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二战野战通信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181号:二战野战通信-World War II Battlefield Communications。原作者Gordon L. Rottman,绘图Peter Dennis。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野战电话
被各国军队广泛使用的野战电话是最可靠最安全的战术通信手段。电话箱可以是木制的,也可以是各种金属制的,或者像人工树胶这样的合成材料制作的,它们大多数则通过帆布或皮革制作的携行包携带。
A1:美国陆军的EE-8型野战电话也大量供应给苏联,如图所示它装在一个皮箱里。战前和战时早期的该型电话采用铝制壳子并且使用皮制携行包,它们的尺寸为9.4×7.25×3.5英寸(24.6×18.4×8.9厘米)。由于皮革在热带不耐用,所以这些携行包后来开始采用帆布材料制作。EE-8-A型野战电话的铝壳尺寸略大一些,尺寸为9.7×7.8×3.5英寸(24.6×19.8×8.9厘米),同时搭配帆布携行包。采用钢制壳体的EE-8-B型虽然不配携行包,但它拥有经过处理的皮革顶盖。此外该型电话与之前型号的不同之处还包括使用了经过改进的话筒。另外,每支步兵营会装备8台EE-8型野战电台。
A2:简单的美国陆军TS-10型听筒是一种声能电话,每支步兵连装备两只。
A3:在获得EE-8型野战电话之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初使用的是这种MCt-1型声能警报电话。注意它的表面涂成美国海军陆战队版的森林绿色漆面。
A4:英国和英联邦军队小型部队级别的使用D Mk V型电话,它带有一体式莫尔斯电码密钥。
A5:特别用于远程有线通信的使用莫尔斯电码的英国Mk III型富勒电话机(Fullerphone)。
A6:战争开始之前苏联使用各种各样的仿制的或外国制造的野战电话直到1943年确定使用了这种TAI-43型野战电话。战争早期使用的型号还包括UNA-I-42型、UNA-F-42型和TABIP-2型。
A7:德国的Feldfernsprecher 33型(Feldfernsprecher的字面意思是“野战远程扬声器”)地面联络电话。
A8:日本的九二式(1932年)电话拥有独一无二锌制的话筒和其他一些部件。

B:美国连和排用电台
这里展示了四种营、连和排级最常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这些“通讯兵电台装备”(SCR)也大量提供给苏联和自由法国。
B1:著名的SCR-536型“手提对讲机”用于各排以及连部之间的通信。操作它时天线保护套会被摘掉,然后伸缩天线被拉长的同时等于打开了对讲机的开关。
B2:笨拙的SCR-511型电台(绰号“娃娃跳”)早先曾被用于连级和排级之间的通信,直到它们被SCR-536型电台取代;图中这名电台操作手脚边放着独立的Pe-157型供电组。棍子型的机体中央是BC-745型无线电收发机,它与上方的通信天线之间的握柄上安装着通话开关,操作手通话时则需要对着笨重与电池合成一体的t-39型胸挂元件上的“话筒”说话就可以了。
B3:连级和营级使用的背包式SCR-300型“对讲机”是最早的有效调频战术电台之一。带有麦克风的纤细版Hs-30型耳机可以戴头盔时戴着,图中它挂在天线底座上。
B4: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主要供营级单位通讯(有时连级单位也使用)的TBY系列“超便携”背包式电台。1944年年中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大量使用SCR-300型和SCR-536型电台。

