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考高频考点

2023-04-09 09:59 作者:讲历史的齐老师  | 我要投稿

中考最后一课——这不是押题

献出贴心整合,助你事半功倍

温馨提示:可以结合之前整合的中考冲刺高频考点内容,会更加完整,如会议类、条约类等专题内容

NO.1 远古居民

1.北京人:

距今70-20 万年(距今170 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

能直立行走;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存环境险恶);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2. 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7000 年干栏式房屋水稻木结构水井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耒耜)象牙雕刻用天然漆黑陶新石器时代(磨制)原始农业已产生(距今10000 年产生)

3.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 年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粟彩陶原始农业已产生(距今10000 年产生)

【中考选择题第一题最垂青内容:3 选1】

NO.2 :分封制

1.兴起于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但西汉初期的汉高祖刘邦、西晋、明太祖朱元璋仍采用过分封制【双轨制】。

2.分封制的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诸侯王履行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4.分封制的作用:

积极: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和大封建主之间是封君封臣关系,产生于法兰克王国8 世纪前期的改革: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

11 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西欧封建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中国的分封制(奴隶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的政治制度。

NO.3.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历史根源(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发生的背景: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推动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等。

NO.4 秦朝大一统采取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不是秦国)开创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皇权至上中央高度集权

4.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地方的独立性和自治权逐渐减弱。

思想上的控制越来越严格。

总体趋势:中央(皇帝)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明朝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强权力的分散和制衡。

5.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御史大夫。

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是御史台。

6.秦朝时掌管军事的官职是太尉。

元朝时掌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枢密院。

7.秦朝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朝代的是清朝。

8.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南及南海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

NO.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秦朝刑法严酷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秦末农民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精析:前207 年刘邦攻占咸阳灭秦前,项羽、刘邦反抗的秦朝暴政,属于农民起义,但此后进行的楚汉之争已是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不再代表农民的利益。

NO.6西汉初期威胁中央集权的两股势力是:

诸侯王豪强地主

导致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初实行过时的分封制。

导致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 儒法并用” 的指导思想:

对付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对付分封制: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从而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NO.7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

1.民族交融的两种主要方式是:和平交往和暴力战争(战争是民族交融的特殊形式)。

2.东汉、魏、晋时期人口南迁存在着两种类型: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


中考高频考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