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2023-03-12 10:44 作者:暗承薪火  | 我要投稿

光荣革命在稀里糊涂的过程中就过来了,很有特点,法国就不是这样,对比起来很有意思,光荣革命的意义,其实是在政治制度方面,革命把权力从一个人手里放倒了一批人手里。光荣革命并不是轰轰烈烈,但是它解决了问题,从一个人转到了一批人,这批人是贵族。

安妮女王在位时,贵族一共才160人,很少很少。法国10万、20万的贵族总是有的,俄罗斯也很多贵族,波兰也很多,德国普鲁士也很多,但是,英国贵族,在安妮时期却只有160人。

英国的议会非常有趣,议会一开始产生在13世纪末,那时候叫做模范议会,在封建时代等级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到了督铎王朝,议会变成了专制的工具,专门为专制服务,那时候,王权高于议会。后来,议会就发动了一场对抗王权的革命,革命之后,王权和议会的关系就很微妙了,先是王权歧视议会,藐视议会,等到后来,议会又成了政治的主导力量。也就是说,在不同时期,议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议会的身份是有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到了光荣革命以后,贵族开始通过议会来统治国家。

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议会一直为贵族服务,至于贵族是如何通过议会来控制国家,那是以后的事。今天只讲英国贵族的优胜时期。

贵族优势其实表现在国家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层面上,都在显示贵族的地位优势。贵族控制国家的表现,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在政治方面,政治是掌握在贵族手里的,安妮女王时期,贵族姥爷们很舒服啊,有自己的土地居所,有佃农,有侍者,每天打猎、养狗,喜欢户外运动。法国贵族普遍喜欢在凡尔赛宫里跳舞,英国贵族不喜欢到议会去,因为去了总是得吵架。正是这160人,他们掌握着权力的核心。英国所有的贵族都有继承权,而且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这叫做有头衔的贵族,有封号的贵族。下院的贵族是选举出来的,不过也是控制在贵族手里的,贵族通过一个机制,控制了下院,什么机制呢?用选举的机制。贵族们把自己的家人啦,妻妾啦,都送进下院去,下院都是贵族的人,贵族的亲戚们。这样,贵族就通过选举机制,来控制下院,一项决定通不通过,贵族说了算。国家政权,完全在贵族手里。

接下来,讲一讲地方上。地方官员是中央直接向郡委派的官员,委派的官员,一个叫做郡守,还有一个叫郡长。郡守管军事,治安,入侵,防卫,郡长管民事,这些官员都是从其他郡中最有影响的人中选拔出来的。

政府维持一个军队,并把军权放在议会手里,只是用民兵来应对各种情况的。

至于基层管理,当时有一个叫做治安法官的官职(JP),是由乡绅、地主组成的,这是很有趣的现象,治安法官是当地乡绅推举出来的,负责当地治安,名号是法官,处理司法事故,例如偷蒙强骗啦,他们没有工资,只是尽自己的义务,绝大多数治安法官都愿意承担这项义务,中央也要对他们进行备案,社会基础治理还是靠地方,治安法官们不拿工资,他们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这个机制,很有趣的,它使得英国在土地上存在着一种自治的传统。这个传统也很早,早在亨利二世就出现了,后来慢慢就发展成熟了。

现在你看,英国从上到下,权力都控制在了地主乡绅手里,那这样一来,财富控制在谁的手里啊?18世纪的英国还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里面,土地就是最大财富,财富主要集中在地主手里,财富主要形式是土地。所以,土地最值钱,那时候比谁有钱,比什么?就比土地。控制国家最大财富的人,就是贵族。

那些没有贵族头衔的地主们,全国大概60个,财富基本上就在地主乡绅手里。

商业财富已经有了,商业财富指的是海外的贸易,比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依靠抢夺小岛,开辟殖民地,积累资本。到了十八世纪,商业财富已经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了,不过相比土地,这个力量还不够,英国贵族是完全可以卷入到海外殖民地扩张里的,完全可以从事商业活动的,没人管。而且英国贵族愿意经商,这也是一个特点。

再接下来,土地所生产的财富一直在增加,增加的幅度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个叫做农业革命的现象,这个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个革命包括:

1、新工具的使用,复杂的农具的发明,比如马拉播种机,割麦器械等。

2、新方法的出现,比如精耕细作啦,把过去的三圃制,变成多圃制。三圃制是空出一块地不种。后来有人发明了轮番种植不同植物的作法,给豆类增加氮,给草增加肥料,人们还有意识去施肥,所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畜牧业也出现类似情况,养牛羊的都去选良种。耕作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有足够的草料去喂牛、喂羊,牛羊肉大量增产,当时人们说,现在的羊长得像牛。这场技术改变,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谁?是地主。为什么是地主,因为技术革新是需要投资的,农民没钱啊,农业革命起作用最大的,就是乡绅地主。改进生产方式,是为了一个目的——生产更多,然后卖掉产品来获取利润。所以地主当然希望产量越高越好,这个农业,也是资本主义商品农业。

