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高校修改了200份简历后,汇总人文社科毕业生的7大问题

2023-05-24 07:15 作者:为好优姐姐-说  | 我要投稿

这个春招,学校方面明显是更积极的促进求职这件事。所以我有机会,在几所大学进行现场简历修改。累计下来有200份了吧。

那么先说初步结论。这个结论是我有限数据的总结,也许有冒犯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

结论一,纯文科类院校的同学,简历状态要差于文理交叉、理工科类院校同学。比如理工综合类院校,40%的同学,拿出的简历很好,只有30%的同学,简历必须要彻底修改,或者简历就不像一份正常的简历。而纯文科类院校,我感觉有70%的同学,简历是不合格的,只有少数同学,简历比较好。具体怎么差,以及为什么差,我后面分析。

结论二,简历较差的同学,往往不仅仅是简历差,其经历、求职信息、求职行动也相对的薄弱。


我偶像,社会学家费孝通


第一、因为就业方向探索不足,简历上很官腔

简历上官腔很足或者直接写着求职公务员、事业编制。你求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就去考试,何必专门写在简历表头上,然后去一家公司面试呢?

官腔的另一个表现是经历描述,调子太高。比如一段团支部经历,这样写:极大的提高了团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操守,贯彻了党和国家的精神,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么官腔的简历,作为阅读者,我不知道自己读了个啥。


第二、简历书写文体不对。

从文体上看,简历是应用文,而不是叙述文。但是很多同学按照小学作文的要求撰写简历语言。

比如,在已经交代好时间地点和平台后,这样描述:在最开始的一周,积极参加培训,学习调研的要求和项目背景;之后赶赴河南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农户同吃同住,与社区干部深入访谈,深入理解了乡村文化与治理的语境,锻炼了表达能力。

这一段很报告,很完整,但是不是简历语言。我会建议改成下面的格式:


时间 平台 角色

  • 参与项目培训,掌握了问卷调研、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

  • 负责河南XX片区调研,通过参与式观察法理解乡村治理的情景过程,并完成访谈XX份,问卷发放XX份,回收XX份。

  • 整理访谈报告XX万字,使用SPSS进行数据XX与XX相关性分析,最终完成XX万字的初步报告。

我修改之后,一是明确你的任务和产出,二是突出你的手段和工具,即专业性。


第三、简历上没有数据。

也许有人觉得,理工专业的简历,或者销售类岗位,才有数据。不是的。

文科生的调研、项目应该有数据,而你的实习实践中,涉及到活动、文案、协调、服务,都应该有数据。有的同学,通篇500字的简历,除了QQ号、手机号和年份,一个数据都没有。


第四,简历版式问题。

我在一所文科院校,看到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版式,而且还只有400来字。字体不统一,上下对不齐,行距不统一,或者一块大面积空白然后底下又紧紧的拥挤着。而同学们也很委屈,我从网上好的模板,怎么稍微多写两个字就一页放不下了。你没找到合适的版式!一是你自己用WORD排版,整整齐齐的一页也能放下800-1000字。二是网上有很多合适的工具和平台,只是你没找到。


第五、顺序问题。

直接说我推荐的应届生顺序。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或项目课题经历、校园经历、技能证书、兴趣爱好或自我评价。

有的同学,获得过短视频大赛、或者互联网+大赛,却不将其作为一份经历描述,而是夹杂在优秀团员和三等奖学金中提一句。然后上面的经历就只有某社团干事或团支部委员的经历。我直接说明一下,对于应届生,含金量高的简历是比赛、项目、实习,其次是校园


第六、完整性问题。

一份简历,一定要包含如下信息。

一是教育经历的时间、专业名称要完整。专业不要缩写,时间不要只写开头或毕业年份。

二是基本证书要有,比如英语四六级、各类计算机技能。

三是如果是党员,要在基本信息处注明。不仅求职国企类管用,现在私企的求生欲也很强,写上也不减分的。

四是对于毕业生来说,有奖励还是要写上。


第七、自我评价问题。

一到毕业季节,我就发现同学们人均性格开朗、勤奋刻苦。“善于沟通,为人踏实诚实守信,阳光开朗,适应能力强。而且谦虚谨慎,有严谨的求学热情,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有强烈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执行力……”

这样写,只会拉低简历的段位。一是阅读的人不会相信,压根也记不住;二是这段话从文学角度看,完全是逻辑重叠的(比如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执行力、严谨、踏实,这5个词汇,算不算一个意思?)

