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题发挥】“毁灭你,与你何干?”——强弱、对错与好恶

2023-02-01 23:59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写给新读者:“借题发挥”是我借方舟故事情节来谈人生的杂谈栏目。会夹杂好多我从其他地方读来的东西,理解不一定准确,还请各自鉴别。谢谢捧场】


《登临意》结束了,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谈谈这个话题了:“强弱”、“对错”和“好恶”(意愿、“想做”)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所以说这是个合适的时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有足够的素材来讨论了,尤其是“赤霄”剑法的精神,和相关人物的剧情:“拔刀”之招破身外强敌,“泪锋”断心中对错,“云裂”明确自己的意愿。

另一方面,“人定胜天”这个主题在炎国线越来越清晰了。作为凝练的、具有力量的话,它很容易被口号化、被消解,相关的角色魅力会因此蒙尘。此时,站在所谓“剧情解读up”的立场,我认为发出这么一个提醒是有价值的,因为不分清楚这三个概念就难以完全地向各位展示角色们的魅力。


这当然并不是什么新奇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学界,抑或是通俗小说、漫画、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已经被反复讨论多次了。答案大体上也是公元前五世纪的那些,不过是一次次的重新演绎。

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讨论以下这几个问题:

  • 为什么说“毁灭你,与你何干”?(《三体》)

  • 为什么说“小孩才讲对错,大人讲利益”?

  • 弱是罪吗?

  • 为什么“反派”不一定是错的,“正派”也不一定是对的?

  • 什么叫做“把‘权力’意识形态化成‘权利’”?

下面开始正文。



“强弱”即事实

“强弱”,哪怕不管“赤霄”那篇专栏中对强弱的定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弱的奈何不了强的,在实力“悬殊”的强弱对峙中,强的一方占主动。(注意,是强弱悬殊)

这里只是单纯的对事实的描述。就像是《三体》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其实奈何不了三体人。


这就是所谓“毁灭你,与你何干?”因为在最悬殊的强弱差异中,弱的一方,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自己被“毁灭”的结局,所以才说,“毁灭你”这个结局,在事实上,和弱的一方没什么关系。

如果说面对三体人,人类还有一点点操作空间,还不算完全无关的话,面对二向箔,那就是更合适的例子了。


没看过《三体》?好的,没问题,换一些《明日方舟》的例子。

叙拉古黑帮杀人,是不需要问被杀的人什么感受的。就像是刺杀斥罪的那个杀手兼前法官,完全无法反抗,只能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又比如说卡西米尔的感染者骑士,除了血骑士这种强大到值得被细心利用的个体,或者焰尾这种能借到“势”的幸运儿,他们的命很大程度上并非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还记得《长夜临光》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几乎被殴打致死的感染者骑士杰米吗?卡西米尔现代商业社会——从竞技骑士比赛的组织方到每一位叫好欢呼的观众——要他死,杰米反抗其实对结果影响不大,无论是反抗的意愿还是具体的行动。

杰米的死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剧情发展,比如让马科维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但关键的是马科维茨——偶然之间掌握了权力的马科维茨——而不是杰米。


还有乌萨斯矿井里的感染者,比如说霜星,她得救虽然也有自己的努力,但关键在掌握“暴力”的爱国者的介入,爱国者比矿井守军强。而爱国者的介入主要是因为他自己,也就是他的“想做”。关键是爱国者的意愿,而不是霜星的意愿。之后爱国者尊重霜星的意愿,形成一段佳话,那就是后话了。

还有维多利亚的感染者工人,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安全措施缺乏,但也只能苦中作乐,接受现实。这就是同样句式、同样内容的另一种说法:“奴役你,与你何干?”相似地,澄闪的店被烧也和澄闪的意愿无关,事情的发生仅仅是对于追夜烟的人来说很方便。


这些“强弱”差异、恃强凌弱本身并没有“希望与存续”,所以在故事主体往往是不讲太多的、不讲太细的,讲来也没意思。

如果我处于强势,不用任何人教,我也懂得如何恃强凌弱,小孩子都懂得霸凌;如果我处于弱势,单纯向我揭示苦难的存在也没有意义,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毕竟这些事情虽然和我息息相关,但我的意愿不会被考虑。

