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废弃物
1.固体状溴化乙啶或溴化乙啶(EB)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如凝胶废弃物)
溴化乙啶凝胶废弃物、溴化乙啶接触物(如手套、抹布、枪头)必须以较厚红色塑料袋装。清楚地填写废弃物识别标签,表明袋中物品并标明特定实验室。将标签贴在装废弃物的袋上,贮藏在指定废弃物收取地点,定期进行焚烧处理或与环保部门安排废弃物收取事宜。
2.溴化乙啶溶液
溴化乙啶溶液是BSL-2实验室,尤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经常要接触的强致癌性物质,不仅能诱导有机体突变,而且有中度毒性,易挥发。因此,严禁实验室随便丢弃溴化乙啶溶液。未经处理的溴化乙啶溶液不允许排放。取用含有溴化乙啶的溶液时务必戴上手套。此种废液安全排放前,可用下述方法处理。
(1)溴化乙啶浓溶液(即浓度>0.5mg/mL的溴化乙啶溶液)的净化处理
1)方法一
①加入足量的水使溴化乙啶的浓度降低至0.5mg/mL以下。②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2体积的新配制的5%次磷酸和
0.12体积的新鲜配置的0.5mol/L的亚硝酸钠,小心混匀。
切记:检测该溶液的pH应<3.0。市售次磷酸一般为50%溶液,具有腐蚀性,应小心操作。必须在临用前现用现稀释。亚硝酸钠溶液(0.5mol/L)的配法:用水溶液34.5g亚硝酸钠并定容至终体积500mL,现用现配。
③于室温温育24h后,加入过量的lmol/L的碳酸钠。该溶液可予丢弃。
2)方法二
①加入足量的水使EB的浓度降低至0.5mg/mL以下。
②加入1倍体积的0.5mol/L KMnO₄,小心混合后,再加人1倍体积的2.5mol/L HCl,小心混匀,于室温放置数小时。
③加入1倍体积的2.5mol/L NaOH,小心混合后,可丢弃该溶液。
(2)溴化乙啶稀溶液(如含有0.5μg/mL溴化乙啶的电泳缓冲液)的净化处理
1)方法一
①每100mL溶液中加入2.9g AmberliteXAD-16,这是一种非离子型多聚吸附剂,可向Rohm & Haas公司购置。②于室温放置12h,并不时摇动。
③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溶液,丢弃滤液。
④用塑料袋封装滤纸和Amberlite树脂,作为有害废弃物予以丢弃。
2)方法二
①每100mL溶液中加100mg粉状活性炭。
②于室温放置1h,并不时摇动。
③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溶液,丢弃滤液。
④用塑料袋封装滤纸和活性炭。
注:用次氯酸(漂白剂)处理溴化乙啶稀释液并不可取;溴化乙啶在262℃分解,在标准条件进行焚化后不可能再有危害性;AmberliteXAD 16或活性炭可用于净化被溴化乙啶污染的物体表面。
2.上海实验室固形废弃物
不要将玻璃碎片、破裂或废弃的玻璃器具、用过的尖锐器具(如针头、注射器、手术刀片等)、废旧电池、荧光灯管和高强度放电灯以及化学废弃物投放到生活垃圾桶内。荧光和高强度放电灯一般含有15~75 mg水银,如果被随意丢弃,这些水银会流出并污染地下水或其他物品。实验室内产生的固形废弃物应妥善处置。
(1)利器与针头的处置 利器与针头(手术刀片与注射器针头)都具有潜在的感染危害。为控制此类危害,利器及针头必须放置于金属器具或坚硬、无透性塑料容器中。盛放不可回收的利器或针头的容器需耐压、耐热并可进行焚烧(如非PVC制品)。此容器建议最好采用红颜色,如非红色则应是其他易于辨认的颜色,并能在其表面清晰标注“利器”字样。
处置利器与针头可参考如下操作(以不可回收利器为例):
1)将所有利器、针头收起,放入利器容器中。
2)在放入容器前将所有感染物品化学去污,或装满容器后将其整个进行高压消毒。
3)确认关紧盖子。
4)清楚地填写废弃物识别标签,表明内装物品为利器,使用条状编码标明特定实验室。将标签贴在装袋的废物上。将整个容器存放在指定废弃物收取地点。
5)不论是经过高压还是未经高压的利器容器,都需存放在指定危害性废弃物处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