其实一位经历丰富的学霸,不用写自我评价,她的所有优秀品质直接能展示出来。而如果你需要自我评价来强化自己的优势,那么这份自我评价至少符合两个指标才能写上:

指标一,直接能看出你要找什么工作。

指标二,这份自我评价只能你用,其他人不能抄去用。

符合以上两点的自我评价,才是有效的。

最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职业探索不够。


第一,文科类院校的竞争,更容易出现等高现象。

我在文科生的对话中,较少的感觉到专业尊严,以及基于专业自豪感而生成的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我自己是相信,文科研究的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是关系到每个人福祉的。但是可惜,学霸级文科生思考的是读博和进入编制,非学霸级文科生一边迷茫一边从众。

而文科院校的竞争等高现象,让个体感觉不到专业感。何为竞争等高显现?就是好像一片杨树林,最高的树和较低的树差别不大。文科院校,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不容易比较出来。

“我们社会学基本上不会延迟毕业的”。

“我上了人类学后,感觉大家其实都没有认真做研究,拼凑讨论出来的成果”

“我们都学的差不多,有的同学能发文章而已”

“我们这专业,不做学术能做什么”

说出上述话的人,未必是学霸,但是看着也不是学渣。说人话就是,等高竞争的局面,让文科生比工科生,好混日子。


第二、文科类院校整体上缺乏对市场的探索。

这篇文章也许有些苛责,我理解同学们也去探索市场了,但是觉得不乐观就收回触手,继续将自己封闭在校园的围墙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案例,我问30位计算机科学的同学,就业目标,基本上都是XX工程师,就很具体,其中还有10%的同学想创业;而我问30位土木工程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考公或国企。为什么?因为IT领域的繁荣,给了青年探索的自信。而房地产的寒冬,让人悲观。

一位社工专业的老师告诉我:在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默认,所有同学都要考公考编了。比如这周六有一场考公,那么导师就算有课题任务、论文修改要找自己的学生,也都押后几天,大家也会在群里祝福大家考试成功。总之,蔚然成风。

但是我问这位老师,那考上的有多少?

他说:就算是硕士的话,大概不到10%。也就是说,失败的是大多数。

我问:有毕业生不去考吗?

老师说:几乎没有。毕竟是应届生,大家都会考一考,再考虑其他工作。

而上述简历问题,也可以归结为,在简历之前,在求职以及分析市场,投入不够。

继续以社工专业举例,让我们拆解一下社工专业的学习:社会心理学、访谈、问卷、观察、量表法、小组工作、参与式……这些学识和技能,对应的岗位有:用户运营、媒体运营、文案策划、行政、人力资源、商务接待、咨询。如果社工专业同学求职这些领域的岗位,算是亲近相关的。

为了证明我的分析,我举个例子。

我辅导的一位社工本科生,求职某知名纸尿裤品牌市场策划。面试被问思路问题,她回答:在商场组织一场宝宝爬行比赛。然后她快速说明了活动思路,如何线上线下招募,如何直播,如何其标题,发放的礼品,以及现场如何破冰。而这些,就是她专业的活学活用。

希望人文社科类同学,能有好工作,更有一份社会价值。

最后让我打个广告——为好优姐姐-职业规划同伴小组招募啦!限定10人内。
推荐!为好优姐姐5天职业规划训练营
6次课程+3次作业+两轮邮件沟通+群内同伴学习
为确保学习质量,限定10人以内。

Day1同伴学习+第一次邮件沟通
1、组群并相互认识
2、同伴讨论:我的梦中情岗
3、为好优姐姐给每位参与者一对一邮件,提出问题和建议。

Day2- Day3集中学习+完成作业(每次课程30分钟+3次作业)
课程一  自我认知——霍兰德测试解析
课程二  赋能自己——结构化回忆找能力点
课程三  看行业和市场——有效职业规划
课程四  得到内推和资讯——商务社交
课程五  确保求职效率——成本投入与控制
课程六  顺利入职——OFFER筛选8件事
群内讨论:霍兰德测试结果讨论、课程案例讨论

Day4  同伴学习+第二次邮件沟通
1、同伴讨论:我的面试经历
2、为好优姐姐基于作业进行第二轮邮件沟通。

Day5 结束
自由提问、集中答疑、提醒建议;分享课程资料。
报名:添加微信weforyou001

说明:
1、可以回复为好优姐姐的邮件、延续沟通。
2、后续报名为好优姐姐1V1,补充差价即可。


在高校修改了200份简历后,汇总人文社科毕业生的7大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