被渴求的是答案,想要了解那些在苦暗中求索的角色们的答案,想要从中寻得对自己的启发。所以,这些悲剧只作为背景存在,讲得不多。而少讲不代表没有,这是整个泰拉舞台的背景、基础。


若要说这是事实、是故事的基础,那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其一,主线和支线的一个个故事所展现的“希望与存续”在哪里?难道那些反抗是无根浮萍,是注定失败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强弱”是相对的、是会变化的。

其二,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恃强凌弱是常见的现实,但是,这就对的吗?不完全是,本文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强弱”并非“对错”,强者说的话不都是对的,弱者也并没有背负着什么罪,但总有人在有意无意地模糊“强弱”和“对错”的边界。

两个问题都会被讨论,但我们先聊后者:“对错”是怎么从“强弱”中产生的。


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也许每一个叛逆的小孩都暗暗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那件事是错的?”究竟是谁规定了这一切是非对错?

不难发现,对错至少有两种:理论是否符合现实,以及道德上的对错。前者由现实检验,后者由每一个影响力大小不一的个人各自决定、传播、并互相影响。


在哲学的高度上,第二种对错在重要程度上至少和第一种一样,甚至更高。(当然,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中,第一种对错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哲学的高度上的)

因为当我们谈及“重要性”、价值判断的时候,本身问的就是第二种“对错”。


这里有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科学上定义的‘客观’对错”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很重要的。

在人类的科学水平并不能明显影响社会生活时,没有多少人在意科学。而在科学高度发达,以至于机械可以自我修复,人类不需要干预物质生产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科学的对错”也就变成了“‘茴’的四种写法”那样的无关紧要的事情。

我们会认为“科学的”就是“好的”、必要的、值得追求的,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科技快速发展、大幅改善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科技服务于当今时代最强大的力量,资本,的扩张。在之前和之后的时代,“科学”这种理论不见得那么重要。

总的来说,人类总是喜欢讲故事的,每个故事里都有各自的“事实上”的对错,而哪个故事更重要,则是由价值上的、道德上的对错决定的。所以后者更重要。


现在来回答“是非对错究竟是谁决定的”。

结合上述讨论和上一节的说法,在强弱悬殊的环境里,“是非对错”自然是由强者制定的,因为弱者的话语无关紧要,除非有强者处于个人喜好而主动让步。

而强者,掌握力量的,或者说掌握权力的人,他们所制定的对错规则、他们选择宣扬的“故事”,自然是有利于自己的。

就像是恰尔内在《玛莉娅·临光》中那样宣扬城市和骑士竞技的福音;就像骑士时代,骑士们讲着骑士的故事;在神民时代,天马们讲着天马的故事。

是掌握权力的人在骗人吗?当然不是,至少不需要是。骗人是指口心不一,或者说的和事实不一样。但他们可以是真心相信这一套的,又或者,他们只说了部分的事实。

恰尔内可以没有说谎,就像现实中那些把“勤奋”视作自己成功的原因的成功人士那样,他们也许真的勤奋,或者真的认为勤奋是关键,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说的很多人接受了,而这个结果对他们有利。

所以,“强弱”不是符合某种先天的“对错”,而是“强弱”的差异创造了对应时代、环境中的“是非曲直”。


与此同时,强弱的差异并不只存在于社会层面,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可以发现。

家庭中,一般来说,父母比子女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强,男性比女性强。(当然,三个方面都有反例)朋友之间,有求于人的、心中有愧的比较弱。

单位和学校里,上司比下属强,老师比学生强,集体比个体强。在网络社区中,各个小圈子中,都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强弱差异。

而这些强弱差异就会发展出不同的对错标准。各位可以亲自分析以下,是不是这样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菜就是原罪”这种话还有道理吗?毫无道理,但又理所当然。就相当于“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攻击性加强版。另外,是谁在鼓吹攻击性?


