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太偏心最终导致兄弟相残,国家长期处于半分裂状态,实在不该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历史故事,母亲因偏爱小儿子而引发了一个国家长期的混乱和半分裂状态。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情加重,他坚持选择长子寤生作为继承人,而她的夫人武姜反对寤生继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郑武公的夫人是申侯的女儿叫武姜,我们知道幽王的王后也是申侯的女儿,周平王也是申侯立的,可见当时的申侯以及申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很不一般而且国力强大。而夫人的名字为何叫武姜呢?因为那个时候女子的叫法是:前面的字随夫,后字随父亲,因丈夫为武公,父亲本姓姜,所以叫武姜。而郑武公和武姜都是死后被后世所称,是他们的谥号。我们拉回正题,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武姜在生他的时候非常疼痛,因此非常讨厌庄公;小儿子段顺产而偏爱他,根据继承的原则郑武公立老大为太子,期间武姜屡次劝武公改变主意改立小儿子段,最终武公还是坚持了原则。
郑庄公顺利继位后,受母亲武姜的影响把郑国最繁荣的京城(河南荥阳)封给了弟弟叔段,可以说京城比国都还要大的都市,而庄公这是为何呢?现在先卖个关子而稍后揭晓。叔段到了京城以后,就整备军队与母亲武姜一起图谋袭击郑都。庄公22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共叔段认为时机成熟,果然袭击郑都而武姜在国都作内应。后来庄公攻克京城,共叔段逃到鄢(河南鄢陵),在鄢地庄公大败叔段,叔段逃到共地(河南辉县)。庄公因此痛恨自己的母亲将她迁到城颖(河南襄城县),并且还说了句狠话“不到黄泉不再相见”,意思是说除非死了才会与母亲相见,不久之后庄公后悔了,很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这样的毒誓他作为一国之君很难再收回了。此时颍考叔正镇守颖谷知道此事就求见庄公,庄公赐予他食物,颍考叔把肉挑出来放在一旁说给自己的母亲留着,庄公触景生情把思念母亲以及自己后悔发誓的事儿给颍考叔说了。颍考叔建议说“掘地见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谁又能说不是在黄泉相见呢?”于是庄公采纳他的建议与母亲相见,之后母子和好如初。
武姜因偏爱幼子引发了一场长达22年之久的家庭和国家悲剧,22年间兄弟相互猜忌、势不两立,国家处于半分裂状态。好在庄公身怀谋略打败了共叔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与母亲武姜和好。而在开头说到郑庄公刚继位就把最繁华的京城封给了叔段,我卖了个关子,就是郑庄公为何不在当初杀掉共叔段以绝后患呢?非要等到22年才攻打自己的弟弟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叔段一开始并无反叛之心。叔段被封之前根本没有实力与庄公抗衡哪来的反叛之心。
2、庄公即位之初尚无能力与武姜硬碰硬。武姜是申侯的女儿他的背后是强大的申国,庄公立足未稳很难撼动。左传记载:祭(zha)仲问庄公为何将最繁华的京城封给叔段时,庄公显得很无奈说这是武姜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姜的实力。
3、庄公深谋远虑、胸有成竹祭(zha)仲进谏铲除叔段,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叔段到京城以后整备军队扩充地盘,公子吕建议监视叔段被庄公否决,庄公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是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敬,土地越多,崩溃就越快。庄公对于臣子的建议显得很淡定,显然他做好了平叛的一切准备,深谋远虑、胸有成竹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4、等待时机凡事就要师出有名,叔段与庄公在22年间虽然相互猜忌,但是共叔段名义上还是很顺从并未做出格的事来,所以他在等待师出有名的时机,叔段一出动庄公立即平叛可谓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