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 西游释厄传

2022-07-19 04:58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西游记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首先,从体裁上讲,它是一本充满神话色彩的小说,其故事原型为唐朝僧人玄奘前往西域求取佛经的故事。

       从其崇佛抑道的故事情节看,它被认为是一本宗教政治斗争的书,佛祖大弟子金蝉子投胎到东土大唐,却返回西天求取真经,观音大士更是沿途护航,通过这么一个手段来让佛法传入东方,从天庭到九幽下了好大一盘棋。以及师徒四人的相处,还充满了人际关系学的内容,总之就是很“社会”。

       从其主人公的经历来看,这又是一本带有自传体的励志求学书籍。三藏法师,从长安出发,以凡人之躯,克服种种险阻,历时一十四年抵达灵鹫山取得真经。其坚韧不拔的求学求真精神,又非常符合儒家精神。

       鲁迅先生将这本书归为神魔小说一类,并对明清学者从劝学、谈禅、讲道角度的评析一概给予了否定。认为《西游记》这本书就是吴承恩一时游戏之作,在之前各种已存在的西游故事基础上加入了其他神魔故事。因其中夹杂了各家故事传说,使得儒释道三家皆能牵强附会,但却并无一特定的宗旨。如果非要找出点什么,那以紧箍束缚心猿,加上三藏法师关于取经的论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说下誓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皇图永固”,就勉强算得上整本书的核心思想了。

       这也许就是西游的魅力所在,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从西游中读出点什么来。小说这个体裁本身,在文言文时代是非常不被看重的,属于文人中的异类。但这本由民间传奇故事编篡演绎而来,经过作者生花妙笔的加工的神魔小说,能成为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能有今天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成功的小说,拥有丰满的人物与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更是因为它本身就深刻契合中国社会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但又不仅限于此。

       且看作者在卷首题的那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渺渺茫茫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分清与浊,诞生的众生皆有求仁向善的心,想知道这一切万物演化的大智慧,就需要看这本“西游释厄传”。

       “释”是指,释家,也就是佛教;“厄”是指,灾难。西游释厄传,就是和尚西行历险记。参照西游此书的情节而言,这个“释”其实倒更像是一个动词:三藏法师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法布道,使众生离苦得乐,脱离苦海。

       但是,历史上将西游用道家那一套解释的,曾经是一个主流。明朝陈元之刊《西游记》序中有这一段话: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

       简单说,西游其实是一本讲以脏腑为丹炉,驱除心魔,炼成大丹之道的寓言故事。

       明清两朝广泛认为丘处机是西游的作者,讲的是道士炼丹的书。《聊斋志异》齐天大圣一篇写道“孙悟空乃丘翁之寓言”。

       丘处机这位全镇教掌教曾受到成吉思汗的邀请,因当时蒙古大军正处于西征途中,最终二人在中亚帕米尔高原的兴都库什山会面,铁木真当即询问这位“神仙”长生不老丹。

       长春真人对这位雄霸天下的元太祖直言,世上并无长生不老的丹药,只有强生健体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规劝元太祖“上至帝王,降及民庶,尊卑虽异,性命各同耳。”成吉思汗对其大加赞赏,并在随后的西征之中大大减少杀戮。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对此赞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便是丘处机雪山传道的传奇经历,对此他还写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在成吉思汗的大力推崇下,全真教一举成为了受到元朝皇帝敕封的第一大教。

       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对《金刚经》研究甚深,继承了吕祖思想的全真教第一任掌教王重阳公开主张三教合一。全真教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苦己利人为宗旨,包括丘处机在内的历任掌教的很多著述中,大量吸纳包涵了儒释两家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与西游记通融儒释道的特点非常契合。

       民国期间,经鲁迅胡适等大师考证,西游为明朝吴承恩所著,一直适用到现在。不管是大道金丹的修炼法门,还是和尚西行历险记,正如作者提在卷首的诗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那就看一看这本西游释厄传,知一知造化会元功。


1. 西游释厄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