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洪水在五台

2023-08-18 08:55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洪水在五台

赵培成 韩正中

《文史月刊》 2003年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主席为朱德、彭德怀等十大元帅授衔、授勋。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粟裕等大将和中将、少将授衔、授勋。越南籍的洪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洪水成为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也是为数不多的被授予三个一级勋章的中国少将。

越南人民的儿子洪水,本名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市一个房产主兼地主的家庭。其父在河内嘉林县有40栋房子,在北宁有20亩水田,全家主要靠收取房租和地租生活。在兄妹6人中,他排行老五。

洪水5岁时,便进入法国人在河内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他勤奋好学,成绩非常优秀。15岁时,洪水考入河内北圻师范学校。当时,越南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法国侵略者及傀儡政权保大王朝的野蛮统治,激起了越南人民的强烈不满和英勇反抗。

洪水的父亲思想开明,与当时一些爱国志士和革命领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参加了1884年河内人民的抗法斗争,并以其富裕的家财在物质上给予革命者很大的帮助。洪水的母亲是个贤惠、豁达的越南妇女,她思想进步,同情革命,经常给洪水讲述爱国志士的斗争故事,激发他的爱国热情。在越南爱国志士革命精神的鼓舞和父母新的教育与影响下,洪水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同情和关注人民的革命斗争,决心投身革命。

1923年,15岁的洪水在河内北圻师范学习期间,利用假期赴法国考察。在那里,他结识了越南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胡志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他成为胡志明早期革命活动时期的亲密战友,其人生道路发生了根本转折。洪水回到越南后,在河内附近的南定市教书,同时从事革命活动。他几次发动和领导了当地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和越南封建统治者的学生运动,在越南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追随胡志明参加中国革命

1924年底,洪水十分敬仰的越南爱国志士潘佩珠和潘周桢在中国上海被捕入狱,并惨遭杀害。洪水听到消息后,十分悲愤。当时,胡志明同志正在广州参加中国革命,并发展和培养越南革命力量。为了寻求革命真理,学习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洪水抛弃了富裕安逸的家庭生活,离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和刚刚出世的小女儿,决心到中国寻找胡志明。他跟随胡志明的联络员,闯关越险,终于到达当时中国大革命中心——广州,见到了胡志明。胡志明把他留在身边做一些具体的联络工作。在这里,洪水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陈延年等中国革命者,并结下了真诚的友谊。

1925年11月,胡志明让洪水到他创办的越南青年革命政治训练班学习。通过学习,洪水较为全面地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坚定了革命信念。在学习时间,洪水加入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成为越南早期的共产党人之一。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称共产党人为洪水猛兽,他自己取名洪水,以表示同反动派针锋相对坚决斗争的决心。

1926年3月,由李富春、蔡畅等同志推荐,洪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同期同学中,有林彪、刘志丹、王世英、郭化若、唐天际等人。18岁的洪水接受能力强,很快成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员。1926年10月,洪水在黄埔四期毕业后,遵照胡志明的指示,继续留在黄埔军校工作,并加入国民党。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也包括越南革命者。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洪水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这年8月,洪水毅然退出国民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暴行,1927年12月,在张太雷、聂荣臻、叶剑英领导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洪水与在黄埔军校学习的30名越南同志,跟随叶剑英指挥的第四教导团参加了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洪水随聂荣臻、叶剑英撇到香港。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聂荣臻、叶剑英同意洪水在越南革命青年同志会安排下,暂时离开香港到泰国,在旅泰越侨中从事革命活动。

艰难曲折的革命征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队伍在江西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支援红四军,广东省委通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通知洪水到中国参加武装斗争。经胡志明同意。1928年6月,洪水二次来到中国,参加了工农红军,投入广东东江地区的游击战争。他先后担任四十六、四十八团政委,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为建立八乡山、大南山两块小苏区作出了贡献。

