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2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为人民服务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两个中国之命运

2023-01-15 23:34 作者:知识课代表  | 我要投稿

目录

第三卷
抗日战争时期(下)

20、为人民服务

21、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22、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2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24、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25、两个中国之命运


20、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1]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3]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4],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释

[1]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2] 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着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4] 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21、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

* 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评论。



  空洞无物,没有答复人民所关切的任何一个问题,是蒋介石双十演说的特色之一。蒋介石说,大后方尚有广大土地,不怕敌人。寡头专政的国民党领导者们,至今看不见他们有什么改革政治抗住敌人的意图和本领,只有“土地”一项现成资本可资抵挡。但是谁也明白,仅有这项资本是不够的,没有正确的政策和人的努力,日本帝国主义是天天在威胁这块剩余土地的。蒋介石大概是强烈地感到了敌人的这种威胁,只要看他向人民反复申述没有威胁,甚至说,“我自黄埔建军以来,二十年间,革命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坚固”,就是他感到了这种威胁的反映。他又反复地说不要“丧失我们的自信”,就是在国民党队伍中,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人士中,已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映。蒋介石在寻找方法,以期重振这种信心。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或工作方面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他说,“国际观察家”都是“莫明其妙”的,“外国舆论对我们军事政治纷纷议论”,都是相信了“敌寇汉奸造谣作祟”的缘故。说也奇怪,罗斯福一类的外国人,也和宋庆龄一类的国民党人、国民参政会的许多参政员以及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一样,都不相信蒋介石及其亲信们的好听的申辩,都“对我们军事政治纷纷议论”。蒋介石对于此种现象感到烦恼,一向没有找出一个在他认为理直气壮的论据,直到今年双十节才找到了,原来却是他们相信了“敌寇汉奸造谣作祟”。于是蒋介石在其演说中,用了极长的篇幅,痛骂这种所谓“敌寇汉奸造谣作祟”。他以为经他这一骂,一切中国人、外国人的嘴巴可被封住了。对于我的军事政治,有谁再来“纷纷议论”的么,谁就是相信“敌寇汉奸造谣作祟”!我们认为蒋介石的这种指摘,是十分可笑的。因为,对于国民党的寡头专政,抗战不力,腐败无能,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主义的政令和失败主义的军令,敌寇汉奸从来没有批评过,倒是十分欢迎的。引起人们一致不满的蒋介石所著的《中国之命运》一书,日本帝国主义作过多次衷心的称赞。关于改组国民政府及其统帅部一事,也没有听见什么敌寇汉奸说过半句话,因为保存现在这样天天压迫人民和天天打败仗的政府和统帅部,正是敌寇汉奸的希望。蒋介石及其一群历来是日本帝国主义诱降的对象,难道不是事实吗?日本帝国主义原来提出的“反共”“灭党”两个口号,早已放弃了“灭党”,剩下一个“反共”,难道不是事实吗?日本帝国主义者至今还没有向国民党政府宣战,他们说,日本和国民党政府之间还没有战争状态存在呢!国民党的要人们在上海南京宁波一带的财产,至今被敌寇汉奸保存得好好的。敌酋畑俊六,派遣代表到奉化祭了蒋介石的祖坟。蒋介石的亲信们暗地里派遣使者,几乎经常不断地在上海等处和日寇保持联系,进行秘密谈判。特别是在日寇进攻紧急的时候,这种联系和谈判就来得越多。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由此看来,对于蒋介石及其一群的军事政治发生“纷纷议论”的人们,究竟是“莫明其妙”呢,还是已明其妙呢?这个“妙”的出处,究竟是“敌寇汉奸造谣作祟”呢,还是在蒋介石自己及其一群的身上呢?
  在蒋介石的演说中,还有一项声明,就是他否认中国将有内战。但是他又说:“决没有人再敢背叛民国,破坏抗战,如汪精卫之流之所为。”蒋介石是在这里寻找内战的根据,并且他是找着了。有记性的中国人不会忘记,一九四一年,正当中国叛卖者们宣布解散新四军,中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危机的时候,在蒋介石的一次演说中,曾说:将来决不会有“剿共”战争,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讨伐叛逆的战争。读过《中国之命运》的人们也会记得,蒋介石在那里曾说:中共在一九二七年武汉政府时期“勾结”过汪精卫。一九四三年国民党十一中全会的决议上,又给中共安上了“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八字由头。现在又读了蒋介石这篇演说,就使人们感觉内战危险不但存在,而且在发展着。中国人民现在就要牢牢地记着,不知哪一天的早晨,蒋介石会要下令讨伐所谓“叛逆”的,那时的罪状就是“背叛民国”,就是“破坏抗战”,就是“如汪精卫之流之所为”。蒋介石是擅长这一手的,他不擅长于宣布庞炳勋、孙良诚、陈孝强[1]一流人为叛逆,也不擅长于讨伐他们,但是他却擅长于宣布华中的新四军和山西的决死队[2]为“叛逆”,并且极擅长于讨伐他们。中国人民决不要忘记,当着蒋介石声言不打内战的时候,他已经派遣了七十七万五千人的军队,这些军队正在专门包围或攻打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
  蒋介石的演说在积极方面空洞无物,他没有替中国人民所热望的改善抗日阵线找出任何答案。在消极方面,这篇演说却充满了危险性。蒋介石的态度越变越反常了,他坚决地反对人民改革政治的要求,强烈地仇视中国共产党,暗示了他所准备的反共内战的借口。但是,蒋介石的这一切企图是不能成功的。如果他不愿意改变他自己的作法的话,他将搬起石头打他自己的脚。我们诚恳地希望他改变作法,因为他现在的作法是绝对地行不通的。他已宣布“放宽言论尺度”[3],就不应该以相信“敌寇汉奸造谣作祟”的污蔑之词来威胁和封闭人们“纷纷议论”之口。他已宣布“缩短训政时期”,就不应该拒绝人们改组政府和改组统帅部的要求。他已宣布“用政治方法解决共党问题”,就不应该又来寻找准备内战的理由。


