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熊猫乳品的AB面

2021-02-02 20:50 作者:智瑾财经  | 我要投稿


对于一家刚上市的新股公司,营业收入增速缓慢,净利润增长主要是政府补贴形成的收益,产品质量又屡踩红线,未来经营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作者丨姜丹

来源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上市首份年报,熊猫乳品预计业绩同向上升。

近日,熊猫乳品(300898)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00万元–8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9%-33.61%;上年同期盈利6661.10万元。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00万元–8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9%-33.61%;上年同期盈利6661.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10月29日,熊猫乳品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900万元,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3.51%。

但直到11月25日才披露,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熊猫乳品及公司董事长李作恭、总经理李锡安、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徐笑宇因此收到证监会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警示函。

此次公告中,熊猫乳品还预计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相关政府补贴形成的收益。

扣除政府补贴部分后,熊猫乳品利润已经不及五年前。

仅次于雀巢的

国内市场第二大炼乳品牌

“熊猫”品牌始于1956年,由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开发设计创牌,最开始是专供炼乳出口业务。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崛起,炼乳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熊猫乳品也开发了熊猫牌甜炼乳、淡炼乳、奶酪、植物蛋白饮料,打出一片天地。

依靠炼乳这个细分市场,熊猫乳品在竞争激烈、寡头垄断的乳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还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2015年,熊猫乳品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10月16日正式过会,由新三板跳转至A股创业板,成为A股市场“炼乳第一股”。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熊猫乳品的炼乳产品销售规模仅次于雀巢,是国内市场第二大炼乳品牌。

根据熊猫乳品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00万元–8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9%-33.61%。

对于利润大涨,熊猫乳品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努力开发新客户、新业务以抵消新冠疫情对销售的负面影响,实现了销售收入及净利润的稳步增长。

此外,预计2020年年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相关政府补贴形成的收益。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公司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了有效增长。

如今,炼乳在全球市场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炼乳市场仍处于稳步增长期,在奶茶、烘焙、食品原料渠道等领域都有广阔和良好的增长空间。

熊猫乳品认为,公司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在时机恰当的时候,公司不排除会着力布局海外基地和市场,增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能力,实现公司更大的发展目标。

质量隐忧

频发未来经营能力存疑

一面是欣欣向荣的扩张雄心,一面却是业绩倒挂、质量隐忧频繁闪红灯。

鳌头财经梳理发现,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9亿元、5.34亿元、6.02亿元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53.40万元、8691.25万元、9475.26万元、6661.10万元。

不仅处在利润增速跟不上营收增速的状态,而且2019年营收几乎原地踏步,同比下降29.70%。

今年净利润虽是上扬,鳌头财经注意到,熊猫乳品今年接受政府补贴金额是近五年最高。

其招股书内容也显示,熊猫乳品2017—2019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908.4万、576.6万、553.2万,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0.4%、6.1%、8.3%。

2020年收到相关政府补贴形成的收益2200万,若去掉政府补贴部分,熊猫乳品今年实际净利润实际上是五年里最差值。

对于业绩表现,熊猫乳品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主要产品炼乳,奶油、奶酪等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的风险。而这或为造成其业绩增速缓慢的重要因素。

如果未来炼乳产品市场规模萎缩,炼乳产品价格下降或者公司无法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将会对公司的收入规模产生不利影响。

为改变当下现象,熊猫乳品也在积极调整市场战略,谋求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并有效利用现有产品渠道拓展奶酪、奶油等新产品,同时开发符合终端消费者口味的奶酪、奶油产品,培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群。

目前,新产品暂时未能如愿带动业绩增长,反而引发业界对其产品质量担忧。近段时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报显示,山东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熊猫”牌调制加糖炼乳(原味,185克/支,2020/6/6)被检出5次菌落总数均大于国标最大限值。

据悉,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反映了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一般而言,菌落总数超标则与产品生产环节、运输、储存环节息息相关。

对此,熊猫乳品对外回应称,不合格原因出在第三方运输环节,问题批次产品已全部召回。

并且,这并非熊猫乳品因质量问题第一次遭问询,此前熊猫乳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多次被媒体曝光。有分析认为,熊猫乳品的炼乳产品原材料主要依赖外在供应商,导致其难以严格把关质量。

对于一家刚上市的新股公司,营业收入增速缓慢,净利润增长主要是政府补贴形成的收益,产品质量又屡踩红线,未来经营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月26日)显示,熊猫乳品在今年将迎来两次解禁,第一次是2021年4月16日,解禁股份数量为144.36万股,解禁市值为7500.80万元;第二次解禁时间是2021年10月18日,解禁股份数量为3026.30万股,解禁市值为15.56亿元。

有媒体报道指出,熊猫乳品或在今年10月份解禁的压力最大。


熊猫乳品的AB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