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3.7 商品拜物教

2023-08-30 11:0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7、商品拜物教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联系,只有通过物[1]的交换才表现出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同他们所创造的物[2]的命运密切联系着的。商品价格由于供求的影响不断变动。这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市场价格波动使一些人发财,使另一些人破产。物的关系掩盖着人们的社会关系。

  因此,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必然表现为物与物[3]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的这种物化,也就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商品拜物教[4]

  这就使商品生产者产生了幻想和虚假的观念,认为商品天然具有影响人们命运的特别的属性。例如,商品价值表现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它却像商品的颜色或重量一样,被看成商品的天然属性。

  商品拜物教在货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是支配人们的巨大力量。用货币可以买到一切。于是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这种能购买一切东西的能力是黄金的天然属性,其实这不过是商品生产者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马克思写道:“那只是人们本身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在人们看来,这种关系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幻想的形态。”[5]

  这种虚假的、幻想的主观表象,是由于物在商品经济中客观地,也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地所起的特殊作用产生的。

  商品拜物教在商品生产中有深厚的根源,在那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这种劳动的社会性只在商品交换时才表现出来。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拜物教才会消失。


注:

[1] 商品。

[2] 商品。

[3] 商品与商品。

[4]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所特有的生产关系的物化,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因为它同宗教拜物教相似,宗教拜物教就是原始人将自己制造的物品加以神化。

[5] 马克思:《资本论》,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卷第54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3.7 商品拜物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