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股市综述:中概互联再次大涨,下周反弹能否延续?
外盘综述
周五晚上,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上涨,连续四日上涨。道指涨0.8%报34754.93点,标普500指数涨1.17%报4463.12点,纳指涨2.05%报13893.84点。本周,道指涨5.5%,标普500指数涨6.16%,纳指涨8.18%。
热门中概股继续飙升,滴滴出行涨60.16%,知乎涨54.41%,老虎证券涨33.66%。
COMEX黄金期货跌1.12%,国际油价全线上涨,美油5月合约涨1.6%,伦敦基本金属收盘多数上涨。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涨跌不一,能源化工品表现分化,纯碱涨2.26%,PTA涨2%,苯乙烯跌1.51%,沥青跌1.17%。黑色系全线上涨,焦煤涨2.39%,铁矿石涨2.24%,焦炭涨1.41%。农产品多数下跌,棕榈油跌4.7%,豆油跌2.01%。
今年前2个月公共收入结果公布
据财政部,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203亿元,同比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227亿元,增长7%。主要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4043亿元,增长46.8%;证券交易印花税737亿元,增长10.7%。前两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922亿元,下降29.5%。
可以看到几个重点:
1、个人所得税增长幅度大幅增加,在总体收入占比中进一步扩大;
2、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减少,但收入总额仍然远远超过证券交易印花税。
所以对于今年税收的重点,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个税、房地产在收入端的重要性。
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
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支持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近期该板块领头羊已经涨疯了,下周仍然有延续的可能。
量化私募交易活跃度显著下降
近年来,依靠金融科技实力吸引量化私募扎堆的营业部迅速崛起,成为龙虎榜上的新势力。然而,在近期市场震荡背景下,量化私募代表性营业部交易活跃度却显著下降。其中,以量化服务见长的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已连续4个交易日缺席龙虎榜。
这主要源于近段时间上面对量化的态度偏负面,近日,证监会原主席肖刚刚刚表态:对中国市场来讲量化要予以限制。
所以诸多量化私募基金都开始收缩阵营,低调低调再低调。
这对市场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因为目前市场缺的是信心,是利好,而量化的销声匿迹顶多导致市场波动的减少,但话说回来,你觉得近期市场波动减少了吗?
深交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度上市年费等费用
18日,深交所发布通知,免收深市上市公司2022年度上市初费、上市年费和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要求,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加快恢复发展。
很多人在等周末的重磅利好,现在看除了这个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这则消息对市场利好有限,只能算为组合拳中的一部分,后续还需更多重磅利好,才可能推动资金持续进场。
工信部等多部委: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
为做好锂资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于3月16日、3月17日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有关负责人参会。
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这无疑对锂矿乃至整个小金属板块造成利空,下周注意避险。
但对于整车行业构成利好。
房地产
近期,房地产行业持续回暖,利好消息不断,周五A股、港股地产板块纷纷上涨,美股上市的贝壳更是涨超65%。
近期金融委会议明确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外汇局等机构相继对房地产表态,汇总重点如下:
一,今年房地产税试点城市不会扩增。
二,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将获配套支持。
三,房地产企业风险化解要有力有效。
四,市场稳定是大势。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持续释放宽松政策,尽管消费者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但只要这种宽松能持续下去,势必会对整个行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土拍现“回暖”迹象,房企延续谨慎拿地。
今年前两个月,绿城中国、华润置地、金地集团、中海地产等房企的拿地金额保持领先。纵观整体表现,出手的企业以国企、央企以及地方平台为主。
说回市场
3月18日,A股市场低开高走,房地产、大金融板块领涨,三大指数均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12%,深证成指上涨0.31%,创业板指上涨0.11%;两市成交额超过990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底”已基本探明,A股有望开启一轮超跌反弹行情。反弹高度和持续性一方面取决于政策利好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取决于老美以及地缘局势等外围因素。
刚过去的这一周在周一周二放量下跌,临近3000点的时候,终于在周三依托明确托市性利好爆发性反弹。
随后六部委同时表态,终于引领大盘出现了一波较为持续的反弹。
而在周三反弹后,周四下午开始持续调整,但在周五下午,再次在房地产、大金融板块的带动下,出现了新一波上涨。
两市上涨股票数为3477只,其中123只股票涨停;下跌股票数为1113只。
房地产、煤炭、建筑装饰板块涨幅居前,全天分别上涨4.58%、4.58%、3.10%。此外,银行、非银金融板块分别上涨2.32%、2.18%。
但我们也必须认清此次反弹的性质是“护盘”,所以反弹的主力是金融、地产,而不是题材板块。
特别是在周五下午启动了这一波拉升,很明确的金融、地产大幅上涨,但是光伏、军工、新能源、小金属、大科技等板块走势仍然低迷。
也直接导致这波反弹的量能明显不足(下午上证指数30分钟,可以看到MACD指标明显缩量)。
这表明市场信心并没有全然恢复,只是暂时性没有资金砸盘,并且有带着任务的资金在拉抬指数而已。
如果后期不能有资金持续进场,特别是题材板块缺少资金,那么后边就有再次回探3000点试探支撑位是否有效的可能。
市场底部是否到来?
