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岁时生活集序
华夏岁时生活集序 昔轩辕黄帝肇开诸夏之基业,创制华夏历法。 四时交替之中,各种节仪逐步定型,形成丰富多彩的华夏节日体系。 华夏民族是一个爱好生活的民族,华夏历法是一部密合天行的天文历法。 华夏节日是符合四时交替,追求天人合一的一整套生活仪轨。 敬天法祖,阴阳和谐。 享受自然之报飨,寻求安康之生活。 华夏的四时节日,承载着太多太多民族文化的内核与基石。 华夏历法是一部科学的阴阳合历,她已经伴随着诸夏人民经历了近五千年的时光。 华夏文明就在这光影交替、斗转星移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静而又喧闹的始终在时空的隧道中穿梭前行…… 一代一代的华夏人民遵守着祖先传承下来的千年文化,享受着祖先留给每一位华夏后裔的无尽智慧源泉。 但百余年以来,西学东渐。那是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甚至很多时候显得如此盲目和缺乏深思熟虑。自从民国元年(西元 1912 年)官府开始奉行西方《格里高利历》,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保存住华夏这个古老但当时已经满目疮痍的国度。 当时的人们已经没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华夏贫弱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华夏本土一直使用的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文字文学、医药科学这些就是落后的真正原因与否。当时只是认为需要抛弃传统,构建所谓现代化的强盛诸夏之国,所以只能向西方学习。 所以只有抛弃那些本土原有的文化内核,丢弃那些所谓已经过时落后的东西才能拯救这个古老的国度。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今人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去苛责那个时代的先人。但是留下的却只有无尽的惋惜和一丝哀叹之情。 但这些并没有给华夏历法和诸夏节日造成什么改变,当时的士民大众都还是依旧遵循着诸夏历法和华夏丰富多彩、美好宜人的节日文化。 哪怕是官府强制废除华夏历法和传统节日的命令是那么的残酷和不近人情,禁止夏历禁止元旦(夏历正月初一日)。但百性大众还是要关起门窗偷偷摸摸的过年,偷偷摸摸的买上一本夏历历书。 华夏历法和传统节日就那么艰难的传承到今天。 实属不幸中之万幸大幸矣。 但是随着近三十年经济物质文化的大发展,西方文化强有力的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度。 突然很多年轻人说传统节日只有吃吃喝喝,一点意思也没有。请看泰西“圣诞节”的盛大与温馨;“情人节”的浪漫与温情;“感恩节”浓浓的人文精神…… 但泱泱诸夏五千年文明,难道没有盛大与温馨、浪漫与温情以及一丝一毫的人文精神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养育我们的这个华夏九州之国吗?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在很多领域总是在反反复复的强调着西方是多么先进和现代,我们是多么保守和落后。我们开始文化自卑,我们开始用“洋”来表示时尚摩登;用“土”来表示华夏本土的文化。 甚至很多时候当有年轻人遵循着祖先的智慧去举行一个原原本本的华夏节日的时候,会有他的同龄人出来风凉的说:“看你们在干什么呢?弄那些‘古代的节日作甚,真是土得掉渣’。” 一句“土得掉渣”真是蕴含了太多太多,与其无言相对不如尽 在不言之中吧。 这里就让笔者“土得掉渣”一次,带您粗略的领略一番华夏民 族的岁时生活文化。 这个集子是依据黄帝四七零四年丙戌溪山琴况和蒹葭从风等人所撰写的《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为底本修正校订而成。 起于黄帝四七一三年乙未十二月十日庚子开始整理至四七一四年丙申正月二十日己卯完成全部二十三篇合而成集,其间多有友人给予无私的帮助支持以及鼓励,特别在此致谢。 华夏传统文明充满着深邃与广大,她需要每一个华夏后裔去传承与实践。 因为这是华夏的文明,如果身为华夏人的我们不去传承和保护,谁又会去传承和保护呢? 祖先留给华夏一代一代人们如此丰富的文化财富,如果就这样永远的束之高阁,岂不是太可惜太暴殄天物了吗? 缀此,是为序文。 幽州宇谦 华夏黄帝纪元四千七百十四年岁次丙申正月二十日己卯(西历2016.2.27) 敬书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