C:盟军和德国的战术电台
注意本图中各图并非同比例绘制。
C1:通过背包携带的英国18号无线电台在1940年到1941年间才配发部队,那个冬天,这种供各连队与营部联系的装备实验性地配发给正在Lochailort训练中心受训的新成立的“突击队”。本图展示了它的顶部和底部的钢制外壳与可折叠帆布防雨罩打开后的样子,尺寸为10×17×8英尺(25.4×43.2×20.3厘米),同时展示在图中的还有上部的无线电接收器和下部的发射器单元以及发射器单元下方的干电池盒。机动时,如需必要才会组装在一起的12支1英尺(30.5厘米)长的天线组件会夹在电台的侧面,一部地面天线则使用单独的背包携带,这只背包里还会携带备用旋钮和莫尔斯电键。4号手持麦克风如图所示(与对话交换机合成一体),而两只2号耳机分别供电台操作员和指挥操作员的军官使用,因为它带有可调节分叉套筒,所以必要时也可以单独由一个人戴在头盔下使用。
C2:本图展示了1943年装备的只能接受声音的38号无线电台放倒时的样子,也就是它的底面是携行时紧贴着无线电操作手上半身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带D型环和窄条腰带的携行帆布框架。与18号电台一样,这种无线电台的有效通讯范围是1到5英里(1.6-8公里),虽然还未普及,但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它已经成为排与连之间通讯的重要工具。自重27磅(12.3公斤)的这种电台要比18号电台轻7磅,并且外形更方便操作者隐蔽。装在独立的小包里的2号接线盒里则装着电池组、耳机和2号喉式传声器。
C2a:这是1945年春时38号电台的操作手。这一时期一些英国的前线步兵得到了丹尼森式迷彩外套(不过带“防风”套头帽的款式更为普遍)。注意喉式传声器此时是受欢迎的创新型免手持款式。扣在37年版织物背带后背位置上的“通信包”(也可以挂在胯部)用来装电池和接线盒;电池和麦克风导线穿过左臂,而Y字形的耳机导线从脖子后面穿过。这名电台操作手只携带一只装弹药的“基本型包”(图中有一只MkIII型头盔挂在上面),但在D日许多人员装备的是斯特恩式冲锋枪而不是步枪。电台的织物框架挂在织物装备背带上的另一侧,同时它通过连接电台底端的腰带辅助固定。
C3:苏联的6-PK型电台是红军所使用的几种便携式电台中的其中一种。这种48磅(21.8公斤)重的电台由2人携带,并作为营与团通讯的工具。它的结构普通,外壳是用帆布覆盖的木头制作的,除了杆状天线外它还可以与电话线连接。
C4:德国的d2型“无线电背包”(TornisterFunkgerät,也被称为Dora 2型)被用于各营与团的通讯或是步枪连和支援连与营部的联络。它可以在机动中使用,电台携行员把背包式电台(左)背在身上,而电台操作手则背着装电池和附件的背包式箱子(右)跟在后面。图中的电池、耳机和手持麦克风的导线都被有意地缩短绘制的以适应本图的尺寸需要。

D:烟火发射器和信号枪
D1:美国在排、连两级使用两种手持式信号弹发射器来发射用于定位的彩色信号弹或发烟弹。图中这种40毫米口径的M4型信号弹发射器(图中所示的是已拆解的状态)长度不到12英寸(30.5厘米),它可以发射多种降落伞定位信号弹和“连闪”信号弹。推弹进入枪管之后信号弹会被弹簧卡环卡住,然后向坚硬的表面上击打信号弹发射器的底座就可以发射信号弹了。
D1a:M17型“白色闪星”降落伞定位信号弹在发射后稳定翼会首先展开,然后在飞行100英尺(30.5米)之后弹体会自身翻转。
D2:美国的37毫米口径M9型信号弹发射器从尾部装填单闪或双闪航空信号弹。手掌心拍打信号弹的底座就可以发射。
D2a:M42型绿/黄双闪航空信号弹。
D3:英国所使用的大量长管和短管信号枪实际上与一战时所使用的没什么变化;图中展示的是1英寸口径2号Mk V型信号枪。另外一种使用的型号是1.5英寸口径的3号Mk I型,它可以装在与老式武装带连接的棕色皮制手枪套里,或者更常见的只是在连接一条脖绳的情况下简单地掖在腰带里或是弹药包后面。
D3a:“1英寸口径Mk XIV型红色信号弹”。
D4:澳大利亚的1英寸口径1号Mk III型信号枪采用黄铜框架和枪管;枪的其他部分和英国的Mk III型信号枪一样使用锌制材料。
D5:苏联的27毫米口径M1943式信号枪。
D6:德国的26毫米口径短管信号枪由Walther公司制造,1934年开始采用并在整个战争期间持续使用。
D6a:短弹筒蓝色信号弹。
D6b:长弹筒蓝色信号弹。
D7:这名德国下士正在装填稍晚装备的26毫米口径LP42型手枪,它由便宜的钢制冲压件制成,并搭配昂贵的黑色皮革材料信号枪枪套(通过腰带后部的套环和背带上的D型环固定),枪套前方的套环用来装清洁棒。斜背的信号弹箱最初是皮革版本的,后期则是黄绿色帆布做的,它可以装18枚信号弹,并可以通过信号弹末端的彩色编码来识别它们的用途。
D7a:这名下士在口袋上扣着一只“野战口袋灯”(Feldtaschenlampe),除了普通手电筒用的透明镜头,它还可以通过滑动开关切换红色、绿色或蓝色的滤镜。
D7b:正在装填的多闪信号弹发射后最初爆发黄色闪光,之后各爆三次红色和绿色闪光,弹壳上有代表每种颜色的三个点作为标记。
D8:日本陆军的35毫米口径十式(1921年)南部信号枪。
D9:日本特别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九零式(1930年)27毫米口径双管信号枪,他们还使用一种三管信号枪,中间的枪管与下方两支枪管呈品字形排列。

