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学:犹太教释经
释经的历史
全章总览
犹太教释经
使徒时期
教父时期
中世纪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之后的时期
现代时期
1 犹太教的释经
最早的释经者:最先拥有典籍者——研读编辑它们使之成为希伯来圣经的古以色列人
协助文士以斯拉的利未人
以色列人归回(前6世纪末)后,不再使用圣经用的希伯来文,而是巴比伦的亚兰文
以斯拉宣读,利未人讲解(尼8:7-8):翻译经文为亚兰文,解释含义,促成了新机制“塔尔根”(Targum,意思是翻译和解释)
犹太教敬拜包括了口传的塔尔根——用亚兰文翻译和解释希伯来圣经
口传塔尔根被文士用文字写下来
希腊化犹太教
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领土包含巴勒斯坦
亚历山大(Alexandria,埃及一个以大帝之名命名的城市)的庞大犹太社区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希腊化犹太教(Hellenistic Judaism)蓬勃发展,结合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哲学)语犹太信仰
希腊文取代希伯来文,成为巴勒斯坦以外犹太人的通用语言
约前285年,亚历山大的犹太学者翻译了卓越的希腊文五经译本(余下稍后译成)
这些释文最后被称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意思是“70”,简称LXX),由70名(或72名)学者翻译而成,早期教会的圣经
亚历山大释经学派
柏拉图哲学的寓意解经方法(allegorical method),实体隐藏在表象后
斐洛(Philo,前20-54年):圣经有身体(字面意思),和灵魂(寓意意思)
“四”:希腊哲学四美德——谨慎、节制、勇敢、公正(创2:10,分为四道)
库姆兰社群
约前150-68,艾赛尼派(Essenes)在库姆兰兴起(死海西北岸)
认为耶路撒冷的犹太教背离正道
拉比热衷摩西律法,库姆兰热衷先知书
为支持某种解释,可以对经文改动
拉比犹太教
拉比犹太教(Rabbinic Judaism),以耶路撒冷和犹大为中心——希腊罗马文化压力下,遵循希伯来圣经,尤其是妥拉
哈拉卡(Halakah,“遵循的规则”):律法
哈加大(Haggadah,“讲述”):故事、箴言
犹太教三个重要文献
《密什拿》(Mishnah):拉比口传教导(公元200年成书)
《巴勒斯坦塔木德》(Palestinian Talmud):公元400年
《巴比伦塔木德》(Babylonian Talmud):公元600年
后两者是解释《密什拿》(也称为“革马拉”Gemara)
《米德拉什》(Mdrashim,“搜寻”)
倚重拉比释经传统:引用过去备受敬重的拉比的讲论
按照经文字面解释(peshat,平白)
把《米德拉什》实践出来,《米》的主旨是把经文深一层意思发掘出来
最终是要进行对生活处境的指导
类比用词、词组或经文,阐明经文意思;漠视上下文而引用经文字词,互相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