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掏肺,详解逆温!【羊羊地理 | 手绘动画33】

逆温
- 什么是逆温
1、虽然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仍在递减,但递减的幅度明显小于正常情况的平均值

2、随着海拔增加,气温没有发生变化

3、气温随着高度增加,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出现了升高的情况

- 有哪些类型
①辐射逆温

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地面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损失)热量,这个降温过程,叫“辐射冷却”,尤其在晴朗无云,大气逆辐射较弱的夜晚,地面降温更加迅速,这时,离地面越近的底层空气也会随之降温,一旦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典型的“辐射逆温”也就形成了


近地面降温越厉害的时候,辐射逆温就越明显
②地形逆温
多发生在盆地和谷底等局部下凹的区域中

夜间,山坡离地面更近,相较于同海拔的谷底上方来说散热更快。从图中来看,就是A气温低于B,山地A处的空气冷缩下沉,沿坡面向谷底运动,冷空气易积聚在谷底,谷底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挤压抬升,从而可能出现“下冷上热”的地形逆温
“冷盆效应”

冬半年,冷空气从纬度较高处往纬度较低处运动,如果在途中遇到了地势较低、相对较封闭的盆地或谷底,冷空气密度大,又冷又重,容易将此处填满,形成一个“冷冷的盆地(谷地)” ,如果这是盆地上空是相对更暖的空气,就会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分布范围较广,尤其在中高纬度地区常常发生,而在谷底、盆地发生的地形逆温对辐射逆温可能会有加强的作用

③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上方位暖气团,下方为冷气团,如果冷、暖气团的温差比较明显,在锋面附近,就有可能出现“下冷殇暖”的逆温状态
④平流逆温

平流,是指空气的水平流动,当暖空气以平流的形式从A地运动向B地,如果遇到比它更冷的下垫面,它底部气温会下降,而上层空气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这个时候,气团里就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平流逆温”
平流逆温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出现,如果从季节来看,秋冬季会更多些。比如,冬季从海而来的气团平流到陆地冷的下垫面上

或者是秋季空气由地纬地区平流到高纬地区时,都有可能产生平流逆温
⑤下沉逆温
⑥乱流逆温
- 有什么影响
在对流层大气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即“下热上冷”,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空气在垂直方向的对流运动较为活跃

但如果发生逆温,即近地面可能出现明显降温,这时水汽容易冷凝液化,形成雾,而且“下冷上热”的状态,空气在垂直方向的对流减弱,大气结构稳定,近地面的物质类似沙尘或是污染物都不易向高海拔的地区扩散

影响:
①对沙尘暴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②逆温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比较有利
③在坡地上的农业生产中,逆温现象可能会提高其产量及质量
④加剧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