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小杯,是否有益于健康?你也许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酒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烈性,喝下去之后整个食道都像烧了一样。其实白酒也有烈性和低性之分,烈性和低性,各有千秋,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偶尔大醉和每天小酌,哪个更伤身体?
大量喝酒不健康,那是不是每天少喝一点,尽量避免喝醉,就会更健康?其实不然。
从2009年开始,研究人员对韩国977万余人进行长达12年的追踪,其中9.7%和6.9%的参与者为中度、重度饮酒者。
随访至到2017年,最终分析发现几个重要结论:
1、经常喝小酒的人,新发房颤的风险明显大于偶尔喝大酒的人;
2、每天喝酒的人,新发房颤的风险比每周喝2次酒的人高41.2%;
3、每次饮酒的饮酒量与新发房颤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只有1次酒精量超过112g时,新发房颤风险增加。
所以,别再为喝酒找借口了,即使每天只喝一点,实际上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该戒酒时就得戒酒。
二 、辟谣:这些解酒方法不靠谱
而说到解酒,很多人可能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尤其是以下这几种。
·葛根水
《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名医著作中,都曾对解酒方药有过记载,但单独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品种很少,比如葛根泡水的解酒作用就很有限。葛根中的大豆苷和异黄酮需要复杂的提纯技术才能获得足够的有效剂量,而单纯泡水达不到这个效果。
·蜂蜜水
有研究表明,酒后喝点蜂蜜水可以稍微缓解酒精对胃粘膜造成的损害,可能对肝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它可促进酒精的代谢速度,自然达不到解酒的效果。
·浓茶
“浓茶解酒”不知是何时传出的谣言。在很早以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可见中医理论也不认可“浓茶解酒”,酒后喝浓茶反而伤身。
现代研究证实,酒后喝浓茶会刺激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对胃粘膜的刺激。茶叶中的咖啡因还会产生与酒精类似的兴奋作用,导致心跳加速、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不利。
其实严格来说,市面上并没有一种真正的“解酒产品”,想要不那么容易醉,最有效的办法是下面几个。
方法1:多喝水
喝酒时或喝酒后,多喝一些水,可以稀释血液的酒精浓度,并加快酒精代谢、从肾脏排出的速度,也能降低酒精带来的伤害。
方法2:多吃菜
喝酒前可以多吃菜,包括高蛋白食物和蔬菜,这样既可以延缓胃排空,减慢酒精吸收,还可以形成一道“防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
方法3:不喝酒
“解酒”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喝酒,所以在吃饭的时候,最好是以茶代酒,以饮料代酒,这样就能将酒精的作用从根本上消除,这样就不需要解酒了。
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无论您是大量或少量饮酒,或高或低酒精,我们都推荐您不要饮酒。如果一定要喝,一定要把握好饮酒的方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饮酒对身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