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米汽车准备到什么程度了?
9月的第1天,小米汽车正式注册,公司名: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宣布造车至今的5个月,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在紧锣密鼓推进产品定义的同时,从2万多份简历中精挑细选,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团队。

01、团队核心成员
在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的大合照中,一共17人,雷军站在第一排正中。
17人中除了小米内部员工,后排从右往左第三位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从传统造车加入到小米汽车的李田原。

李田原于2009年本科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2009年-2011年就职于长城华冠,2011年-2012年就职于PSA中国设计中心,2012年-2016年就职于宝马Designworks,2016年开始职于宝马i/M部门。最重要的是,宝马此前发布的旗舰车型iX的外形就是李田原设计的,在欧洲人最引以为傲的汽车企业里,李田原的设计受到了宝马的认可,设计能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在宝马iX上,我们或许还是能想象得到未来小米汽车的造型。比如,它一定是原创,并且有很强的辨识度,或者说在某个方面给人非常强的记忆点,这个点或者来自于线条的处理方法,或者来自于常规功能的新奇展现,整体具备智能汽车观感的同时,又不会过于夸张。只是话说回来,雷总的心思谁知道呢。但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02、自动驾驶技术
对智能电动车来说,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无疑是重中之重,小米将自研L4智能驾驶能力,在此之前,小米集团在8月25日发布2021年二季度业绩时宣布,将以总交易金额约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其中,2440万美元将以现金偿付,其余则发行代价股份支付。完成交易后,深动科技会成为小米全资附属公司,骨干人员将承担起自动驾驶各个模块负责人的角色,同时向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叶航军汇报。
据悉,深动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
除了深动科技,小米在今年还先后投资了三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menta、纵目科技以及智行者。
Momenta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
纵目科技主要方向研发是打通自主泊车生态;
智行者是一家无人驾驶创业公司,主创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的汽车系,主打提供智能车解决方案,现在主要有两条产品线,分别是星骥系列和蜗系列。

此外,小米还斥资超3亿美元投资了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科技,后者在激光雷达的底层技术、核心元器件、光电芯片以及基于深度学习感知能力等方面均有着深厚积累。
早些时候,雷军曾透露了一些造车细节:首款车型定位中高端,正在轿车和SUV当中选择,价格可能在10万-30万,同时他非常自信地表示,首款汽车一定要代表上市时间点的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如今看来,具体指的应该就是自动驾驶方面。

03、三电核心技术
本质上来说,智能汽车首先还是一辆车,抛开高大上的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才是核心,即电池、电机、电控。其中,在电机和电控方面,小米大概率会是和其他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样依赖外购,而最有看头的应该是电池了。
今年7月底,小米先后投资了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及锂电池上游材料供应商赣锋锂业,二者均为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蜂巢能源目前是世界上首批攻克无钴电池技术难关的企业,还实现了无钴电池的实际装车应用。
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小米曾发布“硅氧负极”锂电池产品,当初的说法是:新电池用在11ultra手机上验证,为今后“上车”做准备。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为小米制造“硅氧负极”锂电池的厂家是著名的宁德新能源,未来宁德新能源给小米提供国内最先进的电池包的概率也不会低。
而在整车制造上,从4月份开始,雷军相继走访了博世、宁德时代、东风汽车技术中心、长安汽车、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新能源车生产车间、长城汽车研发中心等车企和供应商,被外界视为是小米在寻找代工合作伙伴的信号。
@一同君:
不打无准备的仗,雷军曾说,小米花了75天时间考虑要不要造车,但如今看来,不管是车辆设计,还是行业备受关注的智能驾驶辅助,抑或三电核心,小米已经做好了高举高打、集团军作战的准备。就如当年为“发烧”而生,雷总“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也必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