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出师表》想到的教育问题
(没有用到的演讲稿子)
前段时间听《出师表》的原文朗读,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听到最清楚的居然是“先帝”这两个字!
从“先帝创业”、“先帝之殊遇”,到“先帝之明”、“先帝遗诏”。仔细统计一下,短短六百多个字,十三次提到“先帝”!
《出师表》的文学性当然毋(Wu)庸置疑,但作者显然没能达到想要的目的。无论诸葛亮如何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刘禅(Shan)依然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其实用现代的眼光看,《出师表》通篇都在说教,甚至是指责。翻译过来大概是:
你爸爸事业没成功就去了,你能不能有点出息?把你爸爸的事业继续做大做强!
你爸爸多会用人,你就不能学着点儿?
你爸爸都尊重我的意见,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要不是你爸爸几次三番求我,你家的破事儿我才懒得管,耽误我种地!
你爸爸临死前特意嘱托我照顾你,看看你都在干什么,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
是不是很无语?
由此想到一个寓言:
小鹰初次学飞很紧张,旁边的老鹰一会儿嘲笑它翅膀无力,一会儿嘲笑它忽高忽低,没有鹰的传统精神。
小鹰被批评后,从此不敢大胆飞翔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
面对这种打击式教育,即使孙权这样“别人家的孩子”,恐怕也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畏首畏尾。
这些年总结出一个现象:
强势的家长,孩子往往会懦弱,因为这种家长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反抗遭到责骂,顺从则息事宁人。
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顺从、唯唯诺诺。好一点的,长大后离开家长能慢慢独立;不好的,可能一辈子无法摆脱这种阴影。
更有甚者,干脆自暴自弃——既然家长什么都要管,那我躺平好了!
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自己驾驭吧!家长只要帮忙看着点方向,别走到邪路上就行。
鼓励孩子去找寻成功的快乐。
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安慰开导,正确认识失败,总结教训。
让孩子自信起来,有责任心,有担当。
我觉得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