当“对错”是由强者制定的时候,那么,赞美强者的正当性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强者除了强制外还有什么正当性吗?又或者说,还需要什么正当性吗?用强者的标准赞美强者有任何意义吗?

这些全部是提问,不是反问,不要默认我有默认答案(*゚∀゚)

至少,我并非一个道德虚无主义者。我个人有自己的“好恶”标准,也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套标准。

我真心称赞某些人、某些事的时候,显然不是因为他们符合什么“对错”,而是因为我喜欢他们展示的美。

这里只是否认一些“多余”的“属灵的光”而已。这是应该区分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强的一方也未必要以物理上的欺凌和剥削弱的一方为目的,毕竟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存在双赢的可能的,比如各种爱。甚至强者也有因为让步过多而成为弱势方的,比如溺爱。

这里只是在说,强者占据“判断是非黑白”的主导的,ta 可以选择恃强凌弱,也可以选择让步。后者,我把它视作“爱”的定义。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为了更严谨,也不妨指出,所谓的“强者”不见得要以个体为单位存在,甚至不一定是少数人强于多数人,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这里只是说,强的一方主导了“是非对错”的判断,并不限制双方人数的比例。

至此,大概算是理清了“强弱”和“对错”的关系。


“强弱”的转变

变迁,老魏。我们走过的路早已后继无人。

我们的力量就是我们创造的生活本身。


事实上的强大,让掌握权力的人可以掌控是非对错,而被操控的是非对错又可以保护他们的权力,似乎,强弱双方的关系无可动摇。

当然不是这样。


猜过拳、玩过斗兽棋的都知道,强弱是相对的;下过象棋的也能明白,强弱也是取决于面对的局面的。

随着时间流逝,子女长大、父母衰老,家庭中的强弱关系也随之变化。而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中,看过历史——甚至只看过《叙拉古人》——的都知道,随着时代的变化,强弱是会改变的。

时代的变化,则是源于人们在通过劳动来生产、来满足生活的需求时,也在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新的需求。这个循环推动时代的变迁。

就像卡西米尔从天马到骑士,从骑士到商业联合。就像叙拉古从家族到市民。

(太深了,不展开,各自看《德意志意识形态》吧。这也许就是卢比奥所说的,“我们的力量就是我们创造的生活本身”。)

由此出现了变化,变化就允许了希望与存续的可能。主角们在苦暗中求索固然不见得一定能求到,但至少也不是绝对求不到。(这里暗含“时代”与“英雄”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先不展开,之后再说)



好好色,恶恶臭

“强”和“对”的关系已经被理了一遍。

强的不一定在道德上值得推崇,道德上的所谓正确也不一定强(给定一个说法,总能在某个方面论证它是对的,问题是有多少人接受这个角度,接受的人多就强,反之就弱)。

我们只能明确,强者有机会推广他们想要宣传的价值观。而他们推崇的,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当然,也不一定不是,万一认识到真理的人想造福全世界呢?小一点的,比如父母、哥哥姐姐、好心的前辈长辈、朋友。)

也就是说,强者说的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是好的

所以,别人说的“对错”标准并不能直接转换成我们自身的“好恶”标准。


就像是《登临意》中,几位女侠从父辈和社会上继承了某些东西,但又抛弃了某些东西,这就是个人的“好恶”和各个方面的“对错”之间的关系。

我们当然可以接受那些我们出生之前就存在的标准,那些由不同意义上的强者们,在家庭、社会、文化、制度、圈子中,有意无意间创造出来的规则。

另一方面,人也可以反抗所谓“强的”、也可以反对所谓“对的”。只要那是我们“想要”的。

这便是“对错”和“好恶”的关系。


喜欢好的色彩,厌恶恶臭的气味,这就是人之常情。如果那些比我大的东西让我生厌,我当然可以且应当反抗它。

正所谓,云裂天瞠,人定胜天(๑•̀ㅂ•́)و✧

是这样吗?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一,一个人,无论强弱,他自己的好坏标准、是非曲直的判断,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说好好色、恶恶臭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心、良知,那本心和良知又是从哪里来的?

