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服饰文化 | 关乎丧葬服饰文化的探讨,何为死亡服饰?

2023-10-24 23:38 作者:冷芸时尚博士  | 我要投稿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中国丧葬文化

对大部分人而言,死亡是一个不愿被提及的话题。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源于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生的渴望。但除了恐惧,死亡也能带给人们正面的思考—珍惜生命,追求意义。不同人面对死亡时的感受也不相同。在东方文化中,轮回转世的思想从佛教传入后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相信善恶因果会延续到下一世,这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解释。所以有一些宗教信仰者,可能因为对来世的期待而能平和面对死亡。我认为,谈及死亡,恐惧不是唯一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在思考中获得积极启示和对文化的探寻。


中国的丧葬文化是极具仪式感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会将丧葬视为给人生画上句话的隆重仪式。我们通过考古来了解历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也通过这些流传千年的物件来寻求传承。


中国很多传统图案、花型、款式都是通过考古发现而复原流传下来的。因为中国古人普遍相信来世,并且对另一个世界的未知怀有美好的祈愿。所以在很多墓陵中会有反应这种文化和信仰的陪葬品。而贵族拥有的陪葬品数量,也能反映出阶级地位,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是一个例子。秦始皇陵中出土的青铜兵马俑数量众多,这充分显示了秦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这些兵马俑不仅在造型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秦军的制度、装束、编制,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国古代墓葬考古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解古代生活与思想的窗口。比如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就出土了大量漆木器,显示了当时高超的漆艺;而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发现的编钟显示了先进的音乐文化。正因为丧葬文化的流传,才给现在的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的窗口。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活”的历史见证,当代许多设计也从中获取灵感。


我有时不禁设想,在若干年后,丧葬文化所传承的是什么?如果将来人的灵魂能够数字化,如果将来科技发展到能数码化人的记忆与意识,那么生命是不是在某一种意义上就变成了永无止境。到时候人类是否还会恐惧死亡?


中国丧葬文化源远流长,服饰设计蕴含复杂的传统与情感。当代生活中,仍保留一定仪式感,但也在吸收现代个性化理念。未来发展可能更趋科学与个性,但仍需满足哀思与寄托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灵感,开发出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新产品服务。当今许多艺术家也在以丧葬文化为主题展开创作,使这一古老话题产生新的体现。


就近期社会趋势看,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线上追思、树葬等概念受到关注。还有“明日之后”“死生大事”等丧文化公众号影响力上升。这表明当代人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意义。我们既要理性看待死亡,也要通过仪式获得情感寄托。只有将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丧葬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


人类对死的探索永无止境,丧葬文化也在不断演化。重要的是维持生命尊严,获得情感抚慰。我们既可在传统中找到智慧,也可用创新打开视野。只要怀有敬畏和关怀之心,丧葬文化就会随着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二、什么是死亡服饰?


1.殡葬服饰的起源发展


为了研究古代传统图案,我收集了一些墓葬出土的服饰图案来分享,与欧洲的图案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确,中外文化中的许多装饰图案主题都有相通之处,例如对动植物、几何形状的运用。这可能因为人类对美的现实经验有共通性。但在风格上还是能看出中西方的差异,中国传统图案气韵流畅,欧洲图案装饰更丰富等。如果能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后的美学思想,对于文化交流也很有帮助。


中国古代丧葬服饰多以白色或素色为主,这与白色代表悲伤的传统意义相关。但也有部分墓葬中发现了色彩较鲜艳的丧服,这可能与当时的风俗习惯有关。古代丧服多采用麻、棉等耐穿材质,丧服的形制多简单朴素,缺乏过多装饰。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治丧应该简约的思想。当时丧服的制作也蕴含了多方面的手工技艺与装饰元素,例如刺绣等。如果能组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古代丧服,也是传承文化的好方式。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最早的丧葬制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陪葬品包括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还有贝壳、动物牙齿等装饰品,显示原始时期已有来世观念。到了商周时丧葬礼仪日趋完备,出土的丧服多为简单朴素。


什么是丧服,什么是寿衣?寿衣是逝者穿的,而丧服是在世的亲人穿的。丧服全用麻布制成,有“披麻戴孝”的说法,按亲戚关系远近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这源自商朝的五服制度,也反映了比较复杂的孝义观念。




2.为什么黑白色不约而同成为世界丧葬的代表颜色?


上文我提到中国的丧服传统多用白色,而在欧洲沿袭基督教传统,多用黑色。


丧服的式样在不同时期都反映了当时的服饰特征。如唐代丧服多采用直裾右衽,宋代丧服样式则趋于朴素。明清时期,丧服虽简单但打底衬裙较多层,富贵人家的丧服上还常添加乌纱、花边等装饰。这些变化都和时代审美有关。


了解了一些不同朝代的丧服后,有芸友认为图中明朝的丧服相当华丽,像结婚穿的。这是因为贵族的寿衣或陪葬服饰并无严格的颜色限制,他们相信轮回往生,认为死后需要正常衣物和服侍。目前市场上的寿衣华丽但单一,都是以盘扣为主。并且大多采用唐装,我猜测可能是唐装接近现代又保留古典,当然这可能也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审美有关。


