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3月练笔:立身、行道、扬名

2023-04-09 21:34 作者:江海流云  | 我要投稿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记起;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断鸿声里尽千秋

    千秋风月,一点孤鸿;百年尘烟,断墨迷踪。

    古往今来,能人志士渴望在史册上留下一笔,是为扬名。读书人淹没于书写着名利的墨痕,好像扬名是唯一目标。

    可是,名声飘若飞蓬,煊赫一时又将寂灭如残灯。我以为,在扬名之外,立身与行道更应根植于民族之魂。

    在当今,桎梏已然被打破,积弊在革新中消除。可我看到,所谓“宣誓”时有声嘶力竭,所谓“头条”上真假难辨。千篇一律的范式,佐之以几分夸张与虚饰,好像就成了当下的“扬名秘诀”。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也不该如此。扬名之“名”,根于立身,笃于行道,一如千秋传响之断鸿声。

    断鸿有声,唤曰“立身”。立身者,在进取中立命,在谦退中安魂,汨罗江畔《九歌》歇而发《天问》,一生求进之屈原无法在浊流中立身;疏桐叶下寒枝拣尽,东坡犹宿魂于山水与民间,进退有度自我排遣因而谪路上也能安身。在这样的进与退之间,我们可以觅得“此身”。然后,凌越时间长河,抛却志意之分,千千万万的“此身”伫立在千秋的断鸿声里,明确心志所系,真情所托,执“此身”,寻“立身”,进退浮沉中书写自己的“一生”。

    千秋有兆,自于“行道”,行道者,在坚守中直行,在正义中求道。所以“道”其为何?是立身之后顿悟所得,是进退沉浮后使心灵明澈,是伛偻却苍梧的身影在稻田里守望,是孤寂却执着的纸笔描画蓝图与梦想。然后,此身有此行,此行证此道,杂交水稻满足了数亿人的温饱,神舟与天宫激荡起国人的骄傲。是奉献,也是满足;是坚守,也是探索。以道化行,以行证道,工农商学,各行各业,尽一份力,捧一颗心,于正道直行时书写万民的“苍生”。

    断鸿声里尽千秋,立身行道名自留。那些传于史书的英魂,未必名满于当世,然而其名所至,必名副其实。其身合于名,其道亦证于名,于是历经时代烟尘扬名后世。一去不还的壮士,隐姓埋名的学者,精益求精的工匠,奋发图强的书生,埋藏旧时代的余音,揭开新时代的大幕,于世立身,以心行道,淡然于名者反而扬名。

    由此观之,青年人不必限于名。不立不行名自灭,立身行道名自扬。

    立行古今,断鸿犹见;千秋风月,身道俱显。

2023年3月练笔:立身、行道、扬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