1980年初,洪水奉命到闽西,参加了张鼎丞领导的武装斗争,先后担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洪水调红十二军,随后编入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军团,在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下工作。在武装革命的实践中,洪水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已臻于成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当时,中央红军决定在红都瑞金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决定调洪水到该校任教。他与伍修权、张爱萍、罗贵波、成仿吾等一起,为培养红军军政干部作出了贡献。年底,洪水又与李伯剑、赵品三等积极创办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个剧社——蓝衫剧社,他亲自担任社长,用很大精力从事根据地的文化工作,毛泽东、周恩来称赞他们拿起文化的武器,同敌人作斗争"。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经党中央研究和提名,洪水以少数民族代表身份参加大会,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工农民主政府中仅有的两名外籍委员之一。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路线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洪水被”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打成”高级特务”,并被开除党籍。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洪水在朱德、刘伯承的保护下,被编进中央干部团直属队,负责长征途中的宣传和鼓动工作。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央纵队党委撤销了对洪水的处分,并恢复了他的党籍,他斗志更加昂扬,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洪水勇敢作战,受到刘伯承的表扬。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洪水跟随朱德、刘伯承到左路军工作。在张国焘坚持南下的错误方针时,洪水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的正确主张,坚决支持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并与张国焘面对面地争论起来,结果被张国焘打成"国际间谍",再次开除了他的党籍,并阴谋杀害了他。在朱德、刘伯承的保护下,他才幸免于难。

左路军在南下过程中,洪水所在部队被打散。为了寻找部队,他化装成老百姓,第三次爬雪山、过草地,沿路乞讨要饭。凭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在1936年初一个人走到了延安,成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自始至终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四个外国人中的一个。

洪水到达延安后,党中央再次撤销了对他的处分,恢复其党籍,并让他担任红军大学教员。抗大成立后,洪水入抗大一科学习。一次,毛泽东主席讲完课后,走进洪水住的窑洞,开玩笑地说:“小洪,你这个南蛮子,对北方的生活习惯吗?"洪水笑着回答:“报告主席,一切都习惯。"对于毛泽东体贴入微的关心,洪水十分感动。1937年1月,洪水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对于自己艰难曲折的革命经历,洪水对同志们说:“这就是革命。如果一个人决心参加革命,就必须经受得住各种磨难和打击,包括被自己的同志误解,否则怎么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呢?"

在五台山从事抗日斗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五台山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指示,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政治部于1937年9月22日到达五台县南茹村。总部下属总政治部所属民运部、保卫部、宣传部亦同时到达。作为民运部干部,洪水来到五台县,住在东茹村。9月23日,在五台县召开的各界人士欢迎八路军的大会上,周恩来、彭德怀作了关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演讲。洪水也用流利的汉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用八路军抗日救国的事实,驳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共产党是“洪水猛兽”的无耻谰言,给五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26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五台县东冶镇传达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李葆华、王平、刘秀峰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不久,成立正式省委。为了加强晋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发展地方党组织,晋察冀省委决定,在五台县古城村成立中共晋东北特委,任命总政民运部干部王逸群为书记,李广汉为副书记,张连奎为组织部长,洪水为宣传部长。由洪水负责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

为了迅速打开五台抗日工作的局面,总政治部杨尚昆、傅钟、黄克诚等决定选派民运干部深入到五台各区村,组织“动委会”,广泛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洪水被派到四区东冶镇,任四区动委会主任,负责筹备动委会工作班子。他借助平型关首战告捷的大好形势,一到东冶即开展工作。他充分依靠地方党组织,深入村镇调查研究,在赵鹏飞、徐继之等人的协助下,很快成立了东冶四区区委书记。中共五台四区区委会成立后,洪水又担任了四区区委书记。他知识渊博,讲话流利,平易近人,善于联系群众,工作大胆负责,很受四区干部群众的欢迎。他经常深入各村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组织村动委会,帮助成立各村农会、妇救会、青救会、抗日自卫队,开展军事训练,组织儿童民兵放哨站岗、查路条、防治汉奸活动。他坚持贯彻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的政策,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他的动员下,槐荫村赵承绶的一个下级军官将赵承绶家中所存部分枪支弹药捐献出来,河边区群众也从阎锡山家里拿出一部分枪支和粮食、钱币,为武装各村自卫队,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五台县抗日救国工作的开展,工作范围在不断延伸,已逐步扩展到繁峙、浑源、应县、盂县一带,缺少干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中共晋东北特委决定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干部,并抽调洪水和胡开明负责。第一期训练班在县城附近的王家沟举办,第二期在东冶镇的杨爱源公馆举办。在训练班,洪水开展了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学员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必胜信念,掌握党的方针和政策,学会工作方法。不论是讲演还是作报告,他都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又能联系实际,很受学员欢迎,为晋东北地区培养干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洪水支持河边村群众推行合理负担,从阎锡山老家中拿走了部分枪支和粮食,惹恼了阎锡山。阎给由他任命的五台县长宋劭文发去电报,说八路军抄了他河边村的家,并以破坏统一战线为理由,向八路军提出抗议,让宋劭文查办处理。宋劭文汇报给了晋东北特委。不少干部支持洪水,认为群众发动起来了,武装建立起来了,洪水做出了成绩,为什么要给洪水处分?王逸群书记也同意大家的意见,没有给洪水处分。

