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国考:考前8要点,申论冲刺75

2023-01-06 12:30 作者:千寻申论  | 我要投稿

一、简化“归纳”

考场时间有限,要去用最简单的办法答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国考第一题往往是概括题,答案我们以“总分”结构去书写,会很清晰。对于这个“总”,不要太纠结,如何“容易”书写就如何写。

例如,国考2022年地市卷第1题要求“谈谈这些案例各自体现出了哪些亮点”,以“总亮点+具体亮点”的方式很难概括,那么就用“案例+具体亮点”的方式概括,简单快速且条理清晰。

 

二、“要素”清晰

国考的概括题常常难度稍高一些,会让你概括多个“要素”,建议分开书写,条理清晰,易组织。

例如,2022年国考执法卷第1题,要求“简述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有些同学喜欢一个做法对应一个成效来写。但是,此题梳理完材料后,做法有4个,成效有3个,一一对应并不好写,建议2个要素分开去概括,更简单。

在2021年国考副省卷中也考察过类似的题目,第2题要求“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成效”,这3个要素分开去概括更容易。

 

三、化为基础题型

有些题目问法上会灵活一些,但是你要时刻记得,小题就4个题型:概括、分析、对策、公文,把一些奇奇怪怪的问法转化为最基础的题型,立刻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答题框架了。

例如,2022年国考地市卷第4题,“材料4中M公司黄总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你认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这道题,就是一道概括题,概括“有信心的原因”,如此转化后,在材料4的上方,你写上“信心 原因”4个字,时刻去围绕原因来阅读材料。

 

四、分析不忘“小尾巴”

考试大纲要求,分析后需要“合理的推断或评价”,一定要记得加上小小“尾巴”,不需要多,2行以内足矣。

 

五、对策要“实在”

一条完整的对策,包括“行动主体”“行动内容”“行动效果”,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于,一条对策几十个字,绝大部分是在写“行动效果”。例如,同学写作“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培训,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术,掌握实用方法,能够自主解决种植难题”,39个字,28个字都是讲“行动”之后取得的“效果”,具体如何邀请,如何培训,没有展开,或者说提升农户技术,只能是专家来培训吗?还有没其他的方法?

我们可以改为“开展农技培训:争取市级智农培训班落地本镇,组织农户定期参训;选聘村中技术能手兼职讲师,给予补贴。”这样既有培训落地的方式,也有农户的参训,更有村民技术能手的参与。“行动效果”往往是可以省略不写的,将对策写作的重点放在“行动内容”上,如此才是“实实在在做事”,对策也更具体、可行。

 

六、公文就3种题型

不要一看公文就害怕,公文就3种题型,一是披着公文外衣的“概括题”,二是披着公文外衣的“分析题”,三是披着公文外衣的“对策题”。

国考公文的难度整体上比江苏、山东的都要高一些,常考“评论文”,也就是披着公文外衣的“分析题”,考前可以再重点回顾一下。经典必做例题:2021副省卷中《江城日报》短评、2022执法卷中烂菜叶公开信。

“概括类公文”注意条理清晰,“对策类公文”注意利用好材料中的显性对策。

 

七、利用小题思维破题大作文

国考大作文命题方式常常是让我们深入理解一句话,来写一篇议论文。理解一句话,在讲分析题时候,我们讲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这个思维同样可以用在大作文之中。

例如:2022年国考副省卷大作文

“给定资料5”中说“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分层分析:思维 + 播种 = 未来收获

抓到了总论点是“收获未来”,2个分论点“思维”和“播种”。能抓到这些内容,合理论证,基本上大作文分数不会低了。可能有同学说,2个分论点不好写,那么,我们还有材料,回到材料看一看,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材料提示“我们只有面向未来,以前瞻性思考决定今天干什么、今天怎样干、今天如何取舍,才能真正赢得未来。”补充一个取舍的智慧。

 

例如:2021年国考副省卷大作文

“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大作文留足70分钟的写作时间!

 

八、平稳的心态

最后,就是谈一谈心态,公务员不过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是你人生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认真备考,放松心态,轻装上阵 


2023国考:考前8要点,申论冲刺7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