注释

[1] 庞炳勋,曾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良诚,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陈孝强,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七军预备第八师师长。他们于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间公开投降日本侵略者。

[2] 山西的决死队,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它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在与阎锡山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组建和领导的山西人民的抗日武装。参见本书第二卷《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注〔4〕。

[3] 一九四四年以来,要求结束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行民主、保障言论自由,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的普遍呼声。国民党为了搪塞人民的迫切要求,一九四四年四月,宣布所谓“放宽言论尺度”;五月,国民党五届十二中全会又宣言“保障言论自由”。但是国民党被迫所作的这些表示,事后一点也没有兑现,其压制人民言论的措施,随着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而层出不穷。



22、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

* 这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所作的讲演。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和希特勒一样,快要灭亡了。但是还须我们继续努力,才能最后地消灭它。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解放区的文化已经有了它的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它的落后的方面。解放区已有人民的新文化,但是还有广大的封建遗迹。在一百五十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内,还有一百多万文盲,两千个巫神,迷信思想还在影响广大的群众。这些都是群众脑子里的敌人。我们反对群众脑子里的敌人,常常比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还要困难些。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为了进行这个斗争,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而在陕甘宁边区这样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原有文化水平很低的地方,加上在战争期间,这种统一战线就尤其要广泛。因此,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在艺术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话剧,而且要有秦腔[1]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新秧歌,而且要利用旧戏班,利用在秧歌队总数中占百分之九十的旧秧歌队,逐步地加以改造。在医药方面,更是如此。陕甘宁边区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许多人民还相信巫神。在这种情形之下,仅仅依靠新医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新医当然比旧医高明,但是新医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痛苦,不为人民训练医生,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个旧医和旧式兽医,并帮助他们进步,那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实际上忍心看着大批人畜的死亡。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团结,第二个是批评、教育和改造。在统一战线中,投降主义是错误的,对别人采取排斥和鄙弃态度的宗派主义也是错误的。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为了改造,先要团结。只要我们做得恰当,他们是会欢迎我们的帮助的。
  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欲速则不达”[2],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注释

