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时代的空中战争遐想


战争,如同人类文明一样,都经历了复杂的从简至繁的演变过程。在远古时期,古人们在部族酋长的率领下,手持石斧弓箭进行无序的战斗;在文字诞生以后,国家组织日趋完善,军队也出现了组织和战术,部队开始在将领率领下结成阵型作战;而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长枪短炮取代了刀枪剑戟成为了远距离搏杀的主力;进入信息时代后,信火一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演变进入了“马赛克”战争,战场“去中心”化,不再是拘泥于一个空间爆发大规模集团性会战,而是在信息化系统指挥下的多个时空地点分离,而又在战略上紧密配合的战场上进行战斗,使得对方难以发挥兵力优势,作战顾此失彼,最终不战自溃。
如同陆战的发展一样,飞机空战也是沿着类似的发展路径前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只能进行空中侦察,但很快飞机就开始相互搏杀并对陆地投下炸弹。由于早期飞机结构简陋,缺乏地面雷达引导,无线电通讯和专业的空战理论,飞机只能如同古代骑士一般捉对厮杀;到了二战期间,不列颠空战开启了大编队战略轰炸和地面雷达指挥下的防空作战,空中战争开始向体系化和科学化发展;而到了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期间,随着预警机,机载雷达和中距离导弹的出现,飞机开始逐渐摆脱视距内肉搏战,进入超视距作战时代;而海湾战争后,随着三代机普及,数据链的开通和中距弹的性能急剧增强,战机之间的作战大部分都在视距外进行,而另一改变则是随着飞机日趋复杂,飞机成本日趋提高,大规模更换战机和在战争中一次投入大量先进战机的国家日趋减少,很多国家甚至只能装备起高教机改装的战斗机,并大量运用无人机作战。据报道,沙特阿拉伯在2022年珠海航展,一次性就采购了300架彩虹系列无人机,和价值2亿美元的TB-001无人机生产线。


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势必要结合当代战争的特点,去讨论下未来六代机时代空中战争的特点。

1、无人机空战将是未来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五代机的性能几乎达到了有人飞机的极致,同时飞机自身成本高涨,已经让多数国家无法负担巨额的设备更换,人才训练和后续维护支出,因此各国规划六代机时,都将“无人僚机”作为开发的重点内容,同时对于经费不足的国家,也更加依赖于无人机,因此,无人机之间的空战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应当来说,无人机搭载空对空武器并非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早在2000年,多国部队对萨达姆控制的伊拉克实施禁飞区封锁时,就曾经出现了伊拉克米格25飞机向多国部队的捕食者无人机发射导弹,之后无人机以毒刺导弹反击的案例。不过,这一时代的无人机设备过于简陋,连对空探测系统都没有,使用的也是便携式导弹改装的空对空导弹,通讯手段更是极端匮乏,地面遥控人员要在有限的目视数据支持下发射空对空导弹,可谓是难上加难。但随着各国对空战无人机的需求增加,如今全新一代的飞翼隐形无人机,已经开始搭载完整的空战系统,并可以使用标准的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和近距离格斗导弹,构成了“无人僚机“的技术基础。
不过,虽然各国都把无人机空战,尤其是可以空中格斗的无人机视为发展重点,但是现实中,格斗无人机的作战效率,要远低于使用中距弹进行拦截或利用隐身优势对敌方机场打击的效率。据统计,上一次出现大规模空战的海湾战争,联军共损失75架战机(美军63架、多国部队12架),其中固定翼飞机52架,直升机23架,战斗中损失42架,非战斗损失33架,其中仅有1架F-18飞机是被伊拉克空军米格25以中距弹击落,其他全部被地面防空武器击毁;伊拉克损失259架飞机,其中仅有36架被击落,其他都是在地面被毁。而在36个被击落的战果中,AIM-7M麻雀导弹贡献了24个,而AIM-9P/M格斗弹只贡献了12个,没有机炮击落记录。目前进行的东欧冲突中,明确的空战击落数据尚未解密,但双方释放出的寥寥无几的数据表明,基本上空战胜利都来自于R-77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几乎没有见到格斗战果。由此可见,发展无人机格斗不是不可能,但是相比发展无人机发射中距弹能力(无论是自己发射自己制导还是无人机发射交给有人机A射B导),其打击效率都高于格斗,更适合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2、空战将趋于马赛克战和去中心化
长期以来,各国空中进攻作战的标竿自然是海湾战争的“鹰之墙”:大规模机群以预警机为核心,在电子战飞机和加油机保障下,向敌方纵深突击,预警机负责战场监控和前线指挥,电子战飞机负责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在攻击开始前,先用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隐形飞机展开首轮突袭,然后鹰墙向前推进扫荡,一旦探测到敌方胆敢起飞的战斗机,则预警机就指挥自己机群扑上去予以歼灭。同时,在清扫了敌方起飞的飞机后,多用途战斗机,强击机乃至武装直升机就会突击,歼灭地面上残存的飞机。

