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八角笼中》—瑕不掩瑜,宝强的优秀翻身之作

2023-07-08 14:59 作者:张三偷偷去上网  | 我要投稿

按照惯例,评价这部电影前先给出关于自身的思考和电影总评。

首先先聊聊为什么继《无名》后相隔五个月才开始撰写第三篇文章,如果我要是说是因反思进步其实我都觉得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段时间现实里太忙了,毕竟不靠这个吃饭,纯主观纯个人去分享看法,手打几千字还是累,更多是写几百字发在动态里。本来准备撰写的是暑期档热门《消失的她》,但考虑到主观评价可能更多的是负面评价而非正面,再加上剧情逻辑漏洞比较多,本身对于我的吸引力很一般,质量也仅仅属于及格线之上的作品,所以放弃。很多时候也又因为专栏的局限性和个人水平的限制远远看不到我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和互相进步,有的只有忽略与无脑吹嘘谩骂,实在无聊!但还是要写点东西,从电影中以小见大,作为小日记去记录这一人生阶段的真实写照吧。另外之前重点撰写的文章无一例外都是争议性很大或者质量极差的作品,本意无它,但巧合及后续反应实在是令人略显恼火。

所以决定:《八角笼中》主观观影感受,现在正式开始。

(余下部分评价纯主观,纯观众不专业,含有大量剧透成分,介意勿看) 聊聊个人对于这段电影的总评吧:首先肯定这部电影是较为优秀的。可以看出宝强是真心用心拍摄而不是像上一部作品《大闹天竺》一样好像是用脑残版ChatGPT十分钟编写出来的剧本一样糊弄;而宣发时和

刘若英

合唱的

“亲爱的小孩”

两点

可以说是

直戳我心了;选角方面则全是实力派表演者,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选角可以说一点都没有为流量资本屈服,百分百贴合角色。可以说单论宣发和选角,王宝强在我看来就是国内顶尖水准,就是一个字:

。而诚恳的导演加上满分的灯光、摄影,如果只让我知道导演是王宝强,再让我看到开头的“劫车车灯打光”中间的“大凉山风景”和最后纠结片段的“变脸杂技”、接受采访时的“红蓝幕布切换”等等,我愿意给满分!满分的演技、满分的摄影、满分的灯光! 而相对应则是比较稚嫩的走马观花流水账式的剧本和有的时候略显出戏的配乐则让整部电影重新回到了“新人导演王宝强”状态,且占据了主体结构略显遗憾。所以大概总体平均分为(10分+6分)÷2,总评满分10分我也愿意打到7~8分水平,可以说作为翻身作品获得了极大成功。

“翻身了,但背面仍然坑洼不平需要填补”

再来细聊聊吧:有一些UP讲《八角笼中》三幕中前两幕表现尚可,最后一幕有些拉夸。这句话我是不太赞同的,首先“三幕”这个概念原文并未明确指出,如果按照个人理解分类的话应该是 “向腾辉经过一系列事件以后收留训练留守儿童并初步取得成绩”(大概占据片长40分钟)

“向腾辉被媒体断章取义曝光,留守儿童被迫离开,向腾辉卖苏木马虎”(大概占据片长50分钟)

“向腾辉一年后经受煎熬回乡看望苏木马虎,接受采访拨乱反正,马虎重操旧业抢劫入狱,最后苏木黑白画面打拳获胜追梦成功”(大概占据片长35分钟)

问题来了,实际观影后

实际上拍摄流畅度和艺术性最好的是第二段整段和第三段中“黑白画面打拳获胜”之前的整段。

第一段内容很明显节奏有问题:首先开头是一段2001年左右地下KTV打拳牟利视频片段,然后再闪回到10年后向腾辉入狱审问时间段,再回到2001年向腾辉被大凉山孤儿截车抢劫,欠了沙场工人工资于是找“肖央”饰演的假饮料老板合作拿钱,要求让几个健壮的孩子打拳打广告卖饮料,然后向腾辉因为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孩子于是就去大凉山把抢他车沙石的孤儿抢回来练拳打广告,最后“肖央”被举报入狱广告计划泡汤,于是只能让孩子们去“刘桦”开的KTV里打拳牟利……别看我说的跟絮叨,但事实上这前17分钟(看过表所以知道确切时间)的

叙事密度

很高,但

理解难度

较低,所以也就导致大量的流水账和镜头硬切换出现。同类型

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

就用了40分钟才把“徐峥”“王传君”“谭卓”“杨新鸣”“章宇”卖药小分队凑齐,一个故事整整齐齐分为“计划组织卖药”“赚钱卖药”和“洗白慈善卖药”。而《八角笼中》则比较松散,开头比较生硬,对于孤儿的反抗和接受就是“你别把我们卖了”,没有戏剧冲突;对于“刘桦”和“肖央”的刻画也比较扁平,只是描写了一个KTV老板因为打拳获利然后翻脸不认人和一个假饮料贩子落井下石的刻画,两个人加起来出场时间不超过20分钟,完全可以更加精简或者扩展人物。比如将两个人物合二为一或者补充补充剧情,比如去省城大KTV闹的混混是刘桦派去的等等;还有就是向腾辉表现出的“砂石厂困境”和“娃娃们的训练”则都依靠侧面描写和MV闪回去进行叙述,不是说这点不行,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前期铺垫,详细叙述训练过程后再闪回才显得精简且能共情,这点同样的《我不是药神》就达到了上述效果(徐峥卖神油、老父亲住养老院)。而MV这点对于电影的细节性和后期感动观众的情绪调动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详情可见《深海》中两大段MV闪回,都是音乐+片段,细节不足,爱之深恨之切啊)。