二,如果想要“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要以弱胜强,或者单纯地随心所欲、不受规则和权威限制,可以吗?根据前面的讨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留到下一篇再说,剩下的最后一节,来聊聊:


条件与代价

切斯柏的反抗为什么会被玛恩纳阻止?

潘乔的反抗为什么根本入不了坎黛拉的法眼?

女伯爵格特鲁德为什么要以如此玉石俱焚的姿态反抗?

阿玛雅为什么要投入大海?


有人会说,这些角色的结局是他们不完善的反抗的“咎由自取”、是他们思想不自洽、方法论不合理、道德上的缺憾。

那么,还有一些问题:米莎、霜星、爱国者为什么会死?

他们的死除了带来悲伤,包含着一股意难平,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

霜星和爱国者不好说,他们的经历太厚重,但米莎的死,从动画的演绎来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米娅不够强。

如果阿米娅当时就掌握了泪锋、更加果敢,也许就可以制服——而不是由陈杀死米莎了。当然,没有如果。


我在评论中曾看到过这么一种说法:一些角色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意志强大,他们因为“想要”战胜、想要守护、想要登临而强大。

比起这种说法,我还是觉得仇白说得有道理:

人们常说,有仇报仇,生生世世。

与其说这是一句颠扑不破的道理,不如说它是一种结果。

曾经有多少人经过水寨时葬身江底,他们的亲人是否也应该向爹寻仇?

并非因为“想做”而强大,而是因为强大,才能够被我们读者看到他们的“想做”。强,是把“想做”做成的条件。

弱者就是“无可奈何”、就是“与你何干?”。这便是“强弱”和“好恶”的关系。


那如果我虽然弱,但依然有“想做”的执念呢?答案也早已给出:拔刀泪锋、奔夜绝影、云裂天瞠。

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泪锋”就是承担代价。用回炎国“人定胜天”的例子。什么叫“真正的战争”?“人定胜天”这四个字是怎么来的?是伏尸百万,江川淤赤,是从千死百难中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

练赤霄剑法不保证能成,还要付出代价,但保证的是“绝非一定不行”。就算现在不行,未来不属于你的某一代可能就成了。


那如果我不想“翻动土地”、不想改变世界、不想练赤霄剑法呢?只想像杜林人那样,不修穹顶、而享受生活。

际崖城的杜林人也早已给出答案:大可以享受一个狂欢的盛夏,但源石矿脉活性化的时候,也坦然接受就好了。

事在人为,怎么选都可以,不过要连同代价一起吞下去就是了。那需要内心的强大。至于怎样才能像杜林人那样心安……那是下一篇的内容。


总结

至此,本文已经梳理完“强弱”、“对错”、“好恶”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强弱差距是事实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是非曲直被塑造。对错的标准被人们选择性地接受,形成个人喜恶。然后人们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创造生活,无数个人共同创造的生活影响了强弱的平衡,对错和好恶随之改变。


本文的讨论还是比较不严谨的,对“强弱”的讨论也只考虑了强弱悬殊的情况,而没有考虑不相上下,或者在两个时代交替中的复杂情况。

“强弱”到“对错”,“权力”到“权利”的过程没有细说,因为剧情中例子也不算很多,所以留给各位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复杂一点点的情况:自认为强大但实质弱小而不自知。一般这种情况会被称为“傲慢”。这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明日方舟》里素材不多,最明显的也就《信仰号街车》。而且我个人很厌恶这种东西,没有丝毫美感,就不在此展开了。

至于“好恶”、“想做”具体是什么、怎么来的,也讲得不够细致。但这是因为下一篇要讲。



总之,以上就是我目前对个人与外界的关系的理解。

下一篇的关注点将被一百八十度扭转,谈谈我和树懒君对所谓“本心”与“良知”的最新理解,聊聊“内心的强大”和本文的“强大”的关系。

还没读《荒原狼》的该去读了(x),有几个重要引用是来自那里的。


当然,主要部分还是结合明日方舟的故事的。

当然,依然是默认各位很熟悉至今的全部剧情。

(๑•̀ㅂ•́)و✧

【借题发挥】“毁灭你,与你何干?”——强弱、对错与好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