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P4坦克,别看它丑,个别技术理念很先进

早在一战时,意大利作为一流列强的吊车尾就在坦克研制工作上落后了,不过在1919年时 ,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雨果·帕维兹就萌生了设计一种全新坦克的想法,这就是P4坦克。
其实以坦克来称呼P4并不准确,雨果本人也称它为轮式装甲战斗车,不过外界还是更多地称它为坦克,毕竟设想中它确实是干坦克的活。

雨果的设计是一种安装大直径车轮的装甲车辆,他认为安装巨大车轮,且轻量级的车体,有助于车辆通过复杂的地形环境,因此P4看起来很不寻常。
P4的车体并非一体式,而是当时非常罕见的铰链结构,并且车轮没有悬架,几乎为刚性固定,不过铰链式结构允许车体根据地形进行大幅度“扭动”,越野性能在当时来说相当好。

车体的引擎布置在后半段车体,采用四驱模式,通过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前部车轮,即使车体在转弯时依然能有效传输动力。不过车辆的转弯结构和常规车辆不同,并非靠改变前轮方向,而是直接改变前部车体方向来实现转向,因为扭转角度大,转弯半径仅6米。
为了降低重量,巨大的车轮没有采用橡胶结构,而是如自行车轮辐一般,同时为了增强抓地力,在轮辋外有凸耳结构,此结构应该是可以拆卸的,否则在公路行驶时会严重破坏地面。

第一辆样车重约4.2吨,没有武器装备,车轮直径约1.2~1.3米,它能以20千米的时速前进,跨越1.2米宽的沟渠,翻越1米高的垂直障碍。
在随后的样车中,车辆的轮毂直径增加到1.55米,强化了越野性能,同时在前部车体上安装了一门57毫米炮,可以向正前方射击。车辆采用2人车组,车长兼驾驶员,以及炮手。新的战车重量增加到5.5吨,长度约4.2米,宽2.18米,高2.06米,最大速度提升到24千米每小时。

应该说这是设计师雨果理想中的样子,是具备实战价值的装甲车辆,它在20年代以及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拥有强火力的装甲车辆,其57毫米炮能够应付当时大部分坦克,可以发挥坦克歼击车一般的作用。
尽管雨果仍在想办法强化P4的装甲防护以及机动性能,不过意大利军方却并不看好P4,理由是车辆的铰接式结构有点复杂,不太适合大规模量产,而且它的大直径车轮也不是那么耐用,很容易磨损。

有意思的是安萨尔多公司的负责人对P4很感兴趣,认为这种结构的车辆具有发展前途,于是他跟随雨果的思路设计了轮式坦克,这就像是一种安装坦克炮塔的轮式装甲车。
这种仿制P4车轮直径为1.5米,不过采用实心橡胶结构,行驶更加舒适,动力也有所加强。车辆全身铆接钢装甲,厚度在6~16毫米之间。虽然车辆仍为铰链式四驱车体,但是方向控制改为扭转后半部车体,可以向两侧扭转最大40°。战车上安装一座小型炮塔,正面安装一门小口径榴弹炮,后脑勺******,具有轻型坦克的火力。

仿制车也有创新的地方,在车体内部有一个水泵,以便于将进入车体内的水泵出去,这个设计可能是考虑到跨越水域、河流时所面临的问题;另外它还有一个增压设备,进气口具有净化结构,保证车内有高于外部气压的干净空气,这个设计可能是考虑到一战时惨绝人寰的毒气战,这一点倒和几十年后的三防装置有点类似。
其实轮式车辆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但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想轮式车辆获得和履带式车辆一样的越野性能是不切实际的,P4的失败对于意大利军队来说是好事,否则二战爆发意大利装甲部队驾驶着这样的车辆上战场,只怕是会损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