E:可见信号
这里选择描绘了大量可视信号手段中的几个例子,其中包括了最简单的旗帜、各种样式的频闪灯以及烟雾手雷。
E1:2英尺(约60厘米)见方的美国陆军的“摇摆”信号旗,它们有白底红方块或红底白方块的款式,依据地形背景只会使用其中一款。18英寸(约41厘米)见方的信号旗则成对使用。日本人也大量使用信号旗,他们的信号旗是全红色和全白色的,在双筒望远镜的帮助下,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号旗的识别距离可达几公里。
E2:仍然使用的是19世纪技术的英国芒斯(Mance)Mk V型日光反射信号器。它通过操作编码按键来控制日光反射镜或灯光反射镜处在(或不在)同一个反射角度上,气象良好的情况下它的有效使用距离可以达到40英里(64.4公里),通过多台反射镜形成的链条可以完成几百公里的通讯。英联邦军队、苏军和日军也使用日光反射信号器。
E3:日本人的小型手提信号灯由一体式的手摇曲柄驱动的发电机提供电力,它的可旋头灯可以转换红色、琥珀色和绿色滤镜。英美两国军队则拥有更大更复杂的手摇信号灯——比如格兰姆斯(Grimes)牌和阿尔迪斯(Aldis)牌的便携信号灯——它们都带有彩色滤镜和窥孔照门,并使用电池包或链接车辆电力系统来提供电力。
E4:美国的M-277型“信号炮”配备了轻型三脚架、肩托,一个可以敲击出摩尔斯电码的J-51型手持按键以及用于发射“频闪”信号的基本手动扳机。
E5-E8:彩烟手雷。
E5是1942年开始采用(1943年2月正式采用)的英国77号Mk I型白磷手雷。充满四氯化钛的Mk II型白磷手雷则为平底,弹体上带一条宽红带和一条窄白带。两种手雷都使用置于黑色胶木安全旋帽下的“allways”型引信。
E6:1944年的英国83号Mk II型发烟手雷拥有红烟、黄烟、绿烟和蓝烟在内的不同型号。
E7:英国的83号彩烟手雷采用仿制自美国1943年版M16型手雷的M6型击发撞针,它发的彩烟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紫罗兰色、蓝色和黑色在内的不同型号。
E8:M16型手雷直到1944年都一直与图中这种M18型手雷一起使用,虽然外形相同,但M18型手雷只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紫色型号,并且烟雾更浓更鲜艳。

F:1944年营的电台网络,美国步兵和德国掷弹兵
到了1944年,美国步兵营已经拥有很好的无线电装备。一辆吉普车上安装的SCR-284型电台将营指挥所与团指挥所连接起来。各个步枪连和重武器连都配备了一台SCR-300型电台(见插图F1)来与营指挥所的SCR-300型电台联络。营指挥所还有第二台SCR-300型电台(本图中未显示)专门用于联系各个连的正副指挥官、各个步枪排和武器排的排长们手中的用于连内部联络的SCR-536型“手持步话机”(见插图F2),而为了简化起见图中只指示出了B连的SCR-536型步话机。营的重武器连也拥有三部SCR-536型步话机,分别供连长和副连长使用以及一部用作备用(图中未显示);营的两个机枪排和它的迫击炮排也各有一部这样的步话机。
与美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应的德国营只装备了4台Torn.Fu.d2型“Dora”背包式无线电台,它们由营属通讯班的由3人组成的4支电台小组来操作,附属于团通讯排的第5支小组则直接负责团与营之间的通信联络。营的这4套电台装备各分配给三支步枪连以及营部;或者是2支前进的连各一部,营部保留两部;又或者如图所示的2支前进的连各一部、营部保留一部,另一部供营的前部观察哨使用(见插图F3)。
本图中并未显示美国和德国的两个营所附属的炮兵前线观察哨和其他附属支援部队所使用的无线电台。
图中符号说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差异很大的战术地图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用来指代不同的部队、设施、活动和其他信息。这样的符号有几百种,显然超出了本书所讨论的范围,但它们是有效标识敌我军力的好方法。美国和英国用蓝色代表友军,红色代表敌军;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可供选择,比如只有黑色或使用铅笔时,那么我方部队的符号是用矩形表示的,敌人部队单位会给矩形加一个外框。苏联人用红色表示己方的步兵、装甲兵和后勤部队,黑色表示己方的炮兵、反坦克部队、工兵以及其他支援部队,蓝色则代表敌军部队;同样的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可以使用,代表敌人部队的符号周围就会画上双实线或以其他方式突出显示。另外德国人用黑色表示己方,红色表示敌人,而日本人则相反。
相关缩写:1.Kp、2.Kp、3.Kp——(德国)第1连、第2连、第3连;Bn Cp——营部;d2——d2型电台;OP——观察哨;to Regt——到团部;mortar platoon/mortars——迫击炮排/迫击炮;Co A、Co B、Co C、Co D——(美国)A连、B连、C连、D连;300——SCR-300型电台;536——SCR-536型“手持步话机”;MG——机枪排;Hvy Wpns——武器排;Plat——排。

