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龀龆归(花残月三十日)

2023-08-21 09:41 作者:张广天与文学  | 我要投稿

以下摘自张广天《妹方》卷一“松元君日志”

(驻扎在汤溪前夏的日本军队长官松元正雄,将他1942年的经历记在日志中。他的指挥所设在乡绅夏玉书家。)

昭和十七年 花残月三十日 格里历1942年6月13日 晴

二十八日夜。所有灯都亮起来了。

宅子里的,宅子外面的,一直到村外、山背、远路上。油灯,纸灯,宫灯,花灯,各式白的彩色的灯长龙一般漂浮在雾气上。西边和东边,有两个庞大的柱子顶起炉盆,里面盛着炭火,光焰照彻几十里地。院门口出现了一条大河,开阔得看不清对岸。渔船,彩舟和画舫接连而过。有一艘巨轮,百来个船工摇橹,徐徐从我面前经过。船舱里的人物历历在目。一个老夫人和一群女眷在行酒令,笑语欢声热浪一样炸开,直扑此岸人的头面。我甚至看清了一个丫鬟腕上的玉镯,一道内里射出的精光濡润迷离,钻到我心底。另有一艘大船,悬挂一片白帆。帆高桅重,像一面白墙扫过。此岸门口的街路上,三三两两,有女人孩子提着灯笼走去。嬉笑,细语,穿花过荫,款款而行。他们袜履虚若,步态轻盈,似有云轴拖拽,触地亦即亦离。

夏家人和全体官兵都趴在墙垣观看。有人想朝天射击,以证明身处之景不虚。可武器都失灵了,上不了膛,也扣不动扳机。有个小贩推车过来,伍长濑户买了一块糖糕。糕是糯米做的,上面撒了一些桂花,里面夹着三层薄馅,绿豆沙,红豆沙和黑豆沙。口味很清淡,咽下去又不断返上来清香。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仙味的糕团!我也去买了两块,分给夏旭宝一块。池野买了,五岛买了,连藤田君也买了。 不知谁先走出了院子,跟着那些女人小孩走了。接着,一个一个,纷纷都走了。我们大队人马,散落在游街的人中间,蜿蜒向前,沿着由东外出的路走了。

这像是一次节庆的游行,所到之处,酒肆、茶楼、设宴的人家,比比皆是。全体沉醉在欢愉的气氛中,陶陶然,真的是乐而忘返。 有个中年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请我入室饮酒。他的酒壶比一口锅还大,水晶质地的,光照下酒色泛蓝。他的衣饰,看着很华丽,非唐非宋,比汉魏先秦还诡诞些。他的楼房,橡木和红岩的结构,厅堂相连,随处可见神龛。羊肉和桂皮的味道交织在一起,间有荷叶香与芦叶香。他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日本。他又问日本在哪里,我说在大陆以东的岛上。他感叹这么远,来一趟不便。说着给我斟酒,又叫来侍女帮我抹一种香油。这油并不沾皮肤,也不刺激,慢慢渗到身体里,肌肉便放松下来。他说,吃酒前,这里的人都要抹这种油,抹了就不会吃醉。它的名字叫“回雪”。他告诉我,这天是姑妹人的祓禊节,要喝醉酒祓除不祥。酒能祛毒,日常用来敬神的,祭祀长可以喝一点,靠酒进入神境,而百姓不准喝。祓禊节是例外,酒也敬人,人借神力治好一年的病。为了加强酒力,一会儿在山背,还要跳《大护》舞。我们约好了,吃完酒一起去跳舞。

侍女的个头很高,她肩背处露出的一截肌肤油滑生光,一些令人猜不透的颗粒可以把人的目光聚拢到蚕丝的细度。这让我想起光子。她现在还好吗?她总是一个人生闷气,情绪时时不高。侍女看我低落的表情,对我笑了一下。她的笑容让人一下就放心了。放心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女人总是让人担心,她们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光泽,好像总在提醒你各种契约,在契约中她才释放一点点感情。

酒后,我们来到山背。那里浓烟滚滚,篝火冲天。大家敲打着木鼓,拉着革弦的琴,音律似有若无,浑浑然震心。这大概就是庄子说的,“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古之大乐,不求外在的节奏和音高,专重内心的律动,以获取最大的自由。现在,我应该听到大乐了吧!人头攒动,舞和乐融在一起,形成巨浪。我终于看到汤溪的人民,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一起加入到《大护》的仪式中。随列转动的时候,我遇见了文圭先生。他说,高兴啊!多久了,这样的事情才发生一次。上一次是他进京赶考前那一年,光绪二十九年的入梅天。整整三十九年了!三十九年来一次,时间太长了!他听他的祖父说,以前每两年就会来一次的。现在,人心不古了。我仿佛第一次听懂“不古”这两个字。古,原来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心的本来面目。心活着,可以活很久的,甚至永恒不死。古人说:“以天合天。”天,指的是天神;人心中也有天神,与天上的天神是同一个天神。跳舞的时候,我感觉到肉身太多余了,它对于内心来说,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它是要死掉的,它控制了心,心也要死掉的。帝国陆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二师团步兵联队的大佐,是要死掉的!

下雨了,云团厮杀搏击,雷电又将它们破掉。顿时,人们四下逃散,远处立柱上的火焰也被浇灭。灯,一盏盏熄了。街市的光彩黯淡下去。船工收掉了一席席白帆,恶浪翻身上来淹没了舟楫。一切,霎那间,就像长画快速收拢一般,被藏进卷轴。只剩下军人和夏家老小,拖着淋湿的身子,艰难寻路而归。

回来后,大家议论,说,是不是一群人做了相同的梦,撞上了“团梦”。文圭先生很肯定地说,不是的,这是见祖,当地人叫“龀龆归”,以后还会有的。 龀龆,意思是儿童换牙,也指换牙的年龄。当地人认为,只有保持孩童的初心,才可以见到祖先。

龀龆归(花残月三十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