而后就是大凉山孤儿格斗事件,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影视化改编其实感觉难度是比较低的。首先它有明确的中心主题:“孤儿格斗”;主要剧情:一个好人,帮助山区留守儿童走上新道路,却因为学籍问题被无良媒体网爆,最后获得了正义。很明显主次是很分明的,那就是

向腾辉对山区儿童的训练不易、获得学籍的困难和被网暴的过程为中心;

主人公为什么帮助山区儿童,山区儿童获得具体的成就,身边次要人物的百态为点缀。

而《八角笼中》却放弃了主次,而将所有剧情基本上相同篇幅去进行叙事,很明显剧本编写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编剧并没有分清主题而是平铺直叙,比如入学方面仅仅只描述了一家学校,对于入学的努力宝强显得用力不够,很多时候剧情都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但这种做法却阴差阳错的将重点篇幅该拍好点剧情做的十分精简(比如上述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部分),让满分摄影和灯光可以尽情发挥,这点对于一部投资中等的作品来讲难得可贵。

而后期马虎入狱以后剧情就开始急转直下,宝强竟然想到让苏木用台词把无良公司和短腿治疗讲述出来,直接就是合同放弃、人身自由、治腿完善,可以比赛,皆大欢喜?!有些剧情连片段都不放了直接是台词略过,实在是下下策!而最后黑白画面的拳赛因为少了苏木的拳击比赛层层晋级的铺垫,直接用台词提了一嘴“休整两年才开始比赛”,然后直接打决赛还只打了两轮让人多巴胺刚起来就直接KO对手则让人感觉拿到奖牌之“轻松”“快速”(带引号是因为服道化妆造+摄影面部特写确实比较血腥)。诚然,黑白拳击片段本身拍摄十分优秀,运镜,剪辑都是一流水准,但放到整部电影里只感觉

突兀

,仿佛导演是生怕观众看的不过瘾硬加的一段打戏,宝强如果还要再拍这种类型的电影,对于剧情顺滑程度来讲建议学学文牧野(PS:最后总决赛以前念了一堆广告赞助拳赛,比如“XX银行”“XX饮料”等等,但实际当时效果竟然还不错!这让我无端联想到《唐人街探案三》的大型广告现场,陈思诚!学学吧)。

而对于我来讲诟病的除了剧本以外就是配乐。说实在的,这次的配乐我能给出一个6~8分的水准,比剧本强(doge)。后期还是可以浸入剧情的,比如马虎入狱以前劫车时向腾辉追逐麦田的配乐。但前期尤为拉胯。尤其是主角第一次驾车被劫以后车灯黄光一打直接让我回到了“一秒钟”或者“银翼杀手2049”里的黄沙片段。但偏偏第一幕被劫匪抢劫却用着十分轻松的音乐直接让我出戏,很多时候“孩子”和“天真”完全可以出现反差,换言之就是宝强再某些方面好像又回到了“大闹天竺”的怀抱,喜剧肯定没问题,但请尊重现实主义题材,像是“我不知道再用什么话评价你(校长)”这种台词请多说点,像是“(王凤)你孩子呢?”这种台词请少说点。(配乐问题全片出戏大概只有三处,所以相较于剧本问题比较小,语言是苍白的,描述肯定不能完全准确,请走进影院更能感同身受)。

行了,聊聊这么多缺点,其实我也已经总结这部电影最大的

优点

了—那就是导演的认真、演员全员演技爆棚真实不装X(王一博你看看!)、摄影和灯光指导、运镜的极度专业。是他们撑起了整部电影,我不想用任何语言再去描绘他的优点(准确的说是实在写不动了),这些比较“抽象”的优点只能走进影院去观看,他们在全片中占比很大,视觉观感真不错,希望下一步作品能继续保持。

也许,《八角笼中》戏里戏外都在向《愤怒的公牛》致敬,就像后者台词说的:

总结:

写到这里,已经快四千多字了,其实突然发现个人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更多是因为他带有太多的“返璞归真”了。我第一篇文章《三体动画》“嘲”的是强权ZZ;第二篇文章《无名》“骂”的是险恶资本。但《八角笼中》就像是手工玩具一样根本不需要大量照顾到所谓“市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只要导演满意,对得起作品和观众就够了—他真做到了

某种意义上的

独立电影。即使很明显,《八角笼中》,《宇宙探索编辑部》等近期这样的电影成为不了永恒的经典,甚至算不上极度优秀的电影艺术,但起码让我看到了星星之火仍在燃烧,中国电影仍有希望尚存。再换言之就是他们很大程度上回到了电影的

本质—个人心向往之的境界,

那就是为了记录、反映现实,为了电影的魅力本身而创作,是拍给老百姓看的。太多太多电影成为了商品和政治工具被售卖、宣传、盈利;太少太少的“文艺”爱好者在意着艺术的未来而创作、欣赏。他们不一定不为赚钱,但不能只为赚钱。

我一直不认为后者是小众,后者将会消亡,我一直都认为只要用心,中国总会拍出优秀的电影作品,从而成为主流艺术,进入殿堂。

电影《八角笼中》—瑕不掩瑜,宝强的优秀翻身之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