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06-12 00:20 作者:icefloww  | 我要投稿

食髓入味,对虚无感失去了耐心。

点开推荐里陌生女人翻唱的歌曲,思索着和自己偏爱的那些音色有哪些区别。

想读书,不知道读什么。

其实对哲学也没有太大兴趣,不过念着阿宵,爱屋及鸟。

脑子里闪过些光怪陆离的回忆。

不会喝醉,却想贪杯。

对于钟情热可可的我来说,也只有初见认知范围外的现象能产生些许醉意了。


友人反馈了一些与我对话的感受。

"理应相谈甚欢,却心生疲惫。"

"我不喜欢辩论,且在我看来更像争论。"


"朋友,是针对不同事情合适的不同的表达对象。

之所以是不同的人,是因为人「 天生 」需要的安全感决定的。

如果某一个人对自己由内而外,一举一动都了然于心,或许是一个不稳定因素/隐患(或许可以用人性善恶、不确定性来解释)。

而知己,是人思想层面可以交流理解的朋友(他一般不会参与/被参与太多生活琐事,家长里短)。"


"还有你表达的自由,我认为不是绝对存在的。

人有需求,就会有羁绊,各种各样的羁绊与欲望;

如果追求绝对自由,没有需求,那就没有生存动机。——死亡?"


恰逢肆宝开播,感受着扬声器传至手机后盖的线性振动。

声音是可以被触摸的,这就是设计者的理念么。

可惜下一代产品移除了这个设计。

回到话题。

让她不喜的感觉是什么?

在脑中做出几个方向的辩证后,将其归结于反刍思维的习惯。

我在处理文字信息时,总想着解读,想着追本溯源。

「表达的自由是有限的」也是如此,与友人的交流并非单一的二进制转换。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你我首先是人。


结合她的朋友知己之说。

下意识地调动着意识形态中的种种,作论。

对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事,表面上是指人们因为思维倾向的不同,有所擅长有所或缺。

可在我看来,其实是“只想喝干净的水”的体现。

因为我们交流的是意识形态而非思想。

知己是朋友的一类,思想也只是意识形态的片面。

我将意识形态定义为,借着他人智慧糅合而成的思想之云。

其中能驾驭的部分便是自我认知。

可在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清楚混进去多少意识形态里的杂质。

所以既然无法甄别,倒不如放任自流。

无论是思想哲学,还是生活琐碎。

让言语呈「相位猛冲」之势,冲到过往那些固化思维都洪流堤垮。


另一方面,若她人对自己由内向外、一举一动都了然于心,或许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切身而论,这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因为羞耻心。

知耻后勇,摸清自己的下限远比防患未然更有效率。

便是无论喝再多的酒,身后总有一个清醒的自己

不过对于这些尝试,我一向都是顺势而为。

或许正是因为不稳定性才让诸多关系变得迷人,这将拔高关系之上限,异于常识,脱身伦理。 

同时,思想复杂,所以要将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与行为轨迹结合起来。

单单文字交流是虚无的,有些事物是必须用眼亲身所见,用嘴发出声音。


任何矛盾无一不是源于自身的困境。

那些「避之不及」的感受会不会便是我们的短板呢?


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