[1] 秦腔,又名梆子腔,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戏曲。

[2] 见《论语•子路》。




2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 这是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劳动英雄,各位模范工作者!
  你们开了会,总结了经验,大家欢迎你们,尊敬你们。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这就是因为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是干部,但是你们已经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到了将来,你们可能成为干部,你们现在是干部的后备军。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上面的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下去。
  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你们被大家尊敬,是应当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骄傲。如果你们骄傲起来,不虚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干部,不尊重群众,你们就会当不成英雄和模范了。过去已有一些这样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学他们。
  你们的经验,这次会议做了总结。这个总结文件说得很好,不但这里适用,各地也可以适用,我就不讲这些了。我想讲一点我们的经济工作。
  近几年中,我们开始学会了经济工作,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成绩,但这还只是开始。我们必须在两三年内,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做到粮食和工业品的全部或大部的自给,并有盈余。我们必须使农业、工业、贸易三方面都比现在有更大的成绩。到了那时,才算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如果哪一个地方的军民生活没有改善,为着反攻而准备的物质基础还不稳固,农业、工业、贸易不是一年一年地上涨,而是停止不进,甚至下降,便证明哪个地方的党政军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学会经济工作,哪个地方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
  有一个问题必须再一次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农村,这一点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谁不知道我们是处在农村中呢?其实不然。我们有很多同志,虽然天天处在农村中,甚至自以为了解农村,但是他们并没有了解农村,至少是了解得不深刻。他们不从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这一点出发,他们就在政治问题上,军事问题上,经济问题上,文化问题上,党务问题上,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项的问题上,常常处理得不适当,或不大适当。他们带着城市观点去处理农村,主观地作出许多不适当的计划,强制施行,常常碰了壁。近几年来,由于整风,由于在工作中碰了钉子,我们的同志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是还须注意使我们的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看起来收效很慢,并不轰轰烈烈,但是在实际上,比较那种不从这一点出发而从别一点出发,例如说,从城市观点出发,其工作效果会怎么样呢?那就决不是很慢,反而是很快的。因为,如果我们从后一点出发,脱离今天的实际情况,做起来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老碰钉子,根本没有效果的问题。
  比如我们提倡采取现有样式的军民生产运动,发生了很大的效果,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
  我们要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且还要准备攻入城市,收复失地。然而我们是处在个体经济的被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中,怎样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那末,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就用军民两方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运动这一种办法。
  由于是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
  由于是农村,农民都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使用着落后的生产工具,而大部分土地又还为地主所有,农民受着封建的地租剥削,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两个方针。减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劳动互助提高了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我已得了华北华中各地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说:减租之后,农民生产兴趣大增,愿意组织如同我们这里的变工队一样的互助团体,三个人的劳动效率抵过四个人。如果是这样,九千万人就可以抵过一亿二千万人。还有两个人抵过三个人的。如果不是采取强迫命令、欲速不达的方针,而是采取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的方针,那末,几年之内,就可能使大多数农民都组织在农业生产的和手工业生产的互助团体里面。这种生产团体,一经成为习惯,不但生产量大增,各种创造都出来了,政治也会进步,文化也会提高,卫生也会讲究,流氓也会改造,风俗也会改变;不要很久,生产工具也会有所改良。到了那时,我们的农村社会,就会一步一步地建立在新的基础的上面了。
  如果我们的工作人员用心地研究这项工作,用极大的精力帮助农村人民展开生产运动,几年之内,农村就会有丰富的粮食和日用品,不但可以坚持战斗,不但可以对付荒年,而且可以贮藏大批粮食和日用品,以为将来之用。
  不但要组织农民生产,而且要组织部队和机关一齐生产。
