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导论(全30讲)

虚幻产生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矛盾。
如果现实是虚幻的,现实的虚幻应该逆转为理想上的虚幻,虚幻就会消解。掌握未来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不变性是消解虚幻的最好方法,但是虚幻不可能
彻底消除。

所谓界限只是思维的界限,所以人广义上的身份能否理解为“能耐”,用鼬的话说是“器量”
边缘感来自于边缘的痛苦的体验。因为所谓的边缘正是理论包扩不了的东西,迟早要被哲学包含。
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上可以让人的感性消灭,如果是这样,可能会让人扯底限入虚幻。因为理性的变化性也没了,包含不了新的东西。
这里否定了客观必然性
神就是拥有绝对必然性。其实我们应该理解一点,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质是一种前时间概念,而重要的是未来。未来有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是经常有人不承认这一点。
所谓有名相,就是有形式,从而就是有不变性,这种不变性本身就包含着变化性。因此印度哲学抓住了虚幻的现象。
我觉得还是中国哲学抓到根了
这个不变化只适用人类
感性几乎没法用数学理解。
如果讲法越多就是实在,那实在就是所有具体
在我看来事物可以以不存在的形式来存在。也就是说存在也不能是唯一的。这个还要等待科学的发展。
社会关系,所谓宿命只是在人思维领域适用。
辩证法的源头。反题就是一个题,甚至可以代表正题。
虚无是不存在,虚幻是潜在的存在。
如果能用思维理解不存在,那么实际上他已经自我矛盾了。因为不存在就是一种潜在的存在,存在是一种潜在的不存在。
易就是对变化的强烈的,暴炸的刻服,本质仍是用不变的范畴统摄变化。
把不易再当作种变易就能达到一种辩证运动。抽象本质是一种变易的不变易形式,而简易的形式达成了与抽象的不同。
萌芽不一定是贬义,朴素只是强调非科学性
不是向上性,而是曲折性
科学主要是为了进行各种社会运动。
易把抽象到具体推演到极致。
我始终认为有客观必然性,所以我不认为非得靠,只靠易
孔子成为圣人确实不是因为文化本身,而是因为统治者的支持。
3其实挺神秘的,也有三生万物
玄学就是不变中包含着变化
让我想到了鸣人。甚至重粒子bgm那个音乐有点天的呵护的感觉。
哲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