目前,大家基本已经对3000点是“政策底”达成共识,但从历史规律看,“政策底”和“走势的底部”往往并不同步。
(以下为引用数据)
通过上面的几幅图可以看到,每次市场的真正底部,都要滞后“政策底”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同时股价都会创出新低才真正见底。
比如距离最近的2018年,市场也是一路下跌(从2月初一直跌到十月底),期间利好包括央行降准降息、宽松的财政政策来释放流动性、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社保基金加大抄底力度、成立纾困专项基金、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等。
但在密集利好出台后,市场短时间反弹后,再次下跌,直到2019年1月初才真正见底企稳,期间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
而当前这一次的下跌,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跌幅来说,都和18年那一次相去甚远,同时并没有形成双底形态,而是明显的单针探底。
但目前的周边局势乃至我们自身的经济状况,都不比2018年乐观。
同时,从2019年的周线图,明显能看出下跌量能持续减少,随后才出现放量拉起的走势;
而对比当下上证周线图,会发现,目前下跌的量能仍然在放大中,所以此次下跌在这里截止的概率真不大。
哪怕是要形成短线底部,也至少还需要一次缩量回踩来确认底部。
而这一波日线周期的回踩什么时候启动,就要看下周是否还能继续带量上攻了,同时要看做KONG资金的动向。
A股公认的大空头中信周五又加KONG单了。盘后龙虎榜显示,4月股指期货,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中信都加了净KONG单。
而周五下午的板块其实已经有所分化,金融、医药和地产等有资金的板块,形态不错,后续继续震荡上扬的概率较大,但缺少资金的板块,比如题材和白酒,就很有可能会在下周再次寻底。
然后再看双方博弈,谁的力量更大,如果拉抬资金充足就会带动指数,进而带动其他板块上攻,如果杀跌的资金更多,则指数和板块就会再次出现寻底。
我们最近常说短线方向不清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对短线护盘资金的进场时机无法提前知晓。
毕竟我们没法像小鸭子们一样,能够提前知道春江的水是否已经暖和了。
但我们知道的是,按照历史规律、经济规律来综合判断,市场这里就见底持续拉起的概率很小,此时不需担心错过上涨机会,而应担心下一次的调整何时到来。
而且有这种但有的不只是散户,资金同样有这个但有,目前题材板块的资金并没有跟随权重板块流入,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毕竟底部并不是说有效就有效的,我们目前可以看到周边局势仍然并不平静,大毛和二毛的事情上没有结论,通胀也仍然在继续高企,美联储今年可能还有多次加息。
而我们自己也有诸多大家都清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经济、消费、投资都有可能持续低迷。
那么在实体经济不被看好的前提之下,是否会通过拉抬股市提振人气呢,其实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上方的意思究竟是以防守为主,不破3000点就好,还是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引导资金流入市场,我们还需要通过后续的相应的政策来观察。
所以如果你不是强悍的短线交易者,那么其实仍然可以安心在场外观望,等待明确的企稳信号,如果资金足够充足,也可以考虑尝试低吸基本面良好的标的和板块,但要做好抗一段时间回撤的准备,比如今年确定性较大的房地产和基建。
对于近日大幅反弹的中概互联,我们觉得关键点还是取决于我们和老美博弈的结果,虽然目前有些回暖迹象,但出于对老美反复无常的顾虑,我们仍然难以认为这里就是最低点。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周一开盘,我们在盘中会和大家继续实时分析行情,大家可以到我们的主页观看每30分钟一次的实事解盘,周末愉快,大家回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