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2年广东县级卷
第一题
根据材料3,简述广东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方面的主要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中指答案】
1、制定资格互认制度,对8个社会重点领域资格互认,并试点面向港澳聘用公务员、招聘企业单位人员。2、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集约粤港澳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认可业务,提供咨询及受理服务。3、推进社保跨境合作试点,推出珠澳零通关跨境社保通办。4、建立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入驻多家港澳法律机构,将在人才交流、培训推广、专业研讨、法律科技等方面合作。5、出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探索放宽产业、投资、医药、金融等领域市场准入。
第二题
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粤港澳三地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的优势。(30分)
要求:分析透彻全面,不超过300字。
【中指答案】
1、文化同源、血脉相通,三地自古同属百越之地,以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为主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湾区城市群语言、文化一直延续。2、地域相近、山水相连,三地历史文化遗产可串联沟通,共建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3、孙中山为共同文化财富,是三地历史文化中宝贵而核心内容,他在三地留下的众多历史足迹连成一体,形成文化遗产游径。4、粤剧、醒狮为共同文化形式,澳三地联合将粤剧申报人类非遗,来往交流开展文化活动。5、有协作办展的合作传统,香港文物界帮助广东博物馆筹建收集藏品,各地艺术展调拨共享藏品。6、文化产业为新兴支柱产业,三地文化产业增速极快,2018年增加值已达5458亿,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带动作用突出。
第三题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逐浪前行,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实效和经验”,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文章主题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篇幅在800-1000字。
【中指范文】
聚焦国际一流 聚力先行先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抢抓历史机遇、创新示范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基础设施硬联通。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迈进的基石。一是聚焦新基建,5G智慧港口、横琴超算中心、5G宽带城市群等大批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展现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二是聚焦标志性工程,超级工程跨海穿洋、口岸机场规模壮大,带动开放能级不断放大。三是聚焦中心城市建设,全国最快地铁、首座综合加能站等相继建成,广州综合枢纽日益完善,大湾区城市间的内联外通更加便捷。四是聚焦生态建设,打造大湾区天然“绿肺”、建成虚拟电厂、新能源汽车增速领跑全国,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规则软连通。推动体制机制融合衔接,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是探索制度建设,通过试点不断扩大社会民生重点领域的资格互认,打开双向交流的大门。二是创新公共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社保跨境合作试点,为粤港澳居民生活工作交流提供便利。三是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松绑,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优质人才服务环境,吸引港澳优质企业、高端人才落地生根、创新创业。
文化共建心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资源丰富,是一体化发展的人文纽带和潜力所在。一是共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充分挖掘提炼大湾区地域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文化财富,打造特色游径。二是共同打造文化品牌,对粤剧、醒狮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三是共同繁荣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企业服务,发掘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区域融合要素通。推动各地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叠加、优化升级,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是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一是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粤西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二是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广州港与湛江港合力搭建便捷物流通道,推动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三是培养产业人才,实现本科、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四是完善交通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铁,全域步入3小时经济生活圈,大湾区融合更加紧密。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实效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信心与智慧。下一步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