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深谈恒瑞罢免高管,时代确实转变了,适者生存
出差十天,各种拜访和线上会议,人处于疲惫状态,回家依然各种事情耽误,今晚怒跑十公里,跑完平和多了,原本想写点东西。于己于行业众同行者有利的事情坚定去做,毕竟已经两天没有写东西了。可今晚着急忙慌,好兄弟王教授体能锻炼结束要拉着几位朋友一起夜宵,此刻十点二十刚回来,想迅速窜完这篇再写专业的一篇内容,所以,先让我发sao完。
有幸在三线城市结识这帮学术奇葩,奇葩在于都头铁又正向努力,似乎跟我印象中的科研人完全不同,但又分外亲切。两年内,100%中国家青年基金,面上基金,90%中省基金,各种重点项目拿到手软的团队,能够保持不太过于人情世故的油滑而保持真心,我是认可的。之所以这么着急约,是因为我一直出差,中途两次都没聚齐。昨天刚回来,明日王教授要独自去西安放空,匆匆一见,这种情谊,只能明日送车站以表谢意。
出差错过很多,一个经常用
lazy song
品类酒水招待我们的宋老师卷王已经卷出国门了,这个我称之为
懒宋
的独立女强人,一个生性烂漫的水瓶座被自己搞成了工作狂摩羯座。遇见我们以前,被伤害很深,记得有次喝多,作为水瓶的自己,生性敏感,对她说:知道你遇见很多事,其实我期望有一天,你能够跟我们讲一下,你自己会释然。没想到,喝到断片的自己,能够依然期望自己认可的好友能够开心。祝福这位误作摩羯的人,重新回到水瓶的轨道上。
对待我认可的朋友,我是真的用心。常看我文的朋友知道,我持续咳嗽了很久很久,在我依然咳嗽的时候去好友新婚做证婚人,小兄弟靠自己在青岛扎根,在疫情刚放开的第二周举行婚礼,又是周一最繁忙的日子,来了天南海北的30位兄弟帮忙,我很认可的为人朋友,才会在我依然咳嗽的时候开喝两天白酒,在车站看着自己憔悴又繁杂的装扮,颇为有趣,拍一张以示纪念。今年十一,好友结婚,山西定襄县,离我车程12h,一天时间,谨慎的我,红牛加口香糖,答应了就去做,信守山东人的诚信品质,路过五台山,祈愿正向的人能够被众神护佑,也许下自己珍视的三个愿望。
呼,发散完,才想说,我觉得我对工作还算负责,总有人期望能够关系进一步,可得用心呀。我很容易被打动,简单的细节就可以,真心就可以。可总有人南辕北辙。拼成这样,有人居然说我是天下paoypou云集,才有如此动力。刚听到这传言,我气的杀了对方的心都有。但转念一想,只有你足够受到关注或造成可被羡慕的点,才会招至中伤。我也在逐步的平和洒脱,放在执念,聚焦我关心的好友的喜好。
说了这些,似乎跟恒瑞孙总裁撤高管没啥关系。但其实,关系大了。因为,旧有时代所谓的权威在崩塌,新的世界秩序在重建,想当臂挡车的人大有,想整塑职场的新人比比皆是,阵痛转型期,钱并不是万能的主宰,寻求开心快乐真谛的人在我参观的五台山上,人满为患。那你裁撤再多都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声威,因为,不愁下家,只要有实力。我也迫切期望这个与生命健康相关行业,能够风清气正,旧有时代成就的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是我不愿膜拜的。得讲良心呀,似乎这个时代,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在各方势力博弈中,总得寻求一种新的规则来运转,似乎转向方向都是价值回归。能者上,庸者下,尸位素餐和颠倒黑白,一直会被校正。
今晚,我想起了大佬黄光裕,2021年初,入狱11年的国美集团董事黄光裕终于出狱了,迅速引起关注,有期待者也有唱衰者。通过在核心地段三家店成犄角之势,通过价格战打压对手的战略迅速成为行业龙头,这种玩法,在缺乏商品充分竞争的草莽时代,可以称之为绝杀之技。在互联网时代,搞出真快乐APP的创意,我无语凝噎。在不缺饭的时代你天天煮米饭不炒菜,谁能天天干饭。同样,在不缺药的时代,你还在采取垄断压价,怎么搞。或在健康良心行业搞逆道德之事,怎行得通。恰好也是
2021年,注定是大佬不平凡的时刻。恒瑞医药和扬子江药业两家医药巨头,迎来了权力的交接,最高人事的变动。同样是2021年,受惠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齐鲁制药,开始发力创新药。三家烙印上时代背景的巨头企业,恰逢创一代的药企掌门人普遍到了交接权力的时刻,新老理念的冲击源于时代发展的不同。推陈出新拥抱未来,挥手作别过往,成为当下应该做的首要秘诀。期待这个创新永恒的时代吧。
——企一代的权利交接——
从宣传力度的全民参与性上来看,铁定这一次是与既往截然不同的一次。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中,你很难揣度真正的动机。但预期的结局是一定的:终将会结束,却也意味着新的局面的形成,且以新茶泡旧壶的桥段屡见不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下行期,吃饭还吧唧嘴的群体将逐步感受社会铁拳的威力。毕竟不公平现象已经成为当下阶层的主要矛盾。过度的延伸阅读不再进行了,这模糊的文字自己打的也极其克制。我们还是谈回到我们在意的医药行业的变化吧。
恒瑞医药
2021年7月9日晚间,恒瑞医药公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先生的辞职报告,周云曙先生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孙飘扬总代为管理,一时间,行业讨论声起。我觉得时间真的是十分巧妙地事情,选择在周五大盘收盘后立马出台公报,周六周天两天可以进行舆论充分发酵,周一检验真正市场态度,最难熬的其实是下周五,行业将给出最终的态度。十分巧合的是,不少人用大圣归来来欢呼王者归来,而且上映时间正好是2015年的7月10日,印象中的2015年是我毕业的第一年,也是股市上演一泻千里的一年,同时,更是医改起风的一年。
只是这一次,恒瑞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2023年8月7日,有投资者向恒瑞医药提问,“