  由于是农村,由于是经常被敌人摧残的农村,由于是长期战争的农村,部队和机关就必须生产。由于是分散的游击战争,部队和机关也可能生产。在我们陕甘宁边区,则更由于部队和机关的人数和边区人口比较,所占比例数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则势将饿饭;如果取之于民太多,则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拿陕甘宁边区说,部队和机关每年需细粮(小米)二十六万担(每担三百斤),取之于民的占十六万担,自己生产的占十万担,如果不自己生产,则军民两方势必有一方要饿饭。由于展开了生产运动,现在我们不但不饿饭,而且军民两方面都吃得很好。
  我们边区的机关,除粮食被服两项之外,其它用费,大部自给,有些单位则全部自给。另有许多单位,并且自给一部分粮食,一部分被服。
  边区部队的功劳更大。许多部队,粮食被服和其它一切,全部自给,即自给百分之一百,不领政府一点东西。这是最高的标准,这是第一个标准,是在几年之内逐渐达到的。
  前方要作战,不能采取这个标准。前方可以设立第二、第三两个标准。第二个标准是除粮食被服两项由政府供给之外,其它如油(每人每日五钱)、盐(每人每日五钱)、菜(每人每日一斤至一斤半)、肉(每人每月一斤至二斤)、柴炭费、办公费、杂支费、教育费、保健费、擦枪费、旱烟、鞋子、袜子、手套、毛巾、牙刷等,一概生产自给,约占全部用费的百分之五十,可以在两年至三年内逐渐地做到。现在已有做到了的。这个标准,在巩固区内可以实行。
  第三个标准,是在边沿区和游击区内实行的,他们不可能自给百分之五十,但是可能自给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能够这样,也就很好。
  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部队和机关,除利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集体参加生产之外,应组织专门从事生产的人员,创办农场、菜园、牧场、作坊、小工厂、运输队、合作社,或者和农民伙种粮、菜。在目前条件下,为着渡过困难,任何机关、部队,都应建立起自己的家务。不愿建立家务的二流子习气,是可耻的。还应规定按质分等的个人分红制度,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能够分得红利,借以刺激生产的发展。又须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实行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推进生产工作。
  有人说:部队生产,就不能作战和训练了;机关生产,就不能工作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最近几年,我们边区部队从事大量的生产,衣食丰足,同时又进行练兵,又有政治和文化学习,这些都比从前有更大的成绩,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团结,也比从前更好了。在前方,去年一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可是去年一年作战方面有很大的成绩,并且普遍地开始了练兵运动。机关因为生产,工作人员生活改善了,工作更安心、更有效率,边区和前方都是这样。
  由此可见,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的机关和部队,如果有了生产自给运动,他们的战斗、训练和工作,就更加有劲,更加活跃了;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团结,也就更好了。这是我们中国长期游击战争的产物,这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学会了这一条,我们就对一切物质困难都不怕了。我们将一年一年地更有生气,更有精力,愈战愈强,只有我们去压倒敌人,决不怕敌人来压倒我们。
  在这里,有一点还须引起我们前方同志的注意。我们有些地区开辟不久,还颇富足,但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自恃富足,不肯节省,也不肯生产。这样就很不好,他们在将来一定会要吃亏的。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任何地方必须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年起,就计算到将来的很多年,计算到长期坚持战争,计算到反攻,计算到赶走敌人之后的建设。一面决不滥用浪费,一面努力发展生产。过去有些地方缺少长期打算,既未注意节省人力物力,又未注意发展生产,吃了大亏。得了这个教训,现在必须引起注意。
  关于工业品,陕甘宁边区决定在两年内,做到花、纱、布、铁、纸及其它很多用品的完全自给。原来根本没有或者出产很少的,要一概自种自造自给,完全不靠外面。所有这些,由公营、私营和合作社经营三方面完成任务。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边区政府、八路军联防司令部、党中央西北局,对于这些抓得很紧,这是非常之对的。希望前方各地也是这样做。有许多地方已是这样做了,希望他们得到成功。
  我们边区和整个解放区,还要有两年至三年工夫,才能学会全部的经济工作。我们到了粮食和工业品全部或大部自种自造自给并有盈余的日子,就是我们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如何做经济工作的日子。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新的经济工作了。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24、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 这是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我们在敌后解放区中那些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内,能够和必须发动军民的生产运动的问题,早已解决了,不成问题了。但是在游击区中,在敌后之敌后,是否也能够这样,在过去,在许多人的思想中,还是没有解决的,这是因为还缺少证明的缘故。
  可是现在有了证据了。根据一月二十八日《解放日报》所载张平凯同志关于晋察冀游击队的生产运动的报道,晋察冀边区的许多游击区内,已于一九四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成绩。张同志报道中所提到的区域和部队,有冀中的第六分区,第二分区的第四区队,第四分区的第八区队,徐定支队,保满支队,云彪支队,有山西的代县和崞县[1]的部队。那些区域的环境是很恶劣的:“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沟墙公路如网,敌人利用它的军事上的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时常对我袭击,包围,‘清剿’;游击队为了应付环境,往往一日数处地转移。”然而他们仍然能够于战争的间隙,进行了生产。其结果:“使得大家的给养有了改善,每人每日增加到五钱油和盐,一斤菜,每月斤半肉。而且几年没有用过的牙刷、牙粉和识字本,现在也都齐全了。”大家看,谁说游击区不能生产呢!