这种农业有三层结构:地主,农场主(就是地主经常把土地租出去,租给富裕的农民),农业工人(就是受到农场主雇佣干活的人),财产权在地主手里,经营权在农场主手里,工作劳动在于工人。地主得到地租,农场主得到利润,工人得到工资。这种改革效果很明显,就是把中世纪农业那种自我消化农业,变成了资本主义的销售农业。

接下来讲圈地运动:

什么是圈地运动?大概就是羊吃人?过去啊,在中古时期,每个人的土地都是分在不同的地面。耕种的时候是同时耕种。每一块地都是整个村庄的人在一块种,一起种。直到麦子成熟了,谁的产权谁去收,这就是调田制。

鸡、鸭、羊都可以进入所有的土地放牧,这个叫做敞田。这个是农业共同体,就好像人民公社,差不多这样。这是中世纪,一定程度带有原始平均主义色彩,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他们也是可以生存的,因为这个村庄有公地,而公地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即使没有一寸土地的人,也可以去放牧,去摘野果,也可以养蜂,养鸡、鸭,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不至于造成像中国历史上那样的大饥荒、逃荒现象。但是他们的耕作方式依然很原始,耕作的人没有一点积极性。

敞田制不可能造成农业革命。因此,地主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圈地,所有有地的人,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如果大家说,我们愿意圈地,就向议会提交申请书,等议会下发法律文件,同意圈地,就派人去照料土地,把整个村子的土地,按照原来拥有土地的量,重新划分一次,但是,一旦把他们的所有土地都集中起来,这个地就大了,于是地主就把自己的地,用围墙圈起来了。拥有少量土地的人,是没有说话权的。同一个村子土地,地块好,或者不好,都取决于大地主们。不长庄稼的地,就是不毛之地,都给了那些拥有少量土地的人,这样一来,好地段都给了大地主,坏地段都给了小地主。大地主不仅拿到了好地,而且通过新方法、新技术产量越来越好,小地主越来越不好,于是小地主卖掉了自己的土地。圈地运动,一方面推动了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让小地主们无以为生。于是就去流浪去了,大批没有土地的人,就成了社会动荡的根源。接着,英国制定了一个叫做“济贫法”的东西

农业革命主要推动者是地主,除了上面谈到的后果和意义之外,还有一个后果就是,这些贵族们,他们愿意投资,他们愿意通过投入-生产-经营的方式,获取巨额利润。贵族整天想的事儿就是赚钱,老百姓也开始想着赚钱,过去传统基督教说,不要想着赚钱,但是贵族开了这样一个榜样,这样一个风气,这是工业革命得以发动起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工业革命,大家就不奇怪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其实工业革命涉及很多生产部门,很多产业,涵盖面很广,比中学课本里面讲述的广得多。

首先,工业革命包含以下内容:

1. 新的生产方法:工具改造,机器改造,珍妮纺纱机,把过去1纺纱机个变成20个纺纱机器。后来有了水力纺纱机,后来变成骡子纺纱机。接下来,是大量纱线出现,于是,织布机出现

2. 很多人说,蒸汽机发明的转折点是瓦特,这个说法不对,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这个很重要,这是人类第一次制造出来的动力,之前的动力,有人力,畜牧力,自然力。蒸汽力是人制造出来的,这个力量比之前所有动力力量都要多,要大,相当于20匹马的拉力。纺织业进入了机械化,首先是棉纺织业,为什么是棉纺织业,首先是因为棉纺织业没有行会限制,没人管他,它是个新的行业,别的行业都有人管,要改进就很困难,英国的羊毛非常好看,能够织很好的毛衣。毛呢跟棉纺织品的区别就是,毛呢只能外穿,棉衣可以内穿,很多欧洲人夏天也得裹着毛呢。后来棉被引进了,销量大涨。棉织品不得了啊,老百姓都愿意买,特别是英国拿下了印度以后,就把印度市场打开了。再后来把中国市场也打开了,中印两国的土著市场被英国摧毁了。英国棉纺织品需求越来越大,供不应求,生产就跟不上,只能提高产量,直接办法就是,扩大生产资料。多招人,多买机器。还是不够,怎么办?改进机器。他们的市场太大了,而且和帝国联系在一起。后来这个机器使用范围就扩大了,工业革命之前,已经产生了严格的劳动分工。最早使用机器的,都是有分工的行业,为什么?

