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历史调研室新视频的有感
历史调研室今天更了视频,讨论了一些关于苏联对华关系的问题,大家先自己看一下。

首先,笔者赞同视频的观点,在这里只是做一点补充。其次,作者在本文里要说点好话和坏话,喜欢或讨厌这些观点的人可以跳转到相关部分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坏话部分
苏联、苏共以及共产国际的对外政策向来是受人诟病的对象。作为中国人,我们很熟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如何让凯申大师掌握了主动权,或者说视频里提到的《苏日中立条约》和雅尔塔协定,以及“东北大拆迁”。同样的,我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改变西部边界以及出兵伊朗也算耳熟能详。至于冷战时期什么波匈事件、布拉格事件、珍宝岛之类的破事就更多了。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和执政党,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对的,但苏联和苏共的争议点在于:1、它所划定的“国家利益”是否合理?2、它满足这些利益的手段是否合理?3、它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以满足本国利益是否合理?
苏联的国家利益实在找不着边,比如《雅尔塔协定》中关于外蒙古(烂地,南边是一个不会威胁苏联的国家)、中长路和大连港(这不是中国领土吗?)的安排,实际上对苏联的国家安全影响不大,倒更像是想扩张势力范围顺便赚点钱。对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干涉也没有太多道理,至于入侵阿富汗就更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面灾难了——恐怕到战争后期,已经没几个人说清楚入侵阿富汗对阿富汗和苏联究竟有什么好处了。
苏联实现它的国家利益的手段也常常超出了实际需要的范围。例如,确保北部边界安全,一定要和芬兰作战吗?实际上芬兰的政坛既有亲德派,也有亲英法派,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这层关系,争取它中立,苏联是可以确保芬兰不加入轴心国一方的。又比如与英国合伙占领伊朗,从后续的表现来看,伊朗军队脆弱不堪,几乎不可能对苏联造成实际威胁,而且德国也不可能真的穿过已被英国和自由法国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向伊朗派兵。当然除了道义层面,苏联也是社会主义的代表,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在民众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心中的形象,如果采取这样不受欢迎的措施,不仅损害了苏联的国家形象,也会破坏马*列主义的声誉。
苏共常常通过共产国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党头上,比如二战爆发后,为了维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共多次借共产国际要求各欧洲国家共产党宣传与德国的“和平”,反对组建抗德抵抗运动。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苏联的国家利益不应该凌驾于共产国际的宗旨,因为共产国际本身就是一个国际主义组织,如果某个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共产国际之上,那共产国际的国际主义性质就不复存在了,它的道义优势也就大大减弱(如果不是完全消失)了。
说到底,维护国家利益无可非议,但苏联和苏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老子党”、大国沙文主义作风,虽然一定时期满足了苏联的国家利益,但从长远看损害了苏联和马列主义的声望,某些决策,比如入侵阿富汗,更是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归根究底,无论苏联出于怎样的理想建立起来,它在对外政策上总是以本国利益为主,而将国际主义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这是以粉丝心态看待苏联的人们应该记得的。
好话部分
当然,如果对苏联的态度走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全盘否定,也是不对的。
我看到有些人把苏联叫做“邪恶帝国”,也有人认为斯大林是“民族主义新沙皇”,这些看法是有点偏激的。
我们首先要搞懂沙皇是个什么东西,沙俄历史上不计代价地扩张领土,向西征服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和波兰,向南入侵奥斯曼帝国和波斯,控制了中亚和远东(俗称的“外东北”),还想把手伸进阿富汗。而斯大林呢?不管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限制,他的对外扩张都是有限度的,比如签了《百分比协定》之后,他就真的不管希腊共产党的起义了——虽然这也不光彩。苏军撤离了东北和伊朗,而如果是沙俄肯定就赖在这里不走了,而且是有先例的:1911年沙俄干涉波斯革*命,然后驻军到十月革*命发生;八国联军侵华后沙俄占领东北,直到1902年才撤出,而且只过了两年又回来了(日俄战争)。
我们也要意识到,苏俄/苏联的外交政策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列宁时期,苏俄/联还是比较热心地支持各国的革*命事业的。斯大林时期虽然推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但也有限度地输出了社会主义(虽然大多失败了)。直到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你滴勋宗)时期,苏联才完全沦为像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超级大国。如果非得说“邪恶帝国”,那也是赫、勃两人执政时期了。在列宁时代,苏联支持了许多国家共产党的成立,也为他们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各种帮助。斯大林时期,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难以想象地巨大牺牲,连丘吉尔也说:“如果希特勒入侵了地狱,我也要为恶魔说几句好话。”即使是赫勃时期,苏联支持了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家或地区的独立斗争,也不能说对历史没有半毛钱贡献。对于给苏联给出差评的人来说,他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把这些历史贡献纳入他们的评分标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