但是,随着隐形飞机的普及,防空导弹的远程化和逐渐获取空战能力的无人机的推广,这种曾经“战无不胜”的体系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威胁:在三代机时代,预警机可以凭借超越所有的飞机的360度视野对战场全面监控,但隐形飞机完全可以摸到预警机附近展开打击;鹰墙强大的空中战斗巡航保持能力来自于大型加油机持续的加油保障,但如今高性能隐形飞机同样能够摧毁缓慢的加油机。所以,在三代机时代耀武扬威的大型加油机和预警机,在四代机和无人战斗机乱窜的2020年代,很可能就是板上的鱼肉。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著名的“马赛克作战”,即在空军引进“分布式杀伤理论,将发射平台,侦查平台,保障平台分散化,以组网的F-35战斗机替代单一的大型预警机,以MQ-25小型隐形舰载加油无人机替代过去的大型加油机,同时大大增加远射程空对面廉价武器(如在滑翔型JDAM炸弹增设小型发动机,将其射程提升到300KM,成本不超过10万美元),将打击距离向外延伸,使得高价值资产不靠近敌方防空圈,避免遭受损失。

因此,在未来,空战将越来越少出现数十架飞机密集凌空轰炸和大规模空中格斗场景,取而代之是大量飞机、无人机在去中心化的信息网络整合下,以大量小编队,在各个彼此独立,但是在战略上高度关联的战场上互相配合作战,这对于缺乏良好的空战自动化指挥系统和密集的防空系统的对手,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3、制空打击将从打击敌方飞机和飞机场,转化为打击敌方核心支持系统
在分布式打击理论下,空中进攻也会发生很深层次的改变。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打击敌方机场和机场上停靠的飞机,是有效摧毁敌方制空权的手段。但在如今大量运用无人机的情况下,很多无人机对于机场的起飞要求较低,甚至可以火箭弹射起飞;加上如今的四代飞机航程大,可空中加油,足以在纵深机场起飞进入战区,这使得打击机场的成效逐渐减弱。在此背景下,制空打击将更加转移到对核心的支持系统进行破坏,如破坏敌方无人机的指挥中心,瘫痪敌方卫星制导系统的地面站,瘫痪敌方卫星星座,对敌方前沿机场补给通道的桥梁进行破坏等。同时,应注重对敌方占地面积较大的空军基地的燃油,设备保养,飞机整备维修设施的打击,这些设施难以隐藏在地堡之中,将其破坏会导致敌方战机难以在前线停留过久,部署时间降低,起降强度下降。



4、夺取制空权更依赖于空地协同
在未来,随着地对地武器的性能大幅提升,从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自杀式无人机等武器,将会成为空军对地压制有效的补充。在双方都难以承受严重的飞机损失下,以高性能防空系统确保本方战区安全,同时以非接触手段打击敌方纵深飞机配套设施,也能够在不冒险动用空战力量的情况下,保持对对方争夺制空权的力量有效压制。本篇可以参考本人这篇文章。


结语 新式空战的序幕正在升起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正深刻的改变我们身边的一切。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传统体积庞大的组织正在日益扁平,在消灭繁琐的中间层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熟悉的“组织”正在慢慢解体。未来,虽然大规模的战争风险仍然存在,但是很可能不再像过去一样,以大规模集群编队战斗,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战场,这些零零散散的战场,看似互不关联,但是实际上却是在AI智能指挥系统下,有效统合为一个战略目标而服务,这会使得未来判别敌方主攻方向和战略意图更为困难,使得现代战争的门槛越来越高。而为了能够战胜强敌,我们就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向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