阎锡山抗议的事很快传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那里。为了团结阎锡山共同抗日,聂荣臻把洪水叫到金岗库司令部驻地,狠狠地批评了洪水,决定给予洪水开除党籍处分,并撤销了他四区动委会主任的职务,调洪水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工作,同时让他在晋察冀军区主办的《抗敌报》上作了检讨。

到晋察冀军区后,洪水先是住在镇海寺。他与罗亦经、肖文玖等动员庙里的喇嘛把章嘉活佛卫队原存的200多支枪捐献出来,送给了前线部队。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在金岗库大甘河村恢复出版《抗敌报》,军区调洪水任报社副主任,与邓拓一起负责编辑出版抗敌报》。他们从冀中任丘、定县抗日政府争取来一批铅字和八开铅印机等印刷设备,在金岗库古佛寺大殿内安装起来,筹建了晋察冀军区印刷厂。与洪水、邓拓一起,带领报社工作人员,采访、撰稿、编辑、印刷,使《抗敌报》以充实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出现在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面前。聂荣臻司令员肯定了洪水在领导这份报纸编辑出版中做出的贡献。邓拓也十分敬佩洪水的战斗精神,曾写诗《赠洪水同志》:

回首红河创痛深,人间从此任浮沉。

北来壮志龙仙运,南国诗情天下心。

十载风波三万里,千秋血泪一生吟。

东方望眼浪潮急,莫道飘蓬直到今。

在《抗敌报》工作期间,洪水还多次到设在海慧庵的军政干部学校和边区教育学社讲授军事技术等,受到军区首长和学员的表扬。

洪水在《抗敌报》社工作期间,痔疮病犯得很厉害,经政治部主任舒同等动员,他才到设在松岩口的后方医院治疗。此时,白求恩大夫在松岩口创办了模范病室。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两个外国人相聚在五台山,他们分外高兴,两人用英语交谈,时常哈哈大笑。为了把麻药留给前线负伤的同志,洪水再三向白求恩请求,手术时绝对不要使用麻药。手术中,洪水痛得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但他咬紧牙关,闭上眼睛,自始至终不哼一声。手术结束后,白求恩翘起大拇指赞扬说:“洪,好样的,你真勇敢!"

1939年2月,洪水调到设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韩信台的抗大二分校,任政治教育科副科长,并担任主任政治教员,在聂荣臻和抗大学校负责人罗瑞卿领导下,从事政治教学和政教领导工作。

异国婚恋传佳话

在五台县东冶四区工作期间,洪水与当地妇女干部陈玉英从相识到相知,终于走到一起,成为一对异国情侣。

陈玉英是五台县东冶镇人,1914年生,14岁时考入太原女师。她学习成绩优秀,思想进步,曾参加学校的罢课、请愿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中。1934年,陈玉英在北京结识了共产党员王尧,参加了散发传单的革命活动,并参加了“社联”。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玉英回到家乡东冶镇,结识了赵鹏飞、李力安、朱效成等共产党员,并参加了东冶地区党组织的一些活动,与决死队女战士一起,投入到深入发动妇女群众做军鞋的工作中去。

1937年10月,洪水到东冶镇筹备动委会。酝酿组成人员时,洪水提出“动委会该增加一个妇女委员,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就等于撑起了东冶抗日的半边天"。大家推荐了陈玉英。第二天,洪水见到陈玉英时说:“欢迎你,陈玉英同志。经组织研究决定,从现在起,你就是四区动委会的委员,负责妇女工作。"陈玉英很快就投入工作。她首先串联那些有文化的进步青年妇女,动员她们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抗日,为妇女解放作出榜样。经过宣传发动,许多妇女参加了站岗、放哨、做军鞋、缝军衣的活动。洪水对陈玉英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宣传,陈玉英和洪水还一起登台表演抗日活报剧,洪水开朗乐观、平易近人的性格,干练的工作能力,使陈玉英十分尊敬和佩服。一次,陈玉英汇报完工作,试探着问:“洪水同志,听说你是越南人,是真的吗?"

