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被包围的情况,俄军需痛下决心才能重获战场主权,时不我待
近日,俄罗斯军队在面临被包围的情况下,成功从乌克兰东部交通重镇红利曼撤出。这也是普京与乌克兰4州签订交入俄罗斯联邦条约,仅仅一天之后。车臣强人卡德罗夫在电报上批评了俄罗斯统帅部的指挥出现严重失误,并呼吁使用低当量核武器。俄军的这次撤离与之前从伊久姆和整个哈尔科夫州撤军一样,留下了大量重型装备。乌克兰军队恢复了一辆状况良好的T-90A主战坦克,甚至包括极为机密的通信终端。
俄军在红利曼的局面一度看上去非常被动,又坚守待援,避免哈尔科夫式大撤退;或者是及时撤退,维持宝贵的成建制老兵部队,在相对稳健的北顿-鲁比日内建立稳定防线。后来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俄军似乎要坚守有力有不足,在投入全部预备队的情况下,仍面临被包围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出。
同样的迷思还出现在赫尔松。俄军在后勤补给线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在第聂伯河以西坚守作战,但是在这个区域进行长期的消耗战对俄军是非常不利的。这几天,乌军又兵分两路在赫尔松展开钳形攻势,俄军出现的伊久姆和红利曼类似的局面,部队只好从突出部快速撤出。
在扎波罗热,也就是我们曾出过可能出“大瓜”的地方,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乌军在这里也集结一支装甲力量准备发动进攻。而俄军也因此在这里增派了海军旅等兵力,但是这个方面有可能就是乌军的障眼法。
在巴赫姆特,俄军主力是瓦格纳佣兵,似乎还在保持攻势。但是从整个战局的角度来看,伊久姆都丢了,继续进攻乌军的堡垒区还有必要吗?俄罗斯空天军也在这个方面不断增加对地面进攻的支援,是不是有点浪费资源呢?在一个已经不太重要的地方大举进攻,看起来很好,但是远不如转入防守,增援北线或南线来得更加实在。
在尼古拉耶夫,俄军在前几天还在保持攻势,但是很明显没有动力将乌军防线打穿,也不太可能继续进攻敖得萨。在北线如此危机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继续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总体来看,我们对俄军在战场上指挥和兵力分配的布局非常难理解,战争应该以最终夺取胜利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政治正确。以下观点我们可以拿出来探讨:
一、俄军一定要避免添油式增兵,将没有训练的俄军预备役快速投入战场,或者将没有细大战斗力的预备队送去救火,只会越打越被动。最新消息显示,俄军在战场上几处无预备队可用,有的预备役被征召3天就送上前线,而且连最基本的睡袋都配不上。
二、俄军需要在一个对乌军更不利的地区展开作战,从而达成稳定战线和消耗乌军的更有利局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第聂伯河西部继续鏖战要当不划算,大量消耗有经验的老兵,将对俄军的士气不利,对未来战局非常不利。
三、俄军是否需要制定长期摧毁乌克兰战争潜力的战略,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打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不瓦解乌克兰的战争潜力,恐怕难以让泽连斯基政府走上谈判桌。慈不掌兵,缩手缩脚只会让战争时间拉得更长,乌军有经验的作战力量也更多,甚至让西方更加坚定支持乌克兰的信念。当然这需要俄军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用于打击基础设施,但是这可能又是非常必要的。
四、俄军要尽快改变一线作战部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灵活的战术才能打得有声有色。俄军目前的表现非常呆板,几乎就是依赖强大的火炮优势,但是一旦后勤补给跟不上,马上就陷入被动。如何让一线部队有权限打出一些灵活的战术,避免出现几乎所有战线都死守的情况,恐怕也是俄军需要痛下决心改变的。
总体来看,俄乌战场的局势不会因为4州入俄公投而改变,仍需要俄军打出自己的优势,这需要战争动员,也需要更好的使用好资源。最近,乌克兰就承认已经无法有效摧毁俄军的弹药库,这就是俄军战术进步的表现。俄乌冲突不可能短时间结束,俄军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达成战略目标,非常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