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java入行工作的第十五个月

自学java入行工作的第十五个月
从这个月开始逐渐将每月工作记录放到月初,之前都是15号。
这月有两个问题,1.在工作改听取谁的;2.项目着急上线的时候如何处理
小插曲:屎山代码,代码写不好 被辞退
判断是否着急上线——假着急实压榨
- 看自己的领导有没有在写代码
- 看项目业务复杂不复杂
- 思考假如来不及上线,最终的锅会不会到自己头上
需求优先级——工作中有的人需求一多就乱手脚
需求辨别:是否是真实需求 来自客户?> 发需求的是否有实权? > 发需求的人是否了解业务?> 是否了解代码实现?
需求排序:线上bug > 功能缺陷 > 新增功能 > 后端代码优化|前端样式优化
线上bug:
- 线上环境问题。测试没问题,但是上了生产因为https或者服务器网络请求限制导致的bug
- 线上缺少数据。测试环境数据比较全面,生产缺少数据导致的问题
功能缺陷:
- 场景没有考虑全面。功能没有考虑全部场景,没有做全面的参数校验或者场景限制,给了用户瞎操作的空间。这一块主要是一些走流程,导致数据走入了下一个流程
- 代码问题。代码没有处理异常等等
- 三方对接。多半也是流程问题,三方数据错误或者接口调用后没有正确处理导致的错误
需求变更:要看放不方便修改,不方便修改就当成新增功能做,方便修改就当成功能缺陷处理
新增功能:基本功能优先处理,扩展功能放一放
后端代码优化|前端样式优化:着急上线的写的垃圾代码,或者因为技术问题导致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合适的实现方式,曲线救国。
总结:功能上的问题优先处理,生产上的问题优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