洪水笑着回答说:“当然是真的。”

陈玉英又问:“洪水同志,你来中国生活习惯吗?”

洪水爽朗地说:“怎么不习惯,革命者四海为家。山西的窝窝头、莜面、山药蛋,我不是吃得挺香的?我也像山西人一样爱喝醋。"

听着洪水学着五台方言风趣的话语,陈玉英忍不住笑了起来。不久,由徐继之、赵鹏飞介绍,陈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洪水被晋东北特委抽调举办干部训练班时,陈玉英参加了第一期短训班。一天,陈玉英去看洪水,洪水说:“陈玉英,你挺有学问的,可是你的名字太俗气了,没有一点战斗性。像我的名字洪水,洪水猛兽,敌人听了闻风丧胆。"

陈玉英顺口说:“那你就给我起个富有战斗性的名字吧!"

洪水思考着说道:“陈玉英,你办事干脆利落,像快刀斩乱麻;你说话声音清脆响亮,又像冷兵器撞击。"

在座的胡开明说:“照洪水同志的意思,我看这‘玉英’二字,今天非改成‘剑戈’不可了。"洪水一听正中下怀,一拍炕桌说:“好,就叫陈剑戈。"

从此,陈玉英的名字被洪水改为陈剑戈。

在训练班与洪水的相处中,陈剑戈对洪水作为一个越南同志对中国人民充满深情厚谊,对中国革命给予深刻理解和满腔热情的支持,更加钦佩。训练班结束后,特委把陈剑戈留在县里负责妇救会的成立筹备工作。一天,洪水在特委开完会,径直来到妇救会,向陈剑戈提出结婚的事:“陈剑戈同志,咱们结婚吧!”看着洪水满脸喜悦、认真、诚恳的样子,陈剑戈不由自主地说:“行!”

当时,许多同志听说陈剑戈要和洪水结婚,表示不理解:“中国人有千千万,你为什么要和一个外国人结婚呢?"

陈剑戈想,洪水16岁来到中国,为中国革命不惜牺牲一切。他这样热爱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中国的革命妇女和知识女性,为什么不能和这样一个外国同志结婚呢?革命是没有国界的,难道爱情就有国界吗?就这样,陈剑戈家里办了一桌结婚酒席,并特意请徐继之、赵鹏飞、马志远等几位一起工作的同志喝喜酒。马志远兴致勃勃地作了一首诗表示祝贺:

洪浪汪洋灌台东,水萍邂逅话长征。玉人素抱抗日志,英雄早怀游击心。恋君单予出安南,爱侬双刀劈日本。纪功统一思壮志,念念不忘八路军。

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头一个字合起来便是“洪水玉英恋爱纪念"。

陈剑戈的爷爷祝贺道:“愿玉英和洪主任白头偕老。"

洪水站起来,斟满一盅酒敬给爷爷,说:“爷爷,您放心,我和玉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革命到死,相伴终生。"

洪水很兴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征战,在异国他乡找到一个终生伴侣,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

然而,陈剑戈与洪水结婚的事,却像一石投水,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一天,晋东北特委书记王逸群把陈剑戈叫到办公室,严肃地对她说:“你知道不知道,八路军有条纪律,不允许官兵在抗日期间结婚?"同时,洪水也挨了批评。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感慨地说:“这是军心啊!中国革命的道路太长,许多小鬼参军时只有枪那么高,现在年龄普遍大了,结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得想个办法限一限军婚。”经过研究,作出凡符合年满28岁、7年军龄、团级干部条件的,才准结婚的规定。洪水结婚成为八路军中第一婚。

中越友谊的纽带

1943年6月,洪水与陈剑戈同时回到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二部参加整风学习。通过学习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洪水的党性修养和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45年,随着革命运动和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发展,为了越南国内斗争的需要,印度支那共产党再次向中共中央提出,希望洪水等越南同志回国参加战斗。洪水在思想上、理论上做了精心准备。为借鉴中国革命的经验,他把毛主席《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著作翻译成越南文。临行前,洪水到枣园向中共中央领导人辞行。毛泽东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小洪,我们和你是依依惜别,只能同意你走,那里是你的祖国嘛。我们了解你,你是个好同志。你回到越南,一定要和越南同志搞好团结。”周恩来副主席也充满关怀地嘱咐说:“越南的条件十分艰苦,你回去后要注意团结,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亲切的谈话,说明洪水在20多年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的患难斗争中,同毛主席、周副主席等建立了多么深厚的友谊。

陈剑戈十分理解洪水,因为洪水是越南人民的儿子,只要祖国需要,他一定会响应祖国的召唤,为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而战斗。洪水对妻子深情地说:“将来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遇到的困难一定很多。但我相信你不会屈服于困难。我已经把你们母子托付给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同志,有困难,你就找他吧!”