目前市场行业舆情对公司不利,公司是否完成了内部自查?当前公司股票大幅下跌,公司有考虑进行回购,管理公司市值吗
”。
2023年8月9日,恒瑞医药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称,近期传言不属实,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驻机构没有该情形,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得到受理。公司始终严守合规底线,以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打造合规文化,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祸不单行,2023年9月14日晚,有市场传言称,恒瑞医药将旗下子公司瑞石生物全部解散,已经“把公章收走,账户冻结,员工给予N+1赔偿”。
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一则民事裁定书:恒瑞医药申请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获准查封、冻结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大连万春”)名下财产,限额2亿元。
扬子江药业
时间不语,静默深流。英雄惜英雄,2021年7月10日,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新疆出差途中因病不幸离世,享年77岁。其子徐浩宇成为扬子江药业的新一代掌舵者。
上一次扬子江药业在媒体大肆报道还是2021年4月15日,市监总局对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垄断协议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7.64亿元。对于扬子江而言,这个处罚更是警醒。处理好现有问题,引领扬子江药业这个千亿巨头调整战略、稳住大局、继续前进,是当下最该关注的事情。
在最新的表述中,徐浩宇提到:2023年是扬子江药业集团“合规年”。一直以来,扬子江药业集团高度重视依法合规建设,
将每年10月定为“法治月”
,坚持全面加强法治合规建设,切实做到“不碰红线、不踩底线”,并
持续推动法治合规教育常态化
,让合规成为集团上下的自觉行为。
齐鲁制药
与扬子江药业同样选择不上市的龙头药企有起家于济南的齐鲁制药,现任掌舵者李燕是齐鲁制药缔造者李伯涛的女儿,出生于1974年,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齐鲁制药工作,2009年起担任总经理。齐鲁制药原本是一家兽药生产企业,1981年李伯涛接任厂长后, 带领企业转型为人类药品生产企业。近年来,齐鲁制药业绩大幅增长。算是整个药企领域实现权力顺利交接的企业了。
2021年2月16日,齐鲁制药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end Therapeutics签署合作协议,以最高2.35亿美元获得Cend旗下新型抗癌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算是权力平稳交接给美女掌门人后的又一大动作。相较于一众在港股上市融资获取活下去资源的Biotech企业,未上市的齐鲁制药,有着自己仿制药时代积攒下的现金流,已经在生物类似药领域的发轫。据业内消息,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可达)2020年销售额约18亿元。2019年,罗氏原研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2019年在中国的销售额预计超30亿元,再加上齐鲁贝伐珠单抗较低的价格,18亿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可以说是生物类似药中的翘楚。
——生物类似药的内卷——
对于生物类似药,在
复宏汉霖:复星医药加持下的生物类似药龙头
一文中,对于全力押注Biosimilar的复宏汉霖进行过预测,2020年年末的有关生物类似药未来进入集采的消息,也逐步成为现实。而当初,很多人以生物类似药看似相似,实则千差万别,不可能在一起直接比较优劣拼价格。但是,随着医保承压越来越重,占据医保大头的肿瘤药物都开始实行分级管理,慢病领域的高价药,也一定会进入杀价状态。国产化替代的步伐会加快。信达的双达组合治疗1L晚期肝癌的适应症估计快获批了,对应的就是国产化替代“T+A”的一线疗法。作为罗氏单抗三巨头之一的贝伐,将直接面临齐鲁和信达的竞争。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市的贝伐珠单抗共有3家,分别是罗氏、齐鲁制药和信达生物。生物类似药的入场必然会带来价格战(数据采纳的是2021年的数据,现在的数据未查实跟进)。
①罗氏原研2017年国家医保谈判后,价格从原先的5176元/100mg降至1998元,之后原研价格也相应调整到1500元/100mg,2020年医保谈判成功,价格目前未知。
②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目前是1198元。
③信达生物的贝伐珠单抗上市后,价格也紧跟着齐鲁,在7月陕西省的挂网价格为1188元/瓶。
生物类似药基本上为原研价格的80%。
除此之外,截止到2020年年底,还有6家已提交上市申请。从进入CDE审评中心的时间来看,恒瑞和绿叶最早,均为2020年4月递交,目前处于资料发补阶段;海正/贝达和百奥泰在6月递交;东曜药业和复宏汉霖在9月先后以新的生物制品注册分类提交。另外,还有几家药企处于临床Ⅲ期。
