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000亿大手笔,这也是科技向善应有的样子

2021-08-27 09:35 作者:中国公益万里行  | 我要投稿

  前不久,朋友圈被“腾讯再投500亿元资金助力共同富裕”的信息刷屏。人们热爱吃瓜的当下,一般这类企业公益新闻很少会引发大量转发和点赞兴趣。

  这条新闻之所以出圈,可能主要因为这几个因素:其一,500亿太大了,加上腾讯4月份的500亿,千亿确实让人震撼。其二,中央刚刚高规格地提及共同富裕,腾讯立刻响应,让人看到了大厂把自身融入时代和国家脉搏的自觉。其三,“共富”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对国人确实很有感召力,这家已经深度嵌入公众生活的大企业的积极参与,让人感觉这个词已经开始从文件中走出来。

  腾讯4月份的500亿,是宣布新一轮战略升级,对外发布“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核心战略时投入的500亿。新战略发布100多天以来,腾讯在各方面展开了探索,包括促进公益生态发展;助力社会重大应急与救灾,比如河南水灾;成立为村发展实验室,投身乡村振兴等。两次的500亿,加起来正好是1000亿。

  1000亿是什么概念呢?我看了一下腾讯去年的利润,约等于去年其总利润的80%,也就是相当于10个月赚的钱。这是很了不起的,先富起来的大厂,1000亿的真金白银,一年总利润的五分之四拿出来,投入到诸如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痛点类”民生领域,通过带动这些领域帮后富,这是对共同富裕最实在、最生动、最名副其实的阐释。

  此次再投500亿,不是普通的公益慈善,而是企业战略融入国家战略。不少网民的留言挺有意思,有的说,1000亿大手笔,腾讯一次次告诉我科技向善长什么样子。有的说,话音未落,第三次分配已落实,企业成为响应最及时的排头兵。

  跟一个法国朋友聊过企业家这个话题,他从“他者视角”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透视,挺深刻。他觉得与欧美企业不一样,中国企业身上多有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主动将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在国家战略框架中定位自身,主动融入战略之中变成一部分。他觉得这是一种深刻的儒家文化熏陶、儒商使命感。确实看得很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是同一种文化熏出来的,会在国家和时代的方位中定位企业的方位。近年来,包括华为、腾讯、福耀集团等科技大厂、实体经济企业,在脱贫攻坚、教育扶持、乡村振兴、互联网公益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依靠自身品牌、技术和数字化能力助力社会发展,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充分发挥企业在“三次分配”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一次改革红利的反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而腾讯又堪称最让深圳骄傲、最有特区代表性、最有改革开放基因的企业之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原初承诺。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自带反哺的传统与基因,成为富起来的大厂后,以千亿大手笔增进社会福祉,在助力共同富裕上进行探索,不忘本,没有忘记先富者的使命,挺让人欣慰的。

  1000亿元属于震撼级的投入,钱多,更要看钱怎么花。腾讯在发布中说,这两笔各500亿元资金投入,一个着眼未来,一个立足当下。4月投入的首期500亿元资金“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更多着眼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而本次启动的“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则更呼应当下关切,聚焦于带动低收入增收、帮助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增效、资助普惠教育共享等切实带后富、帮后富的领域。这就是看得见的科技向善,既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体现了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优势,用企业最好的资源,在科学、教育、医疗、数字化上推动普惠共享。考虑到最弱者的最大利益,这是共富在当下最朴素的追求。

  “大厂”之谓大厂,有平台生态的放大效应,这也是腾讯助力共富更让人充满期待的地方。他的产业链深深嵌入公众日常,覆盖到很广很深的领域,形成互相连接的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围绕共富驱动起来,会形成超过1000亿的乘数效应。这也是“大厂”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之所在,不仅在就业和增长的一次、二次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三次分配中至关重要。

  作者:博士老青年

  来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1000亿大手笔,这也是科技向善应有的样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