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案例 | 真正绿色住宅是什么?--《陶朱隐园》

面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危机,必须全企业参与,敦促各国政府起草激励计划,使世界范围内的工业、交通和日常生活领域碳减排。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位于台湾台北的垂直深林住宅‘陶朱隐园’。这幢建筑坐落于城市,但是每户都有独立的露台,同时每层露台均配备了植被花园。整个建筑从外观看好像被植物包裹了一样。

建筑概念是设计一个能源自给自足的建筑,其能源是通过电力,热能中和消化的。“陶朱隐园”塔的灵感直接来自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生命之源,活力和孪生。每个双螺旋在项目中都由两个住房单元表示,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

因此,从底部到顶部,将20层建筑进行90度逐层扭转。这种扭曲形状的设计目的主要有4个:
完美地融入建筑体量的南北金字塔轮廓中。
生成最大瀑布的悬浮露天花园,不计入建筑面积。因此,种植阳台的表面积可以超过所需的10%的限制。
通过增加横向景观,特别是可以看到附近的台北101塔,为每位居民提供台北天际线的独特全景。
通过避免杂乱的视觉轴,为每个公寓提供良好的保密性。

随着塔楼的向上移动,每层楼顺时针旋转 4.5 度,总共旋转 90 度。从不同角度看,塔楼会变成无数的形式。建筑的四个主要轮廓是:金字塔,十字架,反向金字塔和椭圆。
负碳排放生态系统
为了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共生,“陶朱隐园”用树木覆盖其开放空间,在底层花园,阳台和露台上种植了约23,000棵树木,灌木和植物。年吸碳量达130吨左右,绿化覆盖率达246%,是当地法规的近5倍,也是四季多彩的城市森林公园。为了增加碳吸收量,专业植物学家种植了多种碳吸收量较大的树木,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阳台上生长的植物提供氧气,潮湿的环境,也减轻了周围环境的噪音。植被是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夏季提供雨水和新鲜空气,冬季提供温暖和通风。
此外,塔内还集成了自然通风烟囱过滤中央核心区内空气、雨水回收、LED照明无线监控控制、光纤连接、导光系统和太阳能/风能,以实现节能减碳。

“陶朱隐园”将创新科学、生物气候被动系统和主动技术完美结合到建筑中。同时该项目设有垂直旋转阳台,旋转阳台的特点是在每层都为丰富的植物和阳光塑造空间:
每个单元165平方米的环境空中花园
270度全景宏伟大视野
每层种植14棵大树
6600平方米的艺术公园保留在地面上
场地的周长种植着高高的树篱,艺术公园上生长着约100棵乔木,两者都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底座缩小的同时设置了5至6.5米的人行道,并设有公共绿地。

空气净化器城市森林
“陶朱隐园”提出了可持续住宅生态建设的先驱概念,旨在通过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正确共生关系来限制其居民的生态足迹。作为通过自己的居民居住和耕种垂直农场概念的一部分,这个住宅塔楼项目首先可以通过其前卫的建筑设计出符合自然和气候的新生活方式。

因此,建筑概念是'生态的空气净化器'和'能源自给自足的塔',其能源是电,热和消化。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像“陶朱隐园”这样的“空气净化塔”或“防雾霾塔”是一座集成垂直烟囱的建筑,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核心具有双层立面,通过在底部经过特殊改装的玻璃温室中加热空气来抽取地面空气,然后让空气通过一系列过滤器并在顶部释放清洁空气。值得一提的是塔底部的加热是使用太阳能完成的。

高度抗震和无柱结构
结构设计是从滑雪者的身体结构中找到了灵感。塔的中部核心是人体。21F以上的5米桁架结构是两个臂。两侧的巨型柱子是滑雪杖。悬挂式结构系统和Vierendeel桁架系统(每两层一组梁)通过臂(梁)将所有重量传递到车身(中央核心),然后向下传递到基础。其结果是结合了力学科学和美学艺术的独一无二的结构设计。

“陶朱隐园”具有高韧性和高抗震性,保证了建筑物的坚固性。实际上,该塔还集成了核电站级别的防震概念。设计峰值地面加速度为 400 gal。EPS Inc.公司开发的减震设计(防震系统)集成在地下室地板下,可以抵抗最高的7级地震(中国列度9号,表面加速度PGA=0.40g),并且在地震后保持无害,没有延性断裂。这超过了内地的地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最高要求。

应用太极概念,生命不断循环,整个塔楼每层楼旋转4.5度,总共旋转90度。该方案还具有270度视野,双层设计,完全无柱的内部空间和无柱的奇数层周边,为每个居民提供卓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的室内规划!创新的室内无柱结构设计使您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窗户视野,真正享受美丽的空中花园。

此外,结构设计还提出了:
向上施工和ACE向上施工。
回填和重复使用原有的浆液壁,以减少收缩浪费。
在地下室周围使用隔震缝,在核心周围使用双层玻璃蒙皮系统,创造自然通风和导光设计。

与树一起生长的垂直绿化
除了底层的景观美化外,该项目还增加了每个阳台的绿化场所,实现垂直绿化,创造美丽的城市天际线。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建筑中植物的生存,建筑师们采用了阳光分析和热分析以及风雨测试来模拟台湾、台风和大雨的情况。

此外,来自日本的专业“树木专家”张芳春博士确认了该项目所有乔木和灌木的安排和选择是否得当。树木专家致力于城市中建筑与植物自然的共存,确保城市环境中树木的健康。她还介绍了微气象元素,以充分发挥树木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同时,她对植树种类进行基础调查,以确保植物适应这种新的垂直森林。

此外,结构设计还考虑了阳台上植物的荷载和覆盖深度的因素。特别是管道、排水系统和不锈钢花盆完美地融入了阳台双层地板(复合板)的厚度中。
会呼吸的生态建筑
“陶朱隐园”的生态构想旨在增加其居民的健康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如下所示:
健康:
可回收材料:用于室内装饰是环保的材料,尊重循环经济。
透气停车位:一楼的隔震接缝和窗户将空气直接引入B1F - B4F,使地下室充满新鲜的空气。此外,采用隔震缝和地下室的双层墙体,营造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设计,打造更舒适的停车空间。
可持续性 :
双层玻璃表皮立面:围绕中央核心使用,形成自然通风,可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消耗。
双层(复合板):允许完全自由地安排厨房,浴室和卧室以及任何未来的装修。管道工程或室内装修的维护可以在不对楼下邻居造成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完成。
地下室周围的现有泥浆墙:减少对基础土体积的挖掘。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为公共场所供电,达到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35吨。
节能:使用再生电梯、高效空调、LED照明和节水冲洗系统。
游泳池:在B1中集成可逆热泵系统
雨水回收系统:沿着一楼的瀑布向花园洒水器供水。
建筑应该与环境共存。一座吸碳垂直森林建筑无疑是未来城市建筑最深刻的远见卓识。“陶朱隐园”在抗击全球变暖付诸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对树木和森林的热爱,通过空间深度演绎,刻下永续信念。我们希望提高世界对抗全球变暖的努力,建立人民的碳吸收文化;我们将从台湾出发,向世界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