米(4.1吋)高炮、

  28挺37毫米(1.5吋)防空机炮、

  40挺20毫米(0.79吋)防空机炮、

  6门533毫米(21吋)鱼雷发射管

  H44:8门508毫米主炮、

  12门203毫米(8吋)副炮、

  16门105毫米(4.1吋)高炮、

  28挺37毫米(1.5吋)防空机炮、

  40挺20毫米(0.79吋)防空机炮、

  6门533毫米(21吋)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H41–H44早期型:4-9架 阿拉度Ar 196水上侦察机。


数据都还是很耐看的吧!



简评

H级战列舰,是作为德国海军复兴的Z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H 舰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曾经开工建造和曾经准备开工建造的H39,H41方案;试图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H40方案;完全是在敷衍了事的H42,H43,H44方案。

从基本结构来说,唯一开工建造的H39 方案,实际上是俾斯麦级的放大翻版,除了为增加航程而将动力系统改为柴油机外,其基本设计只是将俾斯麦级的设计相应放大,而俾斯麦级则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前设计的拜仁级基本设计的基础上,利用20世纪30年代末的技术进行改良的设计,从时间上说,俾斯麦级和H39 方案的设计都十分仓促,带有一种应急的味道,这与德国海军多年没有进行大型战舰设计,严重缺乏经验同时也缺乏相关实验结果和分析有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拿出能用的战列舰,只能在原有设计上修修补补,与此成鲜明对照的当时美英日这些海军强国尽管在条约生效期内停止建造战列舰,但是却从未停止对战列舰设计的研究和实验,所以能够在"战列舰假日"之后,能够迅速拿出成熟而先进的战列舰设计,即使是法意这样的二流海军国家,也能拿出相当的创新设计。

H40 设计颇为可圈可点,是德国设计师开始求新,求变的产物,尽管还不成熟,但是至少是在向着先进的方向努力,但是德国海军的迫切需求使得H40 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于是设计工作又回到了以H39方案为基础的H41方案设计上,尽管占领法国之后获取的黎塞留级设计图纸给了德国设计师一些灵感,但是最终还是求稳的意见占了上风。

H41方案针对战争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了改进,是H舰设计中最后一个相对比较现实的方案,此后大型战列舰设计的专职团队解散,"设计研究"工作被交给了海军生产协调委员会"业余进行"。实际上,德国海军对H42 之后的所谓"设计"几乎毫无兴趣,雷德尔和邓尼茨的态度就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即使是参与这些"设计研究"工作的海军设计人员,也不认为这些所谓的"设计"能够实际建造。由于取消了一切限制,所以H42 之后的"设计",在船台和港口方面都有严重的问题,当时德国没一座船台能够容纳H42的建造,只能采用船坞建造法,而H44更是无法开进当时任何一个德国港口。

另外,因为德国已近多年没有建造主力舰,所以造炮经验不足(德国20年没有拥有过超过12英寸的舰炮)而导致德国40.6 cm/52SK C/34的重量已经接近大和级战列舰94式46cm主炮的重量了,按照当时技术条件要想让510mm等巨炮上舰简直是天方夜谭,首先船体结构就难以支撑,再加上支持Z计划的雷德尔元帅因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损迫于压力舆论而被邓尼茨接管,H级计划没有了任何的支持者(包括希特勒,在俾斯麦号沉没后立马降低了对H级的投入——转而投入到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所需要的大量U艇),所以在一战思维以及技术断档的桎梏下H级只能成为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了。

果然还是因为一战思维的限制!人家英国和日本还有美国都开始玩航母了!

至于命名……

碧蓝航线和战舰为什么把它们六个里面的其中一个拿出来叫腓特烈大帝号!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参考了某些英日网站上的叫法和猜测来的吧!

很多时候,关于"H"战列舰的得名,一些英日文网站多有附会为首舰命名为"兴登堡"号(Hindenburg)而得名,更有言之凿凿者称其二号舰命名为"鲁登道夫"号者,中文媒体也多有追随者。实际上,该级战列舰从未正式命名,一些非正式的命名方案中,有命名为"大德意志"号或"菲特烈大帝"号的说法,"H"级的H并非来源于兴登堡(Hindenburg)之"H",而是来源于德国海军战舰建造序列号H。自德国建立近代海军之后,德国海军便有用从A到Z的25个字母(其中不包括字母I )作为大中型战舰建造序列号的习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亨佐伦王朝被魏玛共和国所取代,当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可以重新开始建造军舰时,德国海军重新安排了战舰的建造序列号,其中根据凡尔赛和约限制建造的装甲舰或曰,从首舰德意志号开始重新进行编号排序,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德意志"号、"海军上将舍尔"号、"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号分别编为装甲舰A、B、C 号,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生效后,德国海军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建造正规的战列舰了,而新的战列舰建造序列号排序仍然继承了装甲舰的序列号,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被编为装甲舰D、E号,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匹兹"号则编为装甲舰F、G号,而俾斯麦级的后续舰,首舰的建造序列号将是装甲舰H 号,由于该级舰从未正式命名,所以后世取其首舰的建造序列号"H"而将该级舰称为"H"级战列舰。因为该级舰建造工作开始后不久就因为战争爆发而中断,所以德国海军对该级舰设计一直在进行修改,从1939年开始,每年德国海军都会提出改进后的新的H 舰设计方案,这些"H"级设计方案通常以提交的年份加以区分,从最初开工时的H39方案一直排到1944年的H44方案。有人将H39-H44附会为6艘H级战列舰的编号,完全是对当时的德国海军各种编号规则的无知造成的误解。

所以纳粹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号是一个不存在于现实,连名字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存在于图纸上的超级战列舰!

感谢大家阅读!

凯撒级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骄傲!军功卓越的明星战列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