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团队的凝聚力
东汉末年,刘、关、张团队可以说是凝聚力天花板了,这三位真可以说得上是同类相聚,包容不同。三人之间秉持着相同理想,以此为起点,推而广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凝聚力,时间上影响了后世,被后人称为三兄弟,成为江湖义气的形象代言;空间上超越了地域限制,无论被外力打散多少次,只要三人都还活着,就总有重聚的一天。《三国演义》的“古城会”情节魅力正在于此。当然,这种凝聚力的形成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所有团队成员都要以“公义”为信仰,倘若为了私利而集结,即使没有外力干涉,也早晚会分崩离析。
作为汉室后裔,刘备想要起家,其实有很多种选择,可以以刘焉、刘璋父子为依托,可以投奔幽州牧刘虞,可以投奔荆州刘表,只要他愿意抱这些同宗的大腿,短时间牟取暴利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最有效的致富方式。但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志同道合”为宗旨,集结跟自己有共同理想的朋友并肩作战,这样的选择注定会让刘备的奋斗之路充满坎坷甚至危险,导致他被吕布、曹操等强敌打得几生几死,几度妻离子散。但刘备团队的共同理想从未破灭,甚至发挥出强大力量,让刘备团队一次次集结,让刘备家庭一次次劫后重聚。夹缝中求生存的刘备长期隐藏英雄气概,试图用自己表面上的平庸来掩盖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与能力。他也曾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为自己奋斗十余年而收效甚微而悲伤不已,甚至我们从《三国志平话》中、从《三国演义》中都能看到刘备的痛苦,看到他误以为兄弟关羽背叛自己的那种痛不欲生。凝聚力,只能靠团队成员间共同的信仰来维系,靠武力是行不通的,像张飞那样恨不得杀遍天下叛徒的武力伸张,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很多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好在,刘、关、张都是理想主义者,都是信念坚定的人,这就注定了他们在历经重重险阻后,依然能够重聚。而且,刘备还收获了又一位理想主义者——赵云。无论是《云别传》、《三国志平话》还是《三国演义》,赵云都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他放弃了强势的袁绍而选择公孙瓒,同样因为理想,他否定了所有地方势力,死心塌地随刘备创业。虽然距离理想的实现依旧很遥远,刘备团队的最终理想并未实现。但其事迹足以打动人心。毕竟,英雄不是以成败而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