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答
天尤有其动静之别,大道生于斯替。
灵山取经成佛,道场峨眉山。猢狲衣金发,披袈裟,盘坐石莲上,定神五气间。
......
有一顽猴,从游客手中夺下手机,摆弄两日,忽愤愤掷其于地,兜转深林半日方入一秘境。秘境之中,有一石猴,隐隐金光发于毫末,叮铃之声由中传出,细听之下,似有清泉流水,林深鸟鸣之象。
“老祖!老祖!咱们不要当佛祖了。”顽猴声音在洞中徘徊三四圈,恍然消散,亦无回答。顽猴大急,攀上石猴大腿,两臂吊在石猴手腕上,喊道,“老祖,老祖,我要你是齐天大圣嘛!不要你是斗战胜佛。”
“啪!”的一声轻响在洞中传开,原来是一个金色的巴掌打在顽猴屁股上。石猴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隐约可见浩瀚星空,未开口,四方音起,道:“窃人财物,该打。”
“呜呜呜,老祖,我是买的,我给了桃子。”顽猴捂着屁股,略感委屈。
石猴轻笑一声,“啪!”又是一金色巴掌拍下,“不问自取,便是窃。”
顽猴疼得两眼欲泪,嘟囔道:“我见凡人痴迷此物,本只是想借来看两日,但上面种种言论颇有道理,亦有关于老祖的。”
石猴深吸一口气,法定石身,一念自由,升起了与顽猴聊聊的心思,笑道:“人类纠天理,循因果,虽不能变其法,却善御其势,小猴你所见之手机,仙魔妖鬼佛,见者无不赞叹其中巧思,亦有乐于其中者。”
“老祖,他们说,你原本是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凭一根如意金箍棒搅得天地色变,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由,你成了佛,反而缚心束性,尤入樊笼。”顽猴挥舞起手臂,说道,“何不去了这佛位,重归大自在,回那花果仙境快活去?”
“哈哈。”石猴笑骂道,“顽猴。”恍然有所忆,低吟一声:“阿弥陀佛......”随即说道,“世人皆重己,己以为自在则彼自在,然世事不由人,世人常不得于己,故常羡于彼。吾尝撒性于诸野,遍青山,游流川,卧白云,饮甘霖,仿若超然,如今思来,不过小自在。”
“老祖,老祖,这竟只是小自在?”顽猴搔首挠背,顿觉老祖所说与自己颇有几分相似,便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说道,“我也是小自在,我也是小自在。”
石猴点头一笑,继续说道:“小自在者着自在相,形于天地,得于外物,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继而所求更甚,所得常不自足。”
顽猴听后,龇牙咧嘴一阵,“老祖,俺游于山水之间,嬉戏野兽之群,又慕人间风景,羡煞凡世灯红酒绿,实为小自在,俺要大自在,俺不要小自在。”
“目雨则悲,怀晴则喜,望秋落泪,入春展颜,悲喜之替系于世相,哀乐之转动于外物,故佛曰着相。若心中放下万物,快然乎己存,不着外相,此为恰自在。”
“咿呀,俺,俺曾闻杨朱之论,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取一毫而损天下,吾亦不为也,已是惊为天人,如今听老祖一评,这还只是恰自在,那何为大自在?”
“阿弥陀佛......世有大自在,然尚不可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可老祖困守石身,哪有什么自在?”顽猴坐在地上,嘟囔道,“他们说,越是靠近灵山,妖魔越是横行,足见那群佛陀伪相,老祖哪怕不成佛,得个小自在也比如今强。”
石猴轻声一笑,说道:“所谓大自在,须得我与世间共自在。动心忍性,肩负苍生之自由,便是吾之自在。”
“这哪是自在呀?这分明是大不自在。”顽猴上蹿下跳,大叫着,“一点儿也不自在。”
“物极必反,大自在即在大不自在之中。秉苍生之志,背欲弃性,行之万万里,沐风栉雨,披荆斩棘,虽无自在相,然吾亦一往无前,无怨无悔,死而后已,此中真不得自在乎?”石猴轻笑一声,“猴儿可知坚定吾取经之心的,除去十万八千里的磨难,还有一路上的妖魔,灵山之下多大妖......既然吾成佛了,从此便不会了。”
石猴轻轻一点,被顽猴偷走弄坏的手机恢复如初,回到主人手中,而顽猴忽然化作人形......派出所拘留十四天。
顺便带一句鲁迅先生的话:
冷笑的人,虽然反对改革,却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即如文字一面,白话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不甚提得起笔。照他的学说,本该去“数麻石片”了;他却又不然,只是莫名其妙的冷笑。
......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所谓冷气与那冷笑应是一种冷的,网络上常言阴阳怪气是中国人的传统艺能,这莫非就是“稳中向好”之类言语的由来?当真是冷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