在离开延安、路经重庆时,洪水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参加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谈判的会务工作。因为洪水精通法语、英语、汉语、越南语。洪水愉快地留了下来。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庄严宣告,独立自由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了。洪水在重庆谈判的会务工作结束后,于11月初抵达河内,回到告别20多年的祖国。因洪水十分敬重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领袖阮氏山,于是又改名为阮山。在河内,胡志明、武元甲、黄文泰等领导人接见了他,欢迎他回国参加战斗。因法国侵略者卷土重来,越南南方的抗法战争爆发了。洪水被越南中央任命为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五、六两个战区的司令员兼政委,具体领导越南南方的抗法战争。洪水根据战区斗争的实际情况,运用中国革命的经验,狠抓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深入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他还在第五战区广义省创办了越南人民军第一所正规军事学校。在抗法战争和越南人民军建设中,洪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胡志明主席亲自为他书写赠言:“赠山弟,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对洪水给予了高度评价。1948年1月,胡志明主席颁布“向军队领导同志授衔政令”,授予阮山少将军衔。洪水在越南干部、群众和战士中威信很高,被称为“人民将军”。

1950年1月,胡志明主席秘密访问中国,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请求,并希望派洪水回中国加强越中两党、两国、两军的联络,协调援越抗法的有关事宜。中共中央同意洪水回中国。9月,洪水第三次来到中国,毛主席、周总理安排他住在中南海,并让他担任中共统战部的越南组负责人。不久,中联部成立后,洪水到中联部工作。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

成立,洪水成为第一期学员,系统地学习了马恩列斯军事著作和毛泽东思想。1954年夏,洪水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叶剑英点名将洪水要到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条令局副局长,后又调任《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朱德总司令勉励他“一定要把这份杂志办好"。

195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举行授衔仪式。有关部门为洪水上报了中将军衔。中央考虑到洪水是越南人,应考虑两国、两军关系,特意征求胡志明主席的意见,胡志明主席认为洪水的军衔与级别应与越南的军衔一致为好。所以,洪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级别为正军级。洪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唯一的外国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给一个外国人授勋、授衔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洪水由衷地感谢中国人民给予他这样崇高的荣誉。

1956年,洪水不幸身患肺癌,周总理亲自指示卫生部:“要请最好的医生为洪水同志做手术。”洪水病情极为严重,中共中央决定送他去苏联治疗。洪水含泪对老首长叶剑英说:“谢谢中央领导的关怀,我不去苏联,中央不要再为我破费了。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回到生我养我的祖国——越南。”中央批准了洪水的请求。临行前,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叶剑英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毛泽东主席说:“洪水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几十年,中国人民永远感谢你。病好后,我们希望你再回来。"但是,洪水回到祖国仅仅20天,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终年48岁。越南党和政府为他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葬礼。

洪水虽然逝世了,但他为之铸造的中越友谊却绵延不绝。洪水逝世不久,洪水在北京的孩子和越南的子女就建立了通讯联系,构成一个中越合璧的大家庭。1973年,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和政府总理范文同正式访问中国,邀请陈剑戈及洪水的儿子陈寒枫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答谢宴会。这年8月,洪水在北京的两个儿子寒枫、小越等去河内为父亲扫墓。1974年11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艺术团来中国访问演出。洪水在越南的女儿阮梅林和爱人随团访华,一曲《越南——中国》歌曲赢得了热烈鼓掌。阮梅林亲切拜见了陈剑戈这位中国妈妈。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率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1992年,洪水在北京的二儿子小越随同中国一个贸易代表团赴越南义安省考察。1995年,洪水在北京的大儿子陈寒枫应越南国防部外事局邀请,访问了越南。1997年,杜梅再次访问中国,专门会见了陈剑戈和洪水的孩子并热情邀请他们全家访问越南。1998年2月,陈剑戈率儿子、儿媳等访问越南,并在越南国家烈士陵园为洪水扫墓。全家为有这样一个亲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而感到骄傲,并表示愿为促进和发展中越友谊贡献一切力量。

(责编 周边)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中国唯一的外籍将军洪水在五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