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耶”书法说

源自于王羲之《大道帖》笔势连贯类草书,单字之结体近乎行书,正如刘涛和沈乐平所评价的《大道帖》在王字风格中极为少见,为异态。《大道帖》首行五字相连,这在王羲之其他草书作品中出现较少。与草书丛帖《十七帖》相比,以方国兴统计,全帖73字上下二字相连的共9处,三字相连的只有“下问耳”、“理得尔”、“以年老甚”及结尾“故远及”四处。《大道帖》是典型的“一笔书”,笔势连贯回绕,气势畅达,而单字之结体却近乎行书。末字“耶”的长竖一反常态,特意夸张,纵长劲挺,约占四五字的空间,在王字风格中极为少见,故清人孙承泽等书家以为是米芾所作。对于《大道帖》的临习,须关注用笔的使转,即线条与线条的连接处(过渡点)的换锋、调锋过程以及线型状态,加强对笔锋的控制,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转折上则以圆转为主,寓方折的骨力与圆润、流动的形式之中,即是一种“外圆内方型”的线条模式。一味地圆,则流于软弱、无力,一味地方,则显得僵硬、死板,故不可偏颇。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行笔速度,尤其在临摹中,不可求快,否则易“浮”、易“滑”,从而导致线条质量下降。宁可慢些,以保证线质的稳定以及细节处的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