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56】为什么祭拜先人不该烧纸钱? 红楼梦58回陆

2023-01-15 21:07 作者:如是说_  | 我要投稿

本节重要内容

1.黛玉的代表花是木芙蓉吗?

黛玉的代表花应当是水芙蓉,即荷花。周敦颐《爱莲说》中曾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描写。可见,黛玉与宝钗作为对照角色,她们的代表花也应当具有可比性。能与牡丹相提并论,且又符合黛玉超凡脱俗的仙子转世气质的,唯有荷花。

2.真爱必须从一而终吗?

小生藕官和她的两任小旦

初时,藕官与菂官乃是一对,因时常扮演夫妻,久而久之,在生活中也难免彼此生出特殊的情愫。后来菂官死去,藕官痛哭不已。其后,蕊官又作为新的小旦与藕官表演夫妻,两人彼此也温柔体贴。

有人说藕官喜新厌旧,但藕官对此的解释是,男子丧偶后,并非不能再娶,如果必须续弦,只要心中别忘了前妻就好。接受新人但不忘旧人,就不算喜新厌旧。

3.为什么清明节不应该烧纸钱?

宝玉认为烧纸钱并非儒家正统。要祭奠逝者,只需一个香炉,时常焚香即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总喜欢把逝者也按照生前的身份划分成三六九等,并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祭拜。其实祭拜的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祭拜的人是否诚心。真到了流离失所,连香炉和香都没有,那用干净的草也是一样的。这样的祭祀不仅死者可以享用,各鬼神也都可以享用。

对宝黛钗未来发展及三人性格异同的随想

听up讲了本节关于藕官菂官还有蕊官的故事,首先我要补充自己之前对小戏子们分配的合理性探讨进行一点补充。鉴于菂官死后蕊官与藕官在一起的安排,将蕊官指给宝钗,或许是在暗示宝钗在黛玉逝去之后与宝玉结为夫妇。

不过关于宝钗和宝玉是否是心甘情愿娶宝钗,以及二人是否有子,我目前还存疑,需要听完up讲的所有红楼梦原著剧情后再做定论。就目前我所知晓的内容来看,我想宝玉本回听了藕官的言论后欢喜是因为得知这世上还有和自己一样不顾世俗评论一心为情之人。但是,欢喜的同时,宝玉也有悲叹。我私心认为,这是在叹藕官和菂官情深缘浅,藕官即使心中再怎么不忘菂官,仍为了某些大节又走入了与蕊官的新缘分。宝玉或许也会感叹藕官竟如此看得开,可以走出一段真情重新去爱,但是自己未必可以做得到。而且,或许就是这份痴心不改才符合宝玉的呆。

即使宝玉看过龄官画蔷也悟到了天下女孩子不可能都围着自己转的道理,但是后面紫娟不理他时,宝玉还会怔怔地坐在风口发呆;鸳鸯抗婚后就总躲着自己,宝玉还是觉得心里不大自在;听闻黛玉要被林家接回去,宝玉更是心痛成疾。

所以我想,或许日后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他们的婚姻或许更多是有名无实。也应了判曲中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那时应该会想起藕官这番道理,可是他自己却只能做到藕官说的不忘旧人,至于接受新人,宝玉能做到的就是和宝钗举办婚礼,但可能日常与她相对无言。否则,作者可能不会用空对着三个字,这三个字给我的感觉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且如果宝玉可以为了家族和宝钗结婚生子,那或许就不必再出家,甚至也会接受仕途经济。按照宝玉对祭祀的态度,祭祀既然不讲求形式,那么怀念旧人也不必非要出家,只要心里不忘她,出家与在家有什么分别呢?

不过,我想宝玉或许只是太痴心,其实他和宝钗未必无法达到灵魂契合,只是黛玉先来,且又有木石前盟的缘分,所以宝玉心里已经满是黛玉了,并且黛玉高度理想化的追求和宝玉也更容易达成一致,他们都属于那种理想主义者,这使得他们敏感而又纯粹,同时很容易因为对现实感到无力而陷入悲观。从本节内容来看,宝玉同样认同儒家思想,所以宝钗和宝玉在认同儒家思想方面是可以合得来的;但是可能他们对于官场的看法不一致,导致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在宝玉看来,或许仕途意味着有时需要曲意逢迎,或者不得不和一些汲汲于名利的人同在一朝为官,所以他讨厌与这些人打交道,宁愿独善其身,归根到底,他觉得这个黑暗的官场风气不是一两个清官可以纠正过来的。宝钗在本书中其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代表人物,作为女子,宝钗反倒是比很多男儿的格局还要大,她觉得男人应该读书明礼,辅国安民,宝钗希望宝玉考虑仕途,是希望他通过出仕兼济天下。宝钗觉得只要自己坚定地做一个君子,个人的力量慢慢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与宝玉和黛玉相比,宝钗的难能可贵或许在于,即使看透了现实的黑暗,她还是想做点什么,相信个人只要可以把现实往理想世界推进那么一点点也是好的。

或许他们只是缺少一次好好的交流吧。

【256】为什么祭拜先人不该烧纸钱? 红楼梦58回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