这么多的参与者,全是看重了贝伐的市场潜力所在。 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3年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约为64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99亿元,2019E-2023E及2023E-2030ECAGR分别为344%及6%。即使集采,去除掉罗氏的市场份额占比,国产化的几家瓜分大部分市场,仍有利可图。且作为联用药物的经典搭档,贝伐与其他免疫单药的联用也一直在临床推进中。但如此多的参与者,在 Boisimilar行业内杀价,比拼的就是各家的CMC能力了,价格低仍是获胜的关键要素。
除了已经引起大家激烈竞逐的贝伐,下述的Boisimilar产品也是竞争重点。
来源:华创新药
来源:华创新药
以信达为例,依托礼来, 达攸同出海的速度也在加快,长于资本收购和扩张的复兴旗下的复宏汉霖,如此众多的Biosimilar产品,也一定会寻求海外的突破。相信,产品的质量终究会取得市场的青睐,虽然集采阴云下,对于Biosimilar行业看淡,但头部的企业,仍然大有可为。
而随着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创新药赛道,却迎来了疯狂的价格内卷下的估值压力,导致一众民间资本对于整个生物创新药赛道是否继续坚守的问号,也逐步导致了当下整个港股Biotech企业市值低迷的现状。
——肿瘤创新药还能否支撑Biotech企业市值——
目前谈Biotech创新药赛道估值,都会聚焦肿瘤线有无重磅产品。我国每年新增约406万例癌症患者,新增癌症死亡患者241万例,对于有效的抗癌药物,需求巨大。既往,我国因缺乏融入到抗癌药物的全球研发进程中而遭受批评。随着一系列加快药物开发、从其他国家快速引入新型必须药物相关政策的持续改革和激励措施的推动,我国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际制药行业也开始认识到创新药物在中国和其他地方同时开发和上市的潜力是巨大的。此外,与美国和欧盟等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在特定疾病谱、癌症病因、种族分布、临床实践和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方面有着独特的需求。将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中国纳入全球药品开发中(特别是在新药研发的初期就纳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可以有效确保某些国际制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临床证据的代表性和通用性,并为中国患者提供早期获得创新药物的机会。然而,对于中国融入全球创新药物开发的现状,以及这一现状的变化趋势,我们知之甚少。且在已有领域研发产出,效率低下。
全球5个地区免疫肿瘤药物研究论文产量
2012年至2021,免疫肿瘤学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急剧增加,从2012年的775篇(占全球癌症研究论文的0.93%)增加到2021的2926篇(占全球癌症研究论文的1.67%)。这一增长是在中国整体癌症研究活动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期,总体癌症研究活动(以出版物产出衡量)增加了333%,而就绝对值而言,中国目前在癌症研究出版物方面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的18%。中国只有17%的癌症研究论文有国际合著者,这可能反映了一种将国内研究活动和出版放在首位的战略方针。
中国的免疫肿瘤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发病率较高的解剖肿瘤部位。例如,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食管癌总负担的54%、全球肝癌总负担的45%和全球胃癌总负担的44%发生在中国。来自中国的免疫肿瘤学研究出版物主要集中在这些癌种上。例如:通过分析2012-2021年以肿瘤发病部位进行汇总的全球免疫肿瘤学出版物,中国食管癌占据了全球食管癌出版数量的39%,肝癌的比例为32%,胃癌的比例为23%。相应地,在中国患病率较低的癌种中,免疫肿瘤学的产出较低。例如,中国仅占恶性黑色素瘤免疫肿瘤学出版物的4.3%,该领域的研究一直由欧洲(即欧盟国家和英国)和美国主导。中国如此专注的产出可能反映了中国的战略。即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免疫肿瘤学相关研究中,相关癌症研究应避免正面竞争。然而,随着ICIs的发展,这种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相较于在美国和欧洲开发药物,在中国进行ICIs研发,有可能提供有效且潜在的更便宜的替代品。例如,度伐利尤单抗已在美国、欧洲和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基于铂类化疗和放疗后没有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3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舒格利单抗也获得了相同适应症的许可,且价格低于度伐利尤单抗。
