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打过的全部直板以及简要小结

2021-02-17 20:30 作者:牛牛的爱好很多  | 我要投稿

【中直双反篇】

最后留下的中直双反:

oc 弧圈启蒙拍,经典型号;

ye 横打启蒙拍,经典型号;

狂飙皓2 直板横打经典型号;

马碳  ye的加强版,控制被削弱;

yo和yo40 ye加强版,手感被削弱。

ye7  ye加强版,横打被削弱

许昕蓝标 :继承了oc的光荣传统。

yeo限量: ye的终极加强版。

最后在yeo限量和许昕蓝标中纠结,考虑到yasaka独树一帜的直板手感,加上马琳的偶像加成。最终的席位留给了yeo马琳限量。但我想说,许昕蓝标真的是好拍,但他呈现的性能诉求已经不太像直板了…

为什么最后是yeo。理由:体验亚萨卡直板风格,体验原汁原味的马琳,极好的小球手感,经典五夹形变的非线性爆发,进化版的YE,能苟能刚实战能驾驭的直板。


【中直单面篇】

中直单面反胶的器材,可能是我来来回回用的最多,挑选最勤,因为这是我最早的打法。

大致分三类:

一是拍面较大,发力有层次感和力量感,主要是stiga的cl系列。强项是拉球,控制和推攻均衡。

二是拍面略小,略厚,整体感和喷射感较强。蝴蝶系列的中直:包括sk7,Chinese real ,吉田,stiga的to,枫木7。强项是拉球和推攻,小球手感较模糊。taksim也属于这种底板,但攻球更强一点,拉球力量不是太好。

三是略薄略硬,控制手感通透。包括亚萨卡的yod,ym和阿瓦拉的BT777。强项是小球,拉球和推攻均衡。

第二类球板我打得不少,总是觉得练球虽然爽,但打比赛控不住,小球容易冒。所以基本都放弃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吉田海伟这只板,手感比较舒服,控制也还好。另外,to也是一支很有趣的球板,拉球特别稳,我用它击败了一个压制我很久的削球手。

第三类球板,我一度十分迷恋。BT777的通透手感和猥琐控制让我赢了不少比赛。但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不会发力了。为了不让自己走向球油子的不归路。最终我回到了第一类球板。

cl 我打了各种型号各种版本。感觉总有点木纳的感觉挥之不去。唯一能改善这种感觉是cl的加大版面,即cl oversize。

这只球板在制造摩擦(搓球和拉球)的惊人稳定性和不错的推档性能,最终让我退烧很久。


最后我的选择是:直板狂飙龙2

第一,这只底板在控制的严密性上,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极其适合控球手感较差的我,让我在接发球环节不再心发慌。

第二,这只底板在推档和横打的比例上,达到了我的最佳平衡点。他是以推档为主的,但也有足够起板的横打能力,稍高于cl的横打能力。

第三,这只底板的拉球稳定性和威胁性,达到了我的最佳平衡点。


【日直单桧篇】

日直单桧比较贵,所以我用的不多,但用的时间可不短,我把我最疯狂热爱乒乓的时光都奉献给日直了。

darker 70 硬朗又吃球,我最喜欢

超特选A 控制手感最佳,力量感不行

cypress 9mm 入门日直的敲门砖

蝴蝶特注 应当是很好的底板,也非常贵,但软弹的手感无法适应。

为什么最终没用?有很多一言难尽的原因,不说也罢。

【直板正胶篇】

我最早买cl就是仿效刘国梁打正胶,配上TSP的正胶,一打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根本打不了这个配置,既不能突击,也不会拉球。

后来拿real加802-40,终于可以拉出正胶小弧圈了。打了一段时间,觉得这种打法跟单面反胶没什么太大区别,正胶还是要拍。于是又换了红双喜032(典藏版那种,不是老货),加上802。这次找到一点正胶的感觉,首先正胶发球对手很难判断出旋转,而且比反胶更容易发出又转又急的球。二是如果用一个比较固定和集中的动作结构,确实可以直接拍很多球。只是你不习惯这种球可以拍,总是想拉。

最终结果:打了几个月,累了。

心累,几乎每个球都要计算清楚,然后毫不犹豫地出手,但只要一犹豫,就必然会失误。


我打过的全部直板以及简要小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