G:美国陆军信息中心
一支部队的信息中心(对应英国人的“通信办公室”)是该部队完成战术行动的关键,它需要一批灵活且反应迅速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两组人每12小时轮班倒,他们负责处理电话和人工传递的信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在需要情况下的解密以及随后将它们传递给适当的收件人。发出的信息(只能由相关个人或拥有特殊身份的人员来发送)会被进行登记,然后以指定的或最方便的方式发给收件人。流程标准是在两分钟内将除了需要解码或编码的信息之外的信息接收然后转发出去。本图展示了第29步兵师步兵营信息中心的四名人员,他们装备了EE-8型野战电话。
G1:信息中心主任,图中这名是5级技术士官。
G2:这名办事员正使用可以自动递进号码的戳印对信息做记录和戳印。
G3:信息调度员指派信息派送员或从派送员那里收取信息。
G4:编码员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或解码。

H:铺设电话线
野战电话铺线员的工作是无休无止的,通常的工作路径是从上级指挥部门到下级部队,当一支部队占领某阵地时,他们要铺设电话线,而这支部队前进或撤退时他们还要把电话线收回来。此外他们还要负责修理因为炮火或敌人的蓄意行动以及友军车辆、特别是履带式车辆所造成的电话线损坏。他们尽可能沿着最直接的路线铺设,但为了保护电话线,他们必须绕过水面、沼泽以及崎岖地形和茂密植被。道路是最大的障碍,而车辆是最具破坏性的威胁;如果可能的话,电线可以通过涵洞或桥梁在公路之下铺设,但条件如果不允许,他们就必须利用树木或临时电线杆把电话线悬在公路之上;14英尺(约4.27米)是最佳高度,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能保证电话线免受过往车辆无线电天线的伤害。理想情况下,道路两侧铺设的电话线——特别是在多条电话线路交叉的地方——会贴上编码标识,以方便需要时快速维修。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完善的防御系统中电话线还会铺设替换线路以确保通信畅通。手工埋设电话线是一项极其耗时耗力的过程,除非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使用一种特殊的“埋线犁”。布线员会配备专用腰带和爬杆靴钉以及“电话线长矛”来帮助他们在树上架线。他们还使用布线缆盘来铺设或回收电话线,回收电话线时会用到布线缆盘上的手摇曲柄。铺设到终点时电话线很少会就此截断,剩余的的电话线会留在布线缆盘上,因为将来肯定还会再次用到。
H1:一名德国“后背布线员”(Drahtzieher)可以使用身背后背的“鼓式电话线携行装备”铺设200米长的电话线。帆布/皮革材质的护垫附在布线装备的框架上以便把旋转的缆盘与身体隔离开来,而手操的窄条皮带可以起到刹车作用以便保持电话线铺设的张力来防止电话线释放地太快。
H2:这名德国布线员正在用挂在胸前的缆盘回收电话线。手摇曲柄在携行时会和相关工具一起装在固定于缆盘框架下方的皮制配件包里。
H3:德国的用于铺设较短电话线的双手操作小型缆盘。
H4:加装落地架的德国电话线缆盘。
H5:美国的RL-35型电话线缆盘拖车,它可以由吉普车或两人手动拖曳。车厢上安装的是RL-31型电话线缆盘,它上面带两个DR-4型缆盘,每个缆盘可以卷起1.25英里(2公里)长的电话线。
H6:美军连级单位使用的卷着0.25英里(400米)长电话线的DR-8型电话线缆盘。DR-4型和DR-8型缆盘至今仍在使用。美国、英国、英联邦各国、苏联和德国使用的野战电话线是黑色的,而日本的是黄色的,因为他们认为,无论电话线是什么颜色都很难从空中看到,而且更重要的是黄色可以让自己的维修人员更容易找到已经铺设的电话线,在晚上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