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砚香”弥漫!肇庆这所学校,大力打造端砚特色校园文化!


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
是肇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是广东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2006年肇庆端砚制作技艺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肇庆市第四中学
毗邻千年端砚古村白石村
从1958年建校起
就同端砚结下不解之缘
↓↓↓↓↓
学校秉持“砚呈风雅颂
胸怀天地人”的校园文化
于2013年挂牌肇庆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
数十年磨一剑
探索出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校园文化之路
校园处处闻“砚香”

走进四中
充满书卷气的校园里
端砚元素随处可见
书香砚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校道旁,有一四角古亭,名为品砚亭。内置“传承砚”一方,重达5吨,巍然屹立,尺寸之大,业界罕见。上书“端砚文化教育基地”,雕刻汉代螭龙玉璧及系列印章。巨砚的题字、设计、雕刻、撰文,由肇庆端砚文化界领军人物黎铿、刘演良、张庆明、杨焯忠、骆礼刚等人精心构思设计打造。

图源:端州电视
校道里
有数条端砚文化长廊
图文并茂,讲述端砚故事
名家介绍、名砚欣赏
端砚文化在此娓娓道来
课间时
校园广播里响起校歌《砚呈风雅颂》
歌中唱到
“耕砚墨透书香,颂风雅天地人
心阳光好少年,砚名城第四中……

学校设有端砚文化馆,整个展馆面积共160平方米,藏砚140余方,俨然一座端砚博物馆。这些端砚多是四中人作品,他们中有的是国家级大师、有的只是在校学生。石材涵盖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端砚名坑;主题有传统山水风光,也有现代生活元素;雕工有浮雕、镂空雕、深浅刀等。


展馆将端砚教育
和四中的发展历程有机结合
生动展现了一代又一代
四中人弘扬端砚精神、无私奉献的
生动场景和精神风貌
在这里,端砚千年文化一览无余
也成为四中端砚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
成为四中最耀眼的风景线

图源:端州电视
循循善诱育“砚苗”

为了让学生
在端砚文化熏陶中成长,
具备一定的端砚文化技能,
四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案
七、八年级
开设了端砚文化教育课程
每学期20个课时
每位学生都需要接受两年端砚文化的熏陶

四中学生正在老师指引下进行端砚雕刻实践课。受访者供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成立端砚教研组,由有兴趣的优秀老师兼任端砚课老师,根据科目特点,围绕端砚文化,进行学科渗透教学。比如语文老师讲授端砚文化,历史老师讲授端砚历史,美术老师讲授端砚设计,地理老师讲授端砚石质等等。

教程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学校编撰出版《学校端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并以此为抓手,根据初中生特点,自编出版系列教材《砚乡说砚》《端砚的历史和文学意蕴》《端砚的石韵和美学意韵》,自成体系,堪称端砚教育的小百科全书。

四中对端砚教学
实施了多方位立体教育手段
待学生积累了一定理论基础后
再在端砚实践活动室亲手实操
叮当声中
一个个作品脱颖而出
一方方顽石被赋予生命
为向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学校还聘请各级工艺美术大师为端砚文化教育专业导师,并设立10个校外端砚教育基地,通过端砚大师到校开展讲座、组织师生参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大师工作室等,真正实现端砚文化全方位渗透学校教育。
工匠精神铸“砚魂”

虽然
四中学子的主要任务
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学习
但端砚文化这门“副业”
在学校几代人的接力下
稳步发展,茁壮成长,办得有声有色

据不完全统计,肇庆端砚行业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中,有八成是四中毕业生,行业从业人员中,也有八成是四中毕业生。他们当中有梁焕明、梁佩扬、梁金凌、杨焯忠等佼佼者,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一线工匠,他们是肇庆端砚文化的坚实传承者。

以上图 图源:肇庆市第四中学《非遗进校园》视频截图
同时,更多四中学生并不从事端砚行业,但系统的端砚文化学习,让他们掌握了端砚基础知识,从端砚历史到端砚文化,从砚坑分布到石材辨别,从设计工艺到各种雕工。几乎每个四中学生都能娓娓道来,他们是肇庆端砚文化的优秀宣传者。

在校长刘卫川看来
四中的端砚文化教育
把端砚所蕴含的温润可塑的品质
把制砚过程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把一代代制砚人
对家乡这块名片的坚守与感恩之情
与校园德育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特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逐步构建出属于四中特色的学科融合课程
-END-
第一教育内容团队 转载
来源 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