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在研究中的成就与挑战
根据中国科学院6月26日消息,美国微软公司量子部门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创建可靠且实用的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突破,发表在《物理评论B》杂志上的论文中,研究小组描述了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以及他们在未来25年内建造可靠量子计算机的计划。

量子计算机一直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它被认为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未来。传统计算机是基于二进制系统进行运算的,每个比特只能表示0或1两种状态,而量子计算机则是基于量子位(qubit)来进行运算,它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状态,这使得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能够比传统计算机更快地进行计算。比如,用传统计算机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几百年,而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因此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至关重要。此次美国微软公司量子部门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意义何在?我们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中有什么成就、面临哪些挑战?

一、微软研究的意义
此次,微软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新方法来表示具有硬件稳定性的逻辑量子比特,该装置可诱导以马约拉纳零模态为特征的物质相——费米子的类型。目前,这些装置已显示出足够低的无序性,可通过拓扑间隙协议,从而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基于上述进展,微软技术副总公开表示,微软10年内就能制造出量子超级计算机。

如果微软计划实现,那么 这的确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突破:要知道迄今为止,量子计算机仍然是一个实验室产品,还没有实现商业化,但该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量子计算机商业化将不再遥远道路。
二、中国在该领域的成就
不可否认,在量子领域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6年,中国成功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卫星——墨子号卫星,实现了基于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7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实验,实现了四个城市之间的量子保密通信,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成功地模拟了一个含有56个量子比特的化学反应,创下了全球之最。
2019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实现了量子随机数生成,这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2020年,中国科学家通过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神光”取得量子霸权,成功完成了超过传统计算机的计算任务。
2021年,中国科学家通过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取得更高级别的量子霸权,并实现了更复杂的量子计算任务。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中国要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商业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挑战:目前量子计算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量子计算时容易发生量子比特的错误,需要更好的量子纠错技术来解决。
材料挑战:量子计算中需要使用到超导材料、量子点等高科技材料,这些材料的制备和控制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成本。
人才挑战:量子计算机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研究和开发,但目前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在硬件和应用领域。
安全挑战: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例如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解传统密码学中的某些加密算法,需要研究量子安全的加密算法和协议来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中国的量子计算机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实现商业化。此外,中国还需要解决量子计算机的大规模生产和量子错误纠正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才能让中国的量子计算机研究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结论
量子计算机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未来,它将带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革命。微软研究人员此次在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标志着量子计算机已经走向了商业化的道路。虽然我们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商业化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不过,国纳科技酱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该领域的人力物力投入,就一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没有什么是我们中国人干不成的。

我是国纳科技酱,百家匠心计划科普创作者;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协会前理事、西建大无锡校友会副会长;百空净/节能/环保领域实践20年。
重要声明:此处所发表的文章是作者国纳科技酱原创作品,版权归国纳科技酱所拥有,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