  许多人说:人稠的地方没有土地。果真没有土地吗?请看晋察冀:“首先在农业为主的方针下,解决了土地问题。他们共有九种办法:第一,平毁封锁墙沟;第二,平毁可被敌人利用的汽车路,在其两旁种上庄稼;第三,利用小块荒地;第四,协助民兵,用武装掩护,月夜强种敌人堡垒底下的土地;第五,与缺乏劳动力的农民伙耕;第六,部队化装,用半公开的形式,耕种敌人据点碉堡旁边的土地;第七,利用河沿,筑堤修滩,起沙成地;第八,协助农民改旱地为水地;第九,利用自己活动的村庄,到处伴种。”
  农业生产是可以的,手工业及其它生产大概不能吧?果真不能吗?请看晋察冀:“沟线外部队的生产,不限于农业,而且也和巩固区一样,开展了手工业和运输业。第四区队开设了一个毡帽坊,一个油坊,一个面坊,七个月中盈利五十万元本币。不仅解决了本身困难,而且游击区群众的需要也解决了。毛衣毛袜等,战士们已能全部自给。”
  游击区战斗那样频繁,军队从事生产,恐怕要影响作战吧?果真如此吗?请看晋察冀:“实现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原则,把战斗任务和生产任务同样看重。”“以第二分区第四区队为例。当春耕开始时,就派有专门的部队去打击敌人,并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正因为这样,军事动作也积极了,部队战斗力也提高了。这个小部队从二月至九月初,作了七十一次战斗,攻下了朱东社、上庄、野庄、凤家寨、崖头等据点,毙伤敌伪一百六十五名,俘伪军九十一名,缴了三挺轻机枪,一百零一枝长短枪。”“把军事动作和大生产运动的宣传配合起来,马上进行政治攻势:‘谁要破坏大生产运动就打击谁。’代、崞等县城内敌人问老百姓:‘为什么八路军近来这么厉害?’老百姓说:‘因为你们破坏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伪军在下面纷纷议论:‘人家搞大生产运动,可不要出去。’”
  游击区人民群众是否也可以发动生产运动呢?那些地方,也许是还没有减租,或减租不彻底的,农民是否也有兴趣去增加生产呢?这一点,晋察冀那边也肯定地答复了。“沟线外部队生产运动的开展,还给了当地群众以直接的帮助。一方面,用武力掩护了群众的生产;另一方面,又用劳力进行了普遍的帮助。有的部队,规定了农忙时期以百分之五十的力量,无代价地帮助群众生产。群众生产情绪因此大大提高,军民关系更为融洽,群众都有了饭吃。游击区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同情和拥护,从此更增高一步。”
  游击区能够和必须进行军民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要求一切解放区党政军工作人员,特别是游击区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完全认识这一点,认识这个“能够”和“必须”,事情就可以普遍地办起来。晋察冀边区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沟线外部队的生产运动中,由于干部的思想转变,重视生产,重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培养了群众中的英雄模范(初步总结中,有六十六个英雄模范),仅仅五个月中,我们沟线外的部队,不仅在生产任务上按时完成了计划,而且特别有了许多实事求是的新创造。”
  一九四五年,整个解放区,必须全体一致地从事一个比过去规模更大的军民生产运动,到今年冬季,我们来比较各区的成绩。
  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我们要战胜日本侵略者,除其它一切外,还必须努力于经济工作,必须于两三年内完全学会这一门;而在今年——一九四五年,必须收到较前更大的成绩。这是中共中央所殷殷盼望于整个解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的,我们希望这一计划能够完成。

注释

[1] 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县。





25、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 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
  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应该讲,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1];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2]。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现在的时机很好。在欧洲,希特勒快要被打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的一部分是在西方,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这是苏联红军努力的结果。现在柏林已经听到红军的炮声,大概在不久就会打下来。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着胜利的时节。我们的大会是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被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老中国,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的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面前。
  既然日本现在还没有被打败,既然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那末,我们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这就是我们大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
  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
  第二,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
  第三,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
  第四,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条件,但是没有现在这样完备。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现在也是最大的。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而在我们这一方面。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万岁!


注释

[1] 指一九四三年出版的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

[2] 指毛泽东准备在这次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02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为人民服务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