我之所以研究中国丧葬文化以及丧服,最初是为了挖掘古代传统图案,想要将其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中国丧服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锦香花、菊花、松鹤延年等,寓意吉祥。这些富含中国文化符号的图案,为当代设计提供了灵感。


细分到当代丧葬服饰设计也可借鉴古代,传承中式元素之余增加创新与个性。比如结合现代印染工艺与传统图案,使寿衣款式更丰富;采用可降解面料,促进绿色殡葬。不必拘泥古法,但应通过设计展现敬意与关怀之情。服饰也可搭配新仪式,如树葬时覆盖枝条上系念想彩巾,寄托哀思。发掘设计潜力,可让丧事成为心灵净化的契机。




三、关于未来丧葬服饰的发展


1.科学盛行的时代,丧葬文化会消失吗?


谈到未来丧葬文化时,我询问科学盛行时代,丧葬文化是否会消失,芸友们各有看法。我个人认为丧葬文化和科技发展并不冲突,电子信息技术也正在应用到丧葬服务中,如线上追思、数字化祭祀等。重要的是继承有意义的传统与仪式,将之融入现代价值理念。比如绿色殡葬在发达国家已趋流行。


目前有一个新方向是宠物殡葬,不仅有设计温馨的猫狗骨灰盒和宠物丧葬用品,还会有一些用宠物骨灰制成的物品,给主人作为慰藉。这反映出如今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也是殡葬服务需关注的新兴需求。未来还可能会设计动物墓园,并进行新媒体宣传以打开市场。



2.如何看待新职业——寿衣模特?


当谈到新兴的丧葬相关职业时,如寿衣模特和入殓化妆师,大家表示这是让逝者能够体面离世的最后一种服务。阿豆豆认为从事这类职业需要很大勇气,也会承受很大压力,值得佩服但也令人心疼。这些职业之所以难以被社会全面接受,与传统观念有关。中国传统上讳言死亡,认为与死亡相关的工作不吉利,从业者可能会被视为“晦气”。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死的认知也更加开明和理性,这类职业才得以出现并逐渐被接受。


之所以许多人觉得这类职业不吉利,是因为对死亡本能的恐惧和回避。每个人都不愿面对死亡,所以与死亡相关的事物也被赋予了负面色彩。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可能源于生物的自我保护本能,也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畏惧有关。


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墨西哥的亡灵节中以欢乐仪式面对死亡。当代人对死的恐惧可能需要通过更积极开放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来缓解。但是,死亡作为生命必经的过程,理应被以一种平和乃至庆祝的心态来对待,这需要长期的精神启示和熏陶。无论什么立场,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玄学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期望,科学也在研究延长寿命,两者都让我们更珍视生命。两种理念都有其合理性,重要的是不要绝对化任何一种,而是结合生活实际,使人生之路更有意义。




四、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丧葬文化也应被尊重


在丧葬传统方面,我提到老人的寿衣多是子女购买,有一些老人也会提前自备寿衣。这显示出有一些传统已经在逐渐被侵蚀。的确,过去严谨的祭祀仪式今天已大为简化,许多节日习俗变得虚化商品化。以前丧葬完全由子女负责,现在部分老人主动选择,这是传统与个人意志的碰撞。这也显示出当代老人的独立意识以及丧葬理念的多元发展。这与社会变迁有关,但也反映出人们精神追求的变化。我们应该在传承中赋予传统以新的意义。


当代人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反而忽视老传统,导致文化流失。我认为还是应该传承好文化。保护传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简单重复。我们可以在传统里找到创新灵感,使其焕发活力。比如加入新元素来设计寿衣与墓葬,让传统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意义。当然,创新也不能偏离传统的本真精神。只有将传承和创新结合,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


面对生死这道人类共同的课题,我们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也需要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这需要长期的艺术与文化教育来培养。在这个变革和多元的时代,我们既要保有对生命的敬畏,又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多样性。这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理解化解偏见,让生命在每一个瞬间绽放光彩。




庄主总结

一、丧葬为何如此受重视?

人们为何恐惧死亡?因为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人们为何认为死亡是不吉利?因为死亡联想到痛苦,人们不想和痛苦有关。


二、什么是死亡服饰?

1.殡葬服饰的起源源于商朝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什么是丧服,什么是寿衣?丧服是逝者家属穿着的衣服,寿衣是逝者穿的衣服。

3.为什么黑白色不约而同的成为世界丧葬的代表颜色?因为黑白色让人心情比较沉静,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未来丧葬服饰的发展

科学盛行的时代,丧葬文化会消失吗?有可能会,因为大家现在越来越注重环保。但同时丧葬行业也在发展,比如出现了宠物殡葬服务。对于一些需要直面死亡的职业,我们应当尊重且理解。


四、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丧葬文化也应被尊重

玄学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期望,科学也在研究延长寿命,两者都让我们更珍视生命。面对生死这道人类共同的课题,我们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也需要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这需要长期的艺术与文化教育来培养。用理解化解偏见,让生命在每一个瞬间绽放光彩。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


服饰文化 | 关乎丧葬服饰文化的探讨,何为死亡服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