蒸汽机出来后,燃料成了问题:以前炼铁用木头,后来想到用煤,但是煤不能用啊,因为煤有硫气体,炼出来的铁都有气泡,后来,想到用木炭炼钢,再后来,又花了50年时间,才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缸炉里面搅拌,把硫气体搅出去。人类进步真的是艰难啊,工业化从1780到1850完成,完成的标志是博览会的举办。这个时候,鞋子啊,衣服啊,它们被生产制造的方式都是手工的,不用机器,但是,英国完成了工业化,靠的是什么?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啊,就是你这个生产,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当所有部门的生产都工业化了,就诞生了工厂,靠工厂,英国完成了工业化。

工业革命直到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工厂还没有机器,没有动力。可是,大部分生产组织已在其中,也就是说,工厂生产的核心不是动力,而是作为劳动力的人,是每一道工序的分工,每一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就是把上千人组织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面,但是每一个人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这样,英国本来做瓷器很差劲啊,但是,英国后来坐上了欧洲瓷器产业的第一把交椅。(著名瓷器生产商:维奇伍德),英国女皇特意向维奇伍德定制一套瓷器。漂亮极了。所以,工业化不用机器,也可以极大提高生产力,因为出现了工厂,工厂的作用相当于圈地在农业革命的作用。工业化的增长难道一定是要靠机器么?不是,而是工厂,因为工厂是新的劳动组织形式。

所以说,到今天,我们看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眼光,就不要老是盯着新的生产机器啊,新的生产方式啊,不要盯着这些,而是你要注意劳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我问你们几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原因很多,不完整统计,200多种统计,其中常见的,农奴制瓦解很早,14世纪基本瓦解;海外扩张,原始资本积累;圈地运动,大量集中农业资本,劳动力解放出来了(这是想当然的解释,不是这么回事),工业革命自己创造了劳动力,这是最新说法,还有说,英国地理位置好,解释很多,可是,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其实如果你的眼睛不仅停在英国,你会发现,欧洲有相同条件的很多,比如荷兰,法国,都进行海外扩张,西班牙、法国农奴制解体更早,那你怎么解释,这个我会这么说,他们的看法都会起作用,所有因素都有道理,那也就等于没说。

其实有一个东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就是,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它这个政治氛围,是全世界最宽松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条件。

工业革命以后,一大批社会完全没有地位,没有资金,暴发户,突然之间就出来了,是他们在工业革命里崭露头角,他们得利于工业革命。

16世纪出现一种钩袜子先进技术,但是这东西一出来就被看作邪恶创造,受到打压,创造者就到了法国,法国也是一样,他就老死在法国。这么一个东西,工业革命时期,被人拿起来重新使用。它被创造出来时候,是那样悲惨的一个被冷落命运,在工业革命这个时代,没有压制,这个技术立即从魔鬼变成天使,这个小故事,说明,英国宽松的政治环境才是工业革命的根源。

18世纪,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生产量、生产能力的总和。比如煤,棉等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英国等于全世界,这样使得英国不得了啊,横行霸道,全世界打不过它,这种能力极其巨大,完全改变了英国社会。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资没涨,但是工人多了很多,可是,他们占有国民经济的比例不变,这说明他们变穷了,这就是工业革命造成财富分配的失衡。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农业经济比重比例的一次大反转,国民收入比例发生很微妙的变化,说明土地越来越不重要了,同时反映出,更多的人沦为工资的所有者,这批人就是无产阶级,这样一个社会状况,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状况。

工业革命在人口结构方面也造成了很大变化。工业革命创造了自己的劳动力,我们看一组数字,虽然数字是死的,但它说得东西全是活的。你看图上,人口在曼彻斯特增长最快,曼彻斯特是全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这些数字都在说明一个现象,工业革命使得人口结构发生变化。1821到1891年,按年龄统计,工业化造成了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不断增加,人口虽然不断增加,但是老龄化非常严重。普通的劳动者,在曼彻斯特平均寿命是17岁,从数字里你们看得出来么?工人的生活条件、环境状态是不同的,这就是阶级。第二,曼彻斯特,这个革命的心脏,这里的人们的寿命是全英国最低的,相反,农村人的寿命普遍高于城市。当时的人说,曼彻斯特的阴沟里,都流着黄金。说的就是环境问题。

这就是英国工业化,有些东西你们想不到,比如说,我们提到工厂制,提到了技术变化,还有一个就是交通——全国修筑公路,很快就造就一个公路网,以前英国交通状况非常糟糕,工业革命后,实行了一个政策——谁修路,谁收钱。于是,公路突然就增多了。按照这个政策,接下来,又开凿运河,也是这样,一下子形成了运河网,原来的运河很少可以通航,然后就有人开始挖运河,形成了一个内河交通网。这些东西出来后,就可以把煤,木材,矿石,通过水路运输,同样的,谁挖河,谁收钱。曼彻斯特大运河有多宽?不算宽,大概就是十几米宽。

最后是铁路,铁路是一个更大的网,史蒂文森最早把蒸汽机装了两个轮子,这就是早期的火车。铁轨这个早就有了,最早是矿山,煤,为了把这些送到上面去,先是人推,后来马拉,最后,斯蒂文森加了两个轮子,成了火车。火车的出现,是巨大的革命。虽然当时火车跑不过马,但是这个发明很有前途啊。人们对空间啊、时间啊,观念都变了,人们开始争分夺秒,以前,天就是最小的单位,后来,最小的时间用秒来计算,人们开始戴表,大家要遵守纪律,老板在门口打表,机器一开,人人按照机器的进度干活。时间不够了,下一节我们再讲,下课。


《圈地运动和工业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