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回到年轻的身体,还是同时回到年轻的思想?

你想永生吗?
若是可以把生理年龄回复到任何一个年纪,那你会怎么选择呢?
现在不少人都怀念青春,当你老了,你还想连着身体和心理一起回到过去吗?
你怎么想,其他人又怎么想呢?


最近看了b站up主“思维实验室”和“爱看报的Kirs"联合创作的视频,在视频中,作者说“我觉得人类很可能已经走到了永生技术突破的前夕",所以我们今天不妨就放开脑洞,大胆想象永生技术一旦突破,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如果可以永生,你会选择永生吗?我当然会希望能接受这种医疗手段(前提是他足够安全),因为从自然科学角度,生存是任何生物的本能;从社会科学角度,生命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权利,这点,从”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会被法律严惩“就能看出。从个人的心理来看,永生代表无限可能,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好奇心,都想亲眼见证一些事情。一旦这个技术能够有所突破,这些原因都让我青睐这项技术。不少网友也表示,若是真能永生,他们也乐意使用。
若是可以把生理年龄回复到任何一个年纪,那你会怎么选择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就不一致了。有人说,希望回复到20岁,因为老年人行动不便,体力不支,而年轻人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还有人说,希望回到4岁,或许,这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重大变故,或是他很向往童年?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也有人调侃道,回复到多少岁我的鼻炎都还在(笑
笔者个人希望回到18岁,因为那年是我第一次探索做视频,第一次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好朋友,而且那年我也充满着接受新事物的激情——不管是科学还是音乐,动漫,电影亦或视频制作。虽说问题是回复身体状态,但是出于对理科的认识,我意识到身体状态必然就包括大脑的状态,而这就必然会影响包括对新事物的接受,心理年龄和性格。
顺着这个思路,我问了第三个问题:如果可以回复思想,你想回复思想吗?如果想的话,那你想回复到多少岁?
笔者和朋友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这里废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分享对话。
心随梦转:话说 如果恢复年龄的话你不想恢复思想吗?
歪歪歪Y:好家伙
歪歪歪Y:肯定不啊
歪歪歪Y:那时候的思想肯定比现在要更成熟
心随梦转:如果是恢复思想 但是不恢复记忆和专业知识呢?
歪歪歪Y:见了更多世面
歪歪歪Y:思想肯定更深刻
心随梦转:那要是到时候思想不像现在这么青春的话呢?
歪歪歪Y:不就是记忆和专业知识塑造了我的思想吗
歪歪歪Y:心态青春
歪歪歪Y:就行
心随梦转:也不是啊 比如说我的话 专业技能就是数学啊 计算能力 物理知识呗
歪歪歪Y:噢
心随梦转:像是待人接物 社会啊啥的 这些就是思想方面的呗
歪歪歪Y:那见识呢
歪歪歪Y:那我专业知识是那些啊
心随梦转:见识也是思想方面
歪歪歪Y:对吧
歪歪歪Y:肯定要有积累
歪歪歪Y:积累了七十多年的思想
歪歪歪Y:我不会放弃
心随梦转:我还是觉得纯洁的感觉比较舒服
歪歪歪Y:七十多岁不能纯洁了?
心随梦转: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理想中的心态叭
心随梦转:儿童的好奇心&少年的青涩爱情观&青年的朴素正义感和成年人的专业技术知识
心随梦转:(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改变 但是这几年都没变
歪歪歪Y:那心态也可以一直保持青春啊
歪歪歪Y:[动画表情]
心随梦转:你呢?
歪歪歪Y:我觉得这不是特定时间段才有的
歪歪歪Y:你现在也可以有
歪歪歪Y:你七十岁也可以有
心随梦转:是不是特定时段才有
歪歪歪Y:对啊
心随梦转:这么说的主要目的是区别一些人
歪歪歪Y:[动画表情]
心随梦转:比如说我记得有个科普作家说过他们调查过小孩都很有好奇心
歪歪歪Y:ye
歪歪歪Y:我也很好奇
心随梦转:但是很多大人就很俗(就像调查小孩很多人梦想都是当科学家
心随梦转:所以说这句话就是为了区分这些人呗
歪歪歪Y:那还不是因为大人有了更多的经历
歪歪歪Y:
更多的那种考虑的方面 比如生活啊家庭啊balabala
心随梦转:对呀 可是如果这些经历会导致这种后果 那我看来不要也罢
歪歪歪Y:看问题更成熟
心随梦转:说的就是 成熟的后果
歪歪歪Y:可是你长大就必然是会有很多经历
歪歪歪Y:你要没这些经历才是问题吧
心随梦转:emmmm
歪歪歪Y:不是年龄的问题 是你自己的成长啊
歪歪歪Y:你就算有这些经历 你依旧可以保持好奇心那些的
心随梦转:也对
歪歪歪Y:[动画表情]
心随梦转:不过我总觉得有好多事经历多了就变成老油条的感觉
心随梦转:第一次的感觉是最棒的
大家支持谁的看法呢?假若社会经历,思想等和专业知识技能是可以相互剥离的,你希望在保留自己专业技术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思想回复到之前吗?
3D打印在残奥会大有作为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 [1]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在航空航天,军事,航海,医疗,汽车,电子,服装等领域都有应用。9月5日,东京残奥会闭幕,中国残奥运动员取得了奖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残奥会赛场上,3D打印也有着他自己的作用。
告别批量 3D打印零件可“私人定制”
手套、鞋子和自行车等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装备,通常是根据健全体型的运动员及其运动风格设计的,因此,它可能不适合许多残奥会运动员。
当谈到设备性能时,运动员必须考虑的基本事项是什么?最佳的强度重量比、空气动力学和适应性,而第三个尤其具有挑战性。由于每个运动员情况都很独特,与运动员良好适应的定制化设备需要大量的反复试验,导致研发成本高昂。
3D打印可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定制设备。几位前残奥会运动员,如英国铁人三项运动员乔·汤森和美国田径运动员阿里尔·劳森,如今使用3D打印为自己和其他轮椅运动员制作个性化手套。这些手套非常合体,就像是按照运动员的手制作的模子,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材料打印而成。例如在比赛中,汤森使用坚硬的材料以发挥最佳状态,而在训练中则使用软手套,既舒适又不会导致受伤。
坚固耐用 3D打印假肢更好、更快、更强
运动员可能会担心3D打印的零件是否足够坚固,能否满足性能要求。幸运的是,3D打印材料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3D打印公司开发了自己的配方,以适应从医疗到航空航天等各个行业的需求。
早在2016年,我们就看到了德国自行车运动员丹尼斯·辛德勒在残奥会上使用的第一条3D打印假肢。它由聚碳酸酯制成,与辛德勒之前的碳纤维假肢同样坚固,但更轻、更合适。这一假肢帮助辛德勒在今年的东京残奥会上赢得了一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