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二十五日
一月二十五日:为什么鲁迅说《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还在《诗经》之上? 《离骚》是最能体现屈原爱国热忱和艺术特色的一首长诗,集中体现了他顿挫悲壮、一步三回头的对故国留恋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其韵散相间的楚声的独特魅力。《离骚》中诗人的笔锋驱使大量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有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鸟,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定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辔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凰、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情怀,和上面那些描绘又有不同: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回肠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绮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但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因此诗中写道十分绚烂之处时,紧接着就描写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伫”。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表现了爱国思想的高潮。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满腔悲愤的心情、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扬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全篇曲折变化,起落无迹,又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一长诗,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和人格,也集中表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感情炽烈,词采瑰丽,以大胆、丰富的想像,结合对现实和理想的描绘,驱使各种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山川、风云雷电、鸾凤虬龙,构成五彩斑斓,奇特非凡的艺术形象。又以引类譬喻的方式,多用各种草木花鸟,经诗人点染,构成一套完整的象征,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因而成为闪烁着璀璨光辉的诗篇。与《诗经》的短小精悍,风格朴素相比较,屈原的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飞跃。它是在囊括风雅的基础上,结合楚地民歌的形式发展起来而又有所独创。 因此,鲁迅评价说,“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还在《诗经》之上。 每日诗歌拓展: 浣溪沙 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解析】 这首《浣溪沙》感梦怀人,描绘在梦中寻觅恋人的情景,以表达对离别的苦痛。上阕记梦,描绘梦回旧游故地的凄婉之境;下阕抒发月夜怀人之情。 吴文英的这首离别词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意蕴十足。借梦抒情,更能显其情之深,情之痴。词中描绘的虽是梦中的离别情形,但大抵同于昔日的真实场景,词人没有以追忆表相思,而是把过去的片段移植到梦里,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