截至2022年12月,已有9种ICI药物获得FDA的批准。ICI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全球总产出增加了177%,即从2012年的161篇出版物增加到2021的447篇。全球临床研究总产出的大部分(43%)集中在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ipilimumab上。欧洲和美国主导的这九种ICI药物相关临床免疫肿瘤学研究,只有7%的出版物有中国合著者。此外,来自中国的患者只占少数,在获得FDA批准的ICI关键试验中,总招募比例(<10%)较低。与这一发现相符的,仅在中国获得上市授权的八种中国ICI药物(即没有同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中国作者的贡献微乎其微,只有不到6%的论文有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作者。用于批准中国唯一授权的ICI药物的关键试验大量(>50%)从中国招募患者,23个记录的试验地点中有19个(83%)仅在中国。
中国肿瘤学领域创新的加速对于如何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肿瘤负担,是一种兼顾成本-效益,同时确保癌症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途径。在过去的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促进癌症药物的开发和加强医疗创新,显然有明显的好处。
2005年至2020年间,78种癌症药物对应141种适应症在中国获得授权。此外,进展似乎正在加速。例如,自2021以来,中国批准了首个皮下PD-L1抗体(恩沃利单抗)和首个靶向PD-1和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癌症的创新并不局限于免疫肿瘤学领域,在小分子开发(如阿美替尼)和CAR-T(如relmacabtagene autoleucel)方面也出现了类似技术进步的迹象。尽管这些创新在中国很重要,但其全球效应尚待观察。
许多较小的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监管机构,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监管决定来批准新的药品,中国类似情况也是可行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未能批准信迪利单抗,部分原因是单一国家(仅限中国)临床数据的不可接受性,
在中国肿瘤学创新的全球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考虑。
然而,这种情况可能只是暂时的。尽管基本癌症药物的供应严重不足,但全球对免疫肿瘤药物的需求正在增加,特别是在中等收入国家。
更激进的定价策略,提供越来越多负担得起的中国免疫肿瘤药物的时代可能不远了。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在创新抗癌药物临床试验中的总体和中国的同步参与情况,并评估这五个地区参与率趋势的变化。数据来源于Trialtrove和Pharmaprojects数据库中2011年至2021年前20家国际制药公司的相关数据。
图1. 按地区统计的参与抗癌新药的探索性和验证性临床试验比例
在确定的954种抗癌新药的8260项试验中,中国参与了8.8%的试验,20.4%的药物正在试验中。
这些参与率显著低于韩国(14.5%的试验和36.3%的药物)、日本(16.1%的试验,38.7%的药物),和美国(65.7%的试验和91.2%的药物;与其他地区相比,p<0.0001)。
图2:按地区分列的抗癌新药临床试验年度参与率趋势
所有确定的试验(n=8260)
所有确定的多区域试验(n=3099)
在纳入的803种受试药物的全球同步参与率(定义为国际上最高开发阶段的药物或试验的比例)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从
中国的9.0%
到美国的87.7%不等。
图3:按地区和研发阶段的抗癌新药概述
中国在早期试验(4.4%)和同步试验(5.4%)
中的参与率甚至更低,与美国(早期试验为66.1%,同步试验为89.1%)形成鲜明对比。
参与试验的年增长率最高的是中国(15.7%)
,其次是韩国(8.2%)和日本(6.8%);美国和欧盟没有发现变化。
——总 结——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制药公司创新癌症药物的临床开发有所增加,但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同步参与率和早期参与率方面。所以,众多企业宣称的FIC、BIC,甚至是Me better产品,创新性得打个问号。
资本喜好之际,企业绚烂的PPT管线就可以融资,个个都是小甜甜。久未盈利,且被套牢之际,个个都是牛夫人,哀叹时光飞逝,美人迟暮。原本做药,就需要十年为期的冷板凳,现在只是资本退潮,无资金继续涌入进来的空窗期。这资金,原本承担者缺席。尽管存在政策面的不确定因素,医药股的吸金能力近期仍然不断增强,创新产业链估值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我坚信,未来的时代,主旋律是价值回归,创新药的赛道,在大雪覆盖,春天来临,会成长的更加茁壮。此时,我们需要仔细记住这个冬天,不同的Biotech企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对未来的投资和布局,有着怎样的启示。目前来看,首要的一点是能够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老牌药企在顺利度过权力交接以后,在创新药领域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专业化,无论是全球范围内挑选产品和合作企业的眼光,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打造。衷心期望,经历过此次行业大变动之后,回归治病救人创业初心的一众企业,能够仔细思忖行业存在的真正意义。而我,还是那个一直坚守的麦田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