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日报申论范文,笔杆子yyds!(五)

2022-07-31 22:10 作者:华智公考  | 我要投稿

人民日报的文章,如果仅仅用来积累金句,实在是太太太太浪费了!

行文结构、逻辑思维、出彩的观点,甚至精准度极高的词汇表达,都值得我们去琢磨。

先学会拆解优秀文案,会拆、会模仿,才有可能会写

申论的学习就从读范文开始吧~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人民网评《保护利用,让黄河文物绽放新光彩》

祝大家看得开心,学得愉快~

啾咪ヾ(^▽^*)

范文结构:

原文第一段: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物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如何推动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开启新篇章,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部署,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施计划和具体行动指南。

开篇赏析:

前两句都在描述黄河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将黄河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为后文讲述“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做好了铺垫。本段的后半部分主要交代了多个部门联合印发《规划》这一事实。

本段的亮点在前两句,尤其第2句,我们可提炼出一句写作模板:“×××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在×××填上任意与文化有关的主题词即可。

原文第2段: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沿黄省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系统挖掘整理黄河文物资源,在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古建筑、石窟寺保护利用等方面,在推动黄河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事实证明,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可以有效支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

意义:

前半部分叙述了十八大以来在推动黄河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积极成效,后半部分则在列举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

从模仿的角度看,本段的后半部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甚至可以提炼出一段写作模板:

“做好×××,可以有效支撑××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深入挖掘××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在×××填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词即可。

原文第3段:

当前,黄河流域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黄河干支流所流经的69个市(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6.8万处。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整体水平不高,让文物活起来方法不多,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融入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效益发挥等方面尚不充分,难以形成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有效支撑。《规划》的落实落地落细,必将为提升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问题:

本段的核心,在于论述保护黄河流域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什么,总共用了6个短句,从5个角度切入,视角相当丰富。“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几个词经常“打包”出现,且简洁有力,我们不妨积累下来。开头引用一连串的数据,能够为文章提供较好的说服力,也能体现作者本人的功底之深厚。

原文第4段: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黄河文物保护的历史自觉。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这一切都凝结在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一城一镇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之中。保护好黄河文物,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于沿黄省区而言,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黄河文物,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做好保护黄河文物、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工作,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号召(一):

具体该如何做已经在《规划》中言明了。比起“建议”,这段话更像是“号召”。首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黄河文物保护的历史自觉”,这是一种保护黄河文物的态度。中间用3句话叙述了保护黄河文物的意义,最后将这一重要责任交给了领导者,强调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原文第5段:

深入挖掘黄河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以《规划》为蓝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黄河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号召(二):

上一段强调领导者的责任,这一段则在点明“创新”的重要性。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本段的好词好句。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直接当模板用!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

结尾: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文物更好走近大众,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工作,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我们才能让黄河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结尾赏析:

结尾段的功能,一向为总结升华,本文也不例外。结尾段将黄河文化保护上升到了“群众的期待”、“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最后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小到大,层层递进。我们在写作申论时,也可运用这段话的逻辑层次。

好词好句:

1.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物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2.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可以有效支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3.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这一切都凝结在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一城一镇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之中。

4.“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


看完有没有学到一点新东西?

小智在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赞叹:不愧是笔杆子,这文章真带劲!

如果考到了有关科技的话题,大家应该就没那么慌啦~

今天就暂时到这儿,下期再见,Bye~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我们的公考资料库~


